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2009-09-02 08:09詹向红
中国大学教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人才培养

詹向红

摘要:对外汉语专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专业,针对一些高校设置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仅仅定位于双语人才的偏差,提出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跨文化人才”。并结合办学体会从课程体系改革、跨文化环境创设等方面就如何实现跨文化人才培养提出对策。

关键词: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跨文化;跨文化环境

对外汉语专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专业,在对外合作的基础上我们也正式开办了对外汉语专业。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定位,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本文中,将结合办学实践谈谈我们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双语人才与跨文化人才

对外汉语专业需要加强语言教学,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外汉语人才是不是就是双语人才?这就需要讨论并加以厘清。

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定位,决定于国家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就对外汉语人才的需求来说,实际上表现为三个层次。一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来我国学习语言文化的留学人员越来越多,留学生教育的师资需求也随之迅速增长。二是随着国外“汉语热”的升温,到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和汉语推广的师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三是为了达到在中国了解世界的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目的,迫切需要能够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人才。这三个层次,是我们为了便于对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和分类所作的划分,实际上从事任何涉外教学工作,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的交流和沟通的问题。

一个对外汉语教师,无论是在本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还是在异国教授汉语,首先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其次才是一个教授汉语的行为。对外汉语课堂是中外语言文化接触和碰撞的一个典型场域,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纯粹的语言教学,它应该与文化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对外汉语教学界,曾有过语言与文化、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关系的热烈争论。争论虽无明确的结论,但多数学者认为,语言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教学,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促进和制约的。语言的发展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能很好地掌握一种语言,就无法理解、体会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而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点又形成了语言特点和语言使用上的差异,从而制约了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事实上,只有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对外汉语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就是跨文化的人才,或者说是在国际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

但是,由于对外汉语专业是快速发展的一个专业,很多高等院校缺乏培养对外汉语人才的经验,容易产生一些因不够成熟而带来的问题。在设置对外汉语专业时,往往把人才培养目标仅仅定位在双语人才的培养上,即尽可能地在已经掌握母语的基础上再能熟练运用一种他国语言。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外语专业就很难区别。因为从语言角度说,任何外语专业培养的都是双语人才。这种人才培养定位,或许可以应对目前对外汉语人才的急需,但就长远来说,则可能会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留下问题,最堪忧的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目前在具体建构对外汉语学科时,跨文化交际理论实际上处于一个非常不重要的地位。一些高校在对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基本素质提出要求时,对于对外汉语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没能足够重视。我们认为,最好从现在起,就将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跨文化人才。

双语人才与跨文化人才有区别吗?我们从多年聘请外教的经验中看到两者的区别。一个对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都很熟悉的外教,不仅会给学生留下有学识的印象,从心理上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同时在教学中、交往中,如果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问题的话,也很容易找到较佳的切入点,方便沟通和交流。进行对外汉语言文化教学也是这样。如果一定要对双语人才和跨文化人才加以区别的话,我们从办学的经验和现实的需要中体会到,双语人才的培养立足点是语言,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虽然语言教学同样重要,但立足点则是文化。因此可以说,双语人才是“语言”人才,而跨文化人才是“文化”人才。在这方面,德国的对外德语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经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科学委员会1970年提出了建立跨文化的对外德语教学和研究的主张。其核心概念是“首先是了解对外德语在国外的特性”,并且不应把大学的对外德语专业看成是纯粹的外语教学法专业,而应当理解成是一个面向学习实践、面向外国语言文化和人类文化学的专业。为了体现跨文化在对外德语教学中的地位,并与传统的对外德语教学专业相区别,这门以跨文化交际为基础的对外德语专业被称为“跨文化的日耳曼学”。这个专业设置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外德语教师以及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能从事经济、文化和政治交流的各类人才。笔者以为,以跨文化交际为基础的对外德语专业设置的目标定位以及具体的实践,也同样适用于对外汉语专业。

二、跨文化人才与跨文化环境

文化往往表现为特定人群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跨文化交流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它不单是语言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文化差异的解读。离开对异文化背景的了解和对异文化的解读,人们几乎寸步难行。在跨文化交流中引起误解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异文化、特别是对异文化深层结构缺乏了解。因此,跨文化理解教育是跨文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

对外汉语专业要实现其跨文化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对其课程体系作合理科学的结构布局。课程设置中除语言模块、教法及教研模块、素质教育模块外,应强化跨文化理解教育模块的教学。让培养对象一方面加强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要在掌握基本脉络的前提下,突出那些带有中华文化特色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了解与将来教学对象相关的世界文化背景,并获得与中华文化进行参照比较的相关知识。如开设“国情学”、“中国文化通论”、“比较文化学”,以及“交际社会语言学”、“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策略”等课程,并把这些课程设置为对外汉语学科的核心课程,而不是边缘课程。

在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强化学习各种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课程,无疑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获得该种能力的主要途径。然而,跨文化交际能力仅仅依靠书本学习是不够的,在一定文化环境中进行体验,有针对性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是培养、验证、修正这种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体验使学生掌握理解文化差异以及应对差异所需的沟通技巧,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文化视野和对待差异的正确态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提高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和理解。因此,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说,如果确实是为了培养合格的跨文化人才,就需要创造可以进行不同文化体验的环境。本土文化体验不是问题,在这方面主要是让学生怎样深化对本土文化的理性认识。如何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可以获得对非本土文化的体验,则是问题的焦点。而

对于绝大多数缺乏国外生活经验甚至是初次走出偏远农村的中国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而这是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人才培养中必须解决但对不少院校来说又难以解决的问题。结合我院对外合作和对外汉语专业办学实践,我们认为,让学生获得非本土文化体验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索与实践。

1、创设模拟环境

课堂学习与课外实际交际之间存在矛盾,课堂教学无法提供真实的交际情景。因此,教师应创设出接近真实的交际环境,进行模拟交际。如设置具有异域文化氛围的情景教学,利用各种音像资料和多媒体技术,以大量案例、信息输入为主,并以对比分析为手段,对学生进行事实教学和分析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异域文化的认知学习,从而较深层次理解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

2、创造“半自然”的人际环境

一般说来,开办对外汉语专业的院校都招收有一定数量的外国留学生。如果将外国留学生教学与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则可以收到“合则两利”之效。中外学生共同开展“一对一”互动学习计划,并延伸到课外生活、社交活动中,甚至安排外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生活,已经是一些院校采取过的办法。虽然这些活动的空间是在中国,但活动的参与者则是中外双方的学生,所以我们称作“半自然”的人际环境。在共同的活动、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双向的观察、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在校园里就得到跨文化交往的熏陶,掌握更多的跨文化交流的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互相学习体验对方文化,都不失为较为有效的方式。同时跨文化人才培养还需强化实践教学,加强与所在社区外资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实施跨文化培训。通过培训与反复实践使学生对不同文化有基本的认知,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对象交往时具备一定的文化敏感度。

3、利用“自然环境”

亦即创造条件将学生送到国外去,在“自然”的、“原生态”的异域环境中直接体验异域文化。这是最直接的方式,其办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一,加强办学方面的国家合作与协作。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也是适应高等教育跨文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办学,加强双向的留学教育,加大中外合作办学力度,采取“2+2”中外合作共同培养的教育模式。通过合作办学的跨文化环境,培养视野开阔,实践能力强,面向世界,具有国际教育背景,能胜任跨文化交流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其二,加强学生和教师的校际交流。积极建立友好合作学校,进行学生的国际修学和教师的国际交流。如双方互认学分的交换生、自费生交流,教师互访等。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和相互学习,提升师生的跨文化国际视野,建立一支具有国外教育背景及异文化体验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强化师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能力。还有最简单也是成本最低的办法就是短期旅行、短期“游学”、实习,以及举办文化体验夏令营等。加强对外交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进行文化体验,这种互动和合作,无论对跨文化人才培养还是对跨文化研究,还是对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校发展来说,都不失为一种双赢的有效举措,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不应该忘记:只有在跨文化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跨文化人才。当前全球化语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已不单纯是传授汉语知识的教学,而是一种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如果要有效地、成功地实施这种教学,就必须首先重视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从而建立一支适应世界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流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1999。

[3]梁铺,跨文化的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袁新,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责任编辑:陈立民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人才培养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跨文化传播学理与实践的全景展现
简笔画在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使用策略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