薛 民
摘要:开发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现有人才,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人才需求;人才竞争;人事管理;人才理念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2-0018-02
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作为企业资源中最具能动性的资源,是企业获得永久性竞争优势的源泉。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企业如何适应这种转变,深入开发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现有人才,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理念
从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向现代意义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制转变,必然会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理念。
一是要树立企业发展靠人才的管理理念。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人才做支撑,同时,人才也需要以企业为舞台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要树立全体职工皆人才的“大人才”观念。人各有所长。每个职工只要把潜在的能量发挥出来都是人才。要破除那种认为只有高学历或高职称的人才是人才的观点,把全体职工都当做企业的财富,着眼于整体,因人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三是要树立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服务理念。现代意义的人力资源开发应把职工当做主角,人事管理部门主要职能是帮助职工成长。因此,人事管理部门不仅要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为目标,把工作重点放在建设人才成长环境上,放在人才评价和咨询上,引导职工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保持职工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同时又要树立超前意识,超前研究企业的发展变化,推动人事管理由事务型向战略管理型的转变。
二、着眼未来,切实搞好人力资源的超前规划,拓宽人才成长渠道
现代意义人力资源着眼于未来,具有系统性特点,它要求更多地开发人的潜在能力,来提高企业的效率,它要求将企业现有全部人员作为统一的系统加以规划,以达到尽可能利用人的创造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为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首先应了解企业现在与未来的人才需求,摸清企业现有的人才状况,做好系统人才规划,满足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重点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对现有人员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做好人员需求预测。一方面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把握、了解企业人才供给状况和企业现有人才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另一方面,又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保持人才需求和供给动态平衡,保证凡事有人干。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满足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又能增加职工对工作的满意度,满足职工自我成长发展的需要。为满足企业未来人才的需求,对企业的人才供给和需求情况进行系统规划。
二是要建设好三条人才“通道”,确保人才快速成长。三条通道即管理人才通道、学科技术带头人通道和高技能操作能手通道。三支队伍的结构分布合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标志。在建设三支通道过程中,要有计划地提升有能力的人员,满足职务对员工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在晋升工作中,既要避免职位体系频繁变动,给员工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又要防止其硬化,使职工看不到个人前途,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发挥。对三种类型人才要公平对待,不能厚此薄彼,以保证各类人才在各自通道上健康成长。为调动职工积极性,对人才成长的三条通道进行系统规划,对各类人才一视同仁,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操作型人员钻研专业,苦练操作基本功的热情。
三是要制订好培训规划和职位设计。企业培训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未来的人才需求,为企业发展事先准备有一定资历的人员,同时也是调动职工积极性,满足职工成长需要的激励手段。企业职位设计是企业人才需求的地方,合理的职位设计既有利于员工的多方面发展,激发其潜在能力,又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循环,使企业充满活力。
三、建立健全人事管理体系,搞好人员选拔、培训、开发和激励管理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预测、选拔、培养、开发、利用等诸多环节,只有切实搞好这些管理活动,才能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良性运转。一是要对职工进行动机性教育,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提高企业凝聚力。对职工进行动机性教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现代企业管理实现由“硬”管理向“软”管理的转变,成功的企业文化就是一种“软”管理,它可以通过对价值观的内化控制,使组织成员调整人员行为,以适应组织需要,保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性。二是要运用科学的手段选拔各类人才,人员的能力特征、职业倾向性千差万别,利用科学的手段,可以实现量才用人、视人授权。企业选择人才应当把“最合适”作为首选标准,最合适才可能是最好的,最合适才能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才能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以建立和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契机,认真搞好各类人员测评工作,为选拔人员提供较为可靠信息依据。三是要切实搞好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类资源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二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发展。企业职工是企业的创造者,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的实现,要靠后期的培养和开发。要积极在技术岗位工人中开展一专多能培训,使技术岗位上的工人成为多面手,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可以充分实现职工思想意识和素质上的创新,进而推动企业的创新,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开发职工的潜能。这种开发要保持其双向性,即当职工所任职位不足时,扩大其职位外延,当员工能力有余时,增加其工作质量。
四、建立一套有利于人才开发的用人机智,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人才的潜能发挥与企业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密切相关。实践证明,一个人在领导公正廉明、人际关系和谐的企业环境中,不仅能有效地发挥现有能力,而且也可以充分展现其潜能。员工能力发挥的程度=(生理天赋+后天智慧)×环境。这里的环境是指心理环境和政策环境,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要做到依法治厂,而且要以德治厂,树立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在机制建设上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机制建设。
一是要建立激励机制。一方面要采取物资激励手段,按照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改革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并对那些发挥重大作用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工作、项目进行专项奖励,要建立相应的物质奖励制度,物质奖励标准在事先就应该制定好,并公诸于众,用制度保证物质激励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采用精神激励手段。精神激励是更高层次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手段,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也较长,精神激励的方法有许多,有目标激励、工作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等等。精神激励重点应放在培养人员的合作的意识上,讲究“团队精神”,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在于塑造意识、信念上的可靠性。当团体的共同愿望、共同信念建立起来,从精神上可以使职工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进而起到精神激励作用。
二是完善竞争机制,创造人才成长环境。竞争上岗创造活力。要通过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真正建立起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内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要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创造双向选择、公正、公开和透明的外部环境、真正做到重要岗位高收入,让职工服气,干上的有“干”劲,干不上的有“赶”劲,让竞争机制贯穿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全过程。
三是强化考核机制。没有考核,将滋生惰性。一个没有压力,没有危机感、紧迫感的人是很难成才的。要定期组织职工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考试,对实际工作进行考核,实现人才评价体系科学化。对人才的成绩和能力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赏罚分明。考核完后,要注重上下级之间的交流,以改善他们的工作。同时,对那些不称职的人,要坚决予以淘汰,以增强职工的工作压力。
总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它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