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009-09-02 08:09贾国栋
中国大学教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教学大学英语

摘要:经过四年多教学实践的检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终于正式颁布,成为指导今后深化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的重点一节是“教学模式”,这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部分。本文在简要阐述什么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类型和教学模式在国外及国内的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解读了“教学模式”这部分内容。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网络;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

教育部于2007年10月正式颁布了经过三年多试行并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称《教学要求》),作为指导全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研究、教材建设、教学评估等相关活动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中的重点一节是“教学模式”部分,它是指导近年来教学改革的基础,也是指导今后深化型教学改革的基础。本文拟以作者参加该文件起草与修订工作为出发点,详细解读该部分内容,以期大家对它有一正确理解和执行,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服务。

一、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按一定教学法或流派的某种原则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法和学习法体现出来的,这就形成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法原则的教学活动体系,各种教学法流派都有相应的教学模式,其差别表现在教学方法、教学阶段的划分、教学材料安排的顺序等方面,反映出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特点(王德春,1986)。

从基于课堂的教学模式来看,外语教学模式在国外基本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课堂讲授型(Plenary Approaches);第二类是相互交流型(Interactive Approaches);第三类是折衷型(Compromise Approaches)(俞东明,1993)。

课堂讲授型的主要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老师,整个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做笔记,很少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假设是课堂规模太大,老师如果采取与学生的互动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靠教师的讲课技巧,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和穿插幽默故事等以加强课堂教学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但长久而言,学生还是会觉得兴趣索然。相互交流型是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处于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双人活动或小组活动为主要语言实践活动。教师也用不断地课堂提问、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手段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作用是设计课程、布置任务、组织协调等。这种模式的假设是语言是在学生不断实践的过程当中逐渐获得的,而不是只由教师教授一些语言的知识和规则而学到的。当然,这种模式也有其弱点,即如果课堂设计不到位,组织缺乏严密性就会导致课堂的“无政府”状态。折衷模式,顾名思义是在参考了不同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前两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取其各自的长处发展而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教师的课堂作用与学生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主动性,特别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它能适应于课堂规模较大时的教学,既保留了教师讲授的部分,也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种模式也不反对借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的部分内容可以转移到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

我国外语教学模式在改革开放以后也基本走过这样的三个发展阶段,即从开放初期的课堂讲授型为主,到80年代受国外教学法影响尝试相互交流型教学模式,再到90年代后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而转入折衷型教学模式。关于折衷教学模式我国学者对历史及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引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都做了十分详细的阐述(孙长顺,1986;饶振辉,2000)。但这些论述大多集中于以课堂为主要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外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与不断深化,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全新折衷教学模式在我国经历了讨论一实验一总结一再实验—再总结的一个阶段,使其成了一个对外语教学影响较大、效果颇佳的新教学模式,它可以定义为“基于课堂与网络的多媒体外语教学模式”。

二、《教学要求》中“教学模式”解读

我们下面以分段的形式来看“教学模式”这一部分,内容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为准来解读。

第一段:

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

这一段中,我们应当把握如下6个要点:

(1)强调各高等学校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意引入网络技术来改进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将网络课程与课堂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从中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作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注重利用网络学习环境,发展网上实时与非实时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的能力,即由原来的重点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到研究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学习系统自主“学”上来。

(2)教学应能实现非定时、多地点、个性化、自主式。“非定时”可理解为教学计划安排的学习时间及进度可进行灵活调整,比如课程表上安排英语听力课是每星期二上午第1~2节,现在教学任务设计好后,学生可以按这个时间去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甚至可以尝试只设计和安排学习任务及任务的检测评估时间与方法,学习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多地点”可理解为授课环境或学生学习的地点可以不再是传统一个教学班一个教室的概念。学习系统安装在学校的中心服务器上,学生可以在校园网的任何地点如多媒体语言中心、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学院的联网教室、甚至学生宿舍等联网的计算机上进行学习。“个性化”可理解为利用网络环境下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系统,注重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等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进程等,达到个性化的学习效果。“自主性”可理解为学生就老师所设计的学习任务自主决定学习的过程,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方法等。教师只注重设计好教学任务,提供学习过程的指导,并对学习任务进行及时的检测与反馈。

(3)注重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从教学内容来讲,教育部推荐的四套学习系统都把这三性具体体现在其视听说教程和综合语言训练教程当中了。这里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讲,是要强调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要能将这三性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即学生通过人机交互掌握了一定的实用主题和语言知识与技能后要设计一

定的教学任务加以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语言是如何使用的,从而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教学任务的设计也要注重和体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如设计到涉及西方文化的内容时要特别有对中国文化的对比,启发学生思考。当然,教学任务的设计也要具有趣味性,这里一是指任务本身设计得要有趣,使学生一看到这个任务就愿意参与、愿意主动去完成;二是指教学活动安排要动静结合,要使学生在人机交互后有一定时间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互,否则长时间面对电脑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甚至厌倦感。

(4)注重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特别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的教学模式中要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如何学而展开,教师要当好课程的设计者、任务的设计者、任务实施的组织者、评估者等。这里特别要强调教师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教师要通过以上各种角色的扮演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不能认为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就是放任不管的学生自学,那将是极大的误解,肯定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自主学习和自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帮助、检查下的学习,是有目标、有预期结果的学习。

(5)技术上的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这可理解为所开发的教学系统在技术上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特别是通过键盘录入、鼠标拖拽、语音输入等方式进行主观的人机交互,而不仅仅是多项选择形式。但同时在技术和操作上又不能太过纷繁复杂或太过高端,以致使其在大众通用计算机上无法运行或实现。

(6)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现有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彻底摈弃,而是要各取所长。现代技术能够解决多种媒体对某一知识结构进行形象化阐述,能够示范标准的语音语调,能进行人性化辅导,能够“不厌其烦”进行重复、答问等。而传统教学模式则能通过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对知识进行集中、生动的阐述,使众多学生同时了解某一概念或知识点,能进行人与人的直接交流,针对每一学生的特点进行特别启发,更能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方法,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第二段: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读写译课程的教学既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对于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应有相应的面授辅导课时,以保证学习的效果。

这一段中,我们应当把握如下3个要点:

(1)各高校可根据目前学校现有的和将要投入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个以校园网为基本教学环境的教学网络体系,进行听力教学和操练型口语教学,以有效提高听力理解与简单口语交流。读、写、译的教学一般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班级规模可以根据学校师资调整。成熟的网络教学系统中也应提供读写教学内容,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在网上进行教学。《教学要求》的附1用图示说明了这一点,它的文字描述如下: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为了帮助我国大学生达到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所设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本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并充分发挥计算机可以帮助个体学习者反复进行语言训练,尤其是听说训练的功能,结合教师课堂讲授和辅导,使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借助计算机,较快地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在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应重视教师的面授辅导作用。教师的面授辅导可以小组形式进行。辅导内容应以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为主,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原则上,学生每学习16~20学时,教师应给予至少1学时的辅导。

(2)注意领会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学习过程。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学习过程的教学设计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个性化的“初始测试”,计算机会根据学生每一题答题的情况,给出难易不同的题目,最后据测试结果决定学生应进入哪一级别学习。第二步是“学习课程”,即学生通过视听说系统和综合阅读写作系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这种学习应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结合个性需求、水平、学习策略等进行,而不是完全放开的自由学习。第三步是“每课测试”,即学生学习完一课或一个单元进入下一课,单元学习前要通过一个机上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课,单元学习。不合格应得到为什么不合格的及时反馈,回本课重新学习相关内容后再来测试,直至通过。这也是形成性评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个部分,是由计算机完成的。第四步是“已学到应该接受面授辅导的课程”。学生在学习了一定量的课程后(这个量应根据各学校自己的教学大纲所制定的规章来决定)应该安排教师的辅导和答疑,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尚未解决的难点。同时学生也要接受教师的检查评估。评估通过可继续学习,评估没有通过需返回重新学习本部分内容。评估可分为口语评估或写头评估两种,主要围绕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基于计算机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设计和辅导非常重要,且应以小组为单位。

(3)注重教师辅导作用的发挥。基于网络的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决定于两大因素。一是教师教学任务设计得是否合适,是否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在线学习到一定学时后,教师及时面授辅导。这个辅导可包括对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与评估,即形成性评估的组成部分,也应包括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面授辅导非常重要,它能够起到一种对学生督促、鼓励、建议、检查、评估的作用。没有这一步,学生的学习会因为种种原因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三段:

为实施新教学模式而研制的网络教学系统应涵盖教学、学习、反馈、管理的完整过程,包括学生学习和自评、教师授课、教师在线辅导、对学生学习和教师辅导的监控管理等模块,能随时记录、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与辅导情况,体现交互性和多媒体性,易于操作。各高等学校应选用优秀的教学软件,鼓励教师有效地使用网络、多媒体及其他教学资源。

在这一段中,有下面3个方面值得注意:

(1)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学系统应提供较为完善的教学、学习和管理三个体系。既包括学生端学习内容体系、教师端的教学体系,也要包括教学管理端监控体系。这样从学习者的角度可以充分利用其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又可以通过平台设计教学任务,监控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及反馈。管理者也可以实时观察学生和教师各自完成的情况。目前的学习系统中第一部分实现得比较充分,第二部分,尤其是第三部分,功能比较简单,甚至某些管理功能根本没有。这样就难于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检查。比如学生上网学习的总时间、内容、交互任务完成的情况等;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进行了辅导,是否给予了及时的

反馈,从而督促学生积极学习;教务部门是否能利用平台中管理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如是否进行了在线辅导、是否进行了网上答疑、是否及时批改了学生的电子作业等,从而间接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2)整个学习系统的设计要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结合多媒体的特点。即要把音频与视频的内容有效地结合在教学体系当中,利用多感官刺激,强化教学内容,使语言学习过程生动化、兴趣化。同时,教学任务还有设计得具有人机交互功能,且易于操作。最好设计为“傻瓜”型,让没有计算机或网络专业知识的学习者能很掌握基本操作要领,尽快进入学习过程。

(3)鼓励各高校应积极选用教育部推荐的优秀的教学软件,有效用好这些软件资源。这里不鼓励每个高校都去开发学校自己的网络教学系统,因为一个学校的资源、人力、物力等都有限,而开发大型网络系统又需要足够的资金与技术力量,这是任何单个学校难以做到的。所以,鼓励大家选用已开发完成,且经过众多学校试用、国家软件检测中心认定的推荐系统,以保证教学系统的高质量。这里更强调教学单位集中精力,从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及多媒体网络教学理论原则的基点出发,用科学的方法多研究如果用好这些教学系统。当然,一些具有软件开发能力的院校也可以适当开发些资源,作为教学系统的补充,使教学资源更加本地化,更适合学校一些特殊专业的需求。

第四段:

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教学模式应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一段中,有下面两个方面值得注意:

(1)强调新的教学模式中由于采用了基于课程与网络的教学环境,特别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有效掌握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最终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2)新的教学模式应包含学习策略的教学内容,这是目前教学系统中所缺少的一个部分。因此,各高校可以开发这一部分内容作为教学系统的补充,相信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五段: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该段可理解为本部分的总结,再一次强调了本次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单纯转变,而是更深层次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一个由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向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的转变。新模式不但强调传统模式中注重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更加强调语言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终朝终身学习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蔡兰珍,“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外语界,2001(4)。

[2]顾佩娅,朱敏华,网上英语写作与项目教学法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2(6)。

[3]贾国栋,多媒体教学——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新途径[J],外语界,1999(2)。

[4]贾国栋,现代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一基于校园网的教学模式设计与试验研究[J],外语界,2003(6)。

[5]罗立胜,石晓佳,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J],外语教学,2004(1)。

[6]李观仪,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相结合可行否?[J],外语教学,1990(1)。

[7]李绍选,论创立我国自己的外语教学法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

[8]齐品,语篇分析——种有效地提高学生外语阅读技能的方法[J],外语学刊,1995(4)。

[9]邱天河,英语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功能[J],外语教学,1994(1)。

[10]饶振辉,论兼收并容、折衷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11]苏晓军,机辅外语读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1997(4)。

[12]孙长顺,外语教学法折衷趋势的历史探源[J],现代外语,1986(4)。

[13]王德春,论外语教学的方法、模式和大纲[J]l山东外语教学,1984(4)。

[14]王林海,交际法理论及其实践分析[J],外语学刊,2007(4)。

[15]向勇,英语立体教学法实验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1991(1)。

[16]邢稚平,外语电化教学与外语教学法[J],外语教学,1992(2)。

[17]于冰,交际策略与学生口语对话能力的关系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

[18]俞东明,国外大型外语教学模式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

[19]张德禄,功能语言学语言教学研究成果概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

责任编辑:陈立民

猜你喜欢
网络多媒体教学大学英语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