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勇
摘要:本文主要就提高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质量提出对总体设计单位人员的要求,即正确处理与系统集成商的关系,实施限额设计,加强总平优化。
关键词:越位;空位;价值工程;限额
同绿色住宅、生态住宅、节能住宅一样,住宅智能化正逐步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但是,当前智能住宅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业主投入不少,住户使用率却不高;另一方面物管努力不少,住房投诉率却不低。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往往与智能化系统设计相对簿弱有直接关系。资料显示:由于设计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大约占40%,对投资的影响程度为70%。因此,笔者认为总体设计单位应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设计质量控制。
1 摆正位置,明确职责,正确处理与系统集成商的关系。
1.1 总体设计单位与系统集成商应相互配合,做到优势互补。应当看到,总体设计单位与集成商(以下简称双方)是智能化设计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应本着彼此尊重相互配合的原则,建立一种诚信的合作关系。任何“主观”设计或“虚拟”设计都有碍工程建设,给业主的投资带来损失。
设计单位擅长于智能住宅小区设计的宏观面、基本面的把握,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配套能力,有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集成商则对专业的设备及材料的经济技术性能有较深入的了解,有较强的安装调试能力,在系统设计的专业“点”上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实现双方优势互补,“点面”结合,对设计的优化大有裨益。
1.2 依据法律法规,各尽其责,避免“越位”或“空位”现象的发生。设计中,有时会出现“越俎代疱”或“相互推诿”的现象,“越俎代疱”就会产生“越位”,“相互推诿”必然导致“空位”。“越位”或“空位”直接导致设计的不合理或不完整,给工程带来隐患。因此,工作中双方应依法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配合时做到领导有力,分工明确,才能高效高质。
双方的权责,建设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下简称《规定》)1997第290号文对此作了强制规定,双方应依照执行。《规定》对双方的职责规定为:设计应由该建筑物(建筑群)的工程设计单位总体负责。鉴于智能化系统的先进性、复杂性,此类工程的设计工作,必须工程的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甲级设计资格或专项设计资格的设计机构承担,系统集成商在工程设计单位指导下作深化系统设计。对系统集成商应按专项工程设计管理的要求进行资格认证和市场管理(资质管理详建设计部1999第117号文)。
因此,总体设计单位的工作重点在指导、组织、协调和监督等方的宏观控制,系统集成商则侧重于深化设计方面的微观控制。在实际工程中,总体设计应承担审核、校核及专业负责等工作,系统集成商承担设计制图及部分专业负责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总体设计人员不仅应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应具备相当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才能有效完成上述同系统集成商的配合工作。
2 技术经济并重,实施限额设计,提高智能住宅的价值。
有的设计中,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重技术、轻经济”现象严重,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诸多工程的“三超”现象(那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严重时更会有诸如“烂尾楼”的遗憾。
因此,笔者认为:设计的目标不是“大而全”,而是“经济适用”。成功的设计并不在于先进技术的堆砌,而在于将适合市场需要的高性价比的技术有机地集成。好的设计就将业主的钱花在“刀刃上”,为业主“量身定做”,避免设计返工和不必要的设计变更。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可以用价值公式V=F/C来表达,其中V代表价值系数,F代表功能系数,C代表成本系数。在智能住宅设计中表现为设计人员运用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设计活动,对住宅进行功能分析,使之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住宅智能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智能住宅的价值,其实现的手段即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额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照分配的投资限额设计,严格限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如果能全过程贯彻限额设计思想,便能从根源上解决投资失控的风险。
一般而言,普及型智能化系统投资额度为30元/m2,先进型智能化投资额度为50元/m2,领先型智能化系统投资额度为70元/m2,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工程还会有差异。下面笔者结合一些工程实例,对不同标准的投资尝试作些粗浅的细化分解工作,以期对同行有所帮助。下述表1、表2、表3分别为网络子系统、安全防范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可供选择的系统配置(其中控制设备选型以国产为主)。
智能化系统限额设计主要侧重于纵向控制,即作好初步设计的方案选择及费用指标,施工图设计阶段作好工程量的控制,使建筑工程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因此,设计人员不仅就是新技术的领跑者,也应是价值工程的体现者,应将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设计出面向市场的“以人为本,以用为先”的智能化系统工程。
最大限度地利用总平面有限的场地资源,合理有序地布置综合管线。
提高有限的通道资源的使用率,加强智能小区总平面设计全程控制,设计人员应注意弱电管线的相对位置:在水平面与电力管线分设于建筑物的不同近端,煤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及污水管顺序间隔排开;在垂直面上,弱电一般位于距地0.6-0.8m的最上层,以下由浅及深依次为热力管、电力管线、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及水管。
以上的最小间距充分考虑了各种管线的施工工作面、检修时安全可靠、使用时抗压性、相互间的抗干扰,以及管线分支分歧或超长时管井管孔的设置空间。若要减少,必须有相应的可靠的技术措施。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建筑,直接导致室外智能布线的膨胀,使得本来就不太富余的通道更加紧张。而在总平面的建设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工期短、投资大、工种交叉现象,经常出现“挖挖平平频频挖”的尴尬,严重影响工期和投资,质量也得不到相应的保证。其中,除了业主管理、施工配合、行业壁垒等因素外,设计不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高质量的总平面设计则是保证智能化系统最终实现的重要环节。
在总平面设计中,由于种种原因,设计初期各工种往往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协调,“各自为政”现象时有发生;设计后期缺少综合管线校对,造成总平面设计管线空间分布不合理、重叠交叉现象较为严重的设计缺陷。因此,应加强各专业间的相互配合,认真执行相关规范,使综合管线布置合理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