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霞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无疑给我国的金融业带来了很多启示。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金融监管等各个方面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强化金融风险的意识
我国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只有确保金融安全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必须认真考虑如何更好地防范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这次美国的次级债危机警示我们,在我国金融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的同时,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不容忽视。这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深化改革,改进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同时,我国金融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是“走出去”一定要注意审慎经营,不能盲目地搞粗放型扩张。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贷款机构明明知道存在大量的潜在风险却大量发放贷款,还推出了大量的前期还款压力小、利率固定而后期按揭成本上涨、利率浮动的贷款产品,为一些贷款者在未来可能无力还款埋下了隐患,投资银行在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过程中也降低了承销或担保门槛,并积极在二级市场推销中把风险扩大到更广的范围。因此,我国金融业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的同时,对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也不能视而不见。这就说明,我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进行改革,改进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同时,我国金融企业在进行外部扩张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盲目地实行粗放式扩张。在思想认识上,要实现三个充分认识,即要充分认识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我国市场“新兴+转轨”阶段规律、加强市场基础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增强发展资本市场的自觉性。
二、发展混业经营和金融开放要慎重
拆除了金融机构之间的“防火墙”,金融风险交叉传递。对金融混业经营模式必须进行深刻反思。从现阶段看,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符合国情,必须坚持。提高风险评估水平,准确把握金融风险,提高监管能力是发展混业的基础。推进金融市场开放要更加谨慎,防止“全球化陷阱”,必须保证市场的开放速度、开放程度与我们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相匹配。对外金融投资要慎之又慎,管理好国民财富。要把有限的国民财富更多用于战略性资源,对金融投资要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和问责制度。
三、金融创新应国际国内并重,加强金融鉴定的力度,市场创新与金融监管同步
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应以满足客户金融需求、分散其对冲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而不能创造和积聚更多的风险。应加快金融风险完善的机制,构建金融衍生的防火墙。从这次美国次贷危机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创新工具能把本国的投资风险转嫁到国际资本市场。因此,我们也要把金融创新投向国际资本市场,设计一套体系完整的创新工具。要把金融创新指向混业经营。从国际经验和长远来看,混业经营是金融业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学习外国经验要立足本国国情。总结我国两次幸免金融危机的宝贵经验,其重要的内容在于我们没有盲目效仿西方成熟的国际做法,对此,必须要继续坚持。面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形势,要充分认识把握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规律,坚定信心,增强自信,建设强大的资本市场,为建设强大现代化国家服务,实现我国金融产品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加强市场信息披露,不断地提高监管有效性。市场不是万能的,监管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次美国次级债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多个环节都存在着监管缺失。这对我们来说,是个重要警示。我国在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过程中,应对各种金融创新手段和由此衍生出来的投资产品加强监管,并重视各种金融机构可能会对市场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而避免风险失控导致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影响到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步伐。同时,中央银行应该继续实行稳健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利率、汇率等本外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和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管理,完善和创新政策工具,适当加大政策调控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要加强国际间监管标;佳的统一,在监管工作中,要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体现稳定发展要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体现促进形成新体制机制要求;完善市场结构、体现协调发展,加强市场改革力度、体现改革创新要求,维护市场“三公原则”、体现依法治理的要求。
市场创新要与金融监管同步。坚持多层次市场建设既要坚定不移,又必须慎之又慎,必须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市场可承受程度的统一,打造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市场创新要考虑风险控制能力和监管能力,不能盲目照抄照搬西方的创新金融产品。资本市场要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服务,防止过度泡沫。
四、金融机构要审慎经营,创新要适合国情
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金融机构为了逐利而不惜降低借贷标准,由于房价的不断上涨而忽视了住房贷款人自身的偿付能力。贷款公司和银行为了营销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包括所谓的“零首付”“零文件”贷款等,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些行为都是不审慎的。银行将这些贷款证券化,把风险从银行账本上转移到资本市场,风险本身并没有消失,而是为后来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房屋抵押贷款被证券化以后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会调动银行或次贷公司在重新获得现金流后扩大信贷规模的积极性,次贷不仅很快被衍生出各种金融产品,并被分配到各种金融机构的投资产品组合中,而且对冲基金及其他高杠杆机构以其财务杠杆工具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放大与次级抵押贷款有关的各种交易,最终会放大相关的投资和交易风险。此时,相当多的衍生产品价值与其真实价值之间的联系被完全切断了,金融创新的杠杆效应就远离了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原则,也把市场参与者完全隔离在了审慎经营原则的门外了。因此,美国次贷危机告诉我们,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必须很好地坚持经营的基本原则,不能盲目地借鉴或引进国外的创新金融工具。通过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方式,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银行的信贷违约以及房贷的非流动性风险问题。但证券化存在着风险,将风险从银行内部转嫁到社会并不等于风险就消失了。
五、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有借鉴意义
次贷危机给我国房地产热敲响了警钟,对我国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范本,这个教训对我们成长中的金融领域非常宝贵。惊醒我们对于我们一个“人口多,住房难的发展中国家”不能邯郸学步,有助于矫正经济领域盲目崇洋媚外心态。次贷危机说明“居安思危,毫不动摇走自己特色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是多么重要”。目前,我国房地产处于上升周期,房价上涨较快,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发展得非常快。2007年以来,商业性购房贷款中的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是逐月加快趋势,6月末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比1月末和第一季度末分别提高4.8个和4.6个百分点。从美国次级债风波的经验来看,房价的快速上涨往往会掩盖大量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银行一定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各类金融风险。对此,银监会对银行一再发出风险提示,要求银行不能放松借贷标准,严格“三查”,严防假按揭和虚假贷款,并多次就银行房地产贷款进行现场检查。同时,在房价不断上升的环境下,银监会还提示银行要高度关注贷款抵押物的价格风险。美国次级住房抵押债券市场还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资产证券化以后,风险转移给了市场,但信息并没有很好地传递给投资者。投资者完全依靠评级公司来定价,而事实上评级公司的评级却出了很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慎重考虑如何开展资产证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