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生
一、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形成:全球次贷损失1.2万亿,但至今美国政府救市已有若干万亿,按理说,应该弥补损失了,可为什么还不见底?要了解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需要了解以下关键词:杠杆、CDS(信用违约掉期)合同、CDS市场、次贷、资贷危机、金融危机、美元危机、经济衰退。
本文试举例说明:A银行,有30亿自有资产,30倍杠杆,可有900亿借贷用于投资,若5%盈利,获45亿盈利,150%暴利:如5%亏损,45亿损失,欠15亿。此类投资属高风险、高收益的杠杆投资。
此时,CDS合同保险(杠杆投资保险、贷款违约保险)和B机构(另一家银行或保险公司)出面,A对B付每年5000万保险费,连续10年,对A银行有40亿盈利和不赔两种可能。B作分析,若有1%违约的可能,100家生意,可得500亿保险金,有利可图。A、B成交,皆大欢喜。
CDS市场形成,C、D、F……、等等出面。机构BC之间交易,每个CDS合同2亿,100个CDS合同,B得200亿。CDS像股票一样流入金融市场,交易和买卖。C以220亿出售卖给D,C赚20亿。D对E,E对F,F对G,…。CDS的市值被炒到62万亿。A投资商,B、C、D、E、F等各类机构均在赚钱,钱来自哪里?投资人的盈利,盈利来自次贷。
次贷:贷款被发放给了穷人和普通的美国房地产投资人。发放给了次级信用者(信用记录620分以下者)。
房价炒高,房产投机,抵押贷款买投资房,高息8%-9%以上,但可借钱付息。一定时间违约低,市场可运转,有赚钱效应。房价涨不动,无人接盘。G从F手中300亿20×50亿总共1 000亿保险金。G亏损1 300亿,面临倒闭。G的倒闭产生连锁反应,使F、E、D、C、B、A的保险泡汤,盈利实现不了,赔光资产不够还债。G被国有化,1000亿由纳税人支付。出现美元危机。62万亿,1 0%违约,6万亿。300亿的200倍,需赔20万亿。不赔,则倒闭的连锁反映,美国政府不得不救市。
原因:
直接原因:低利率+宽松信贷环境+次贷+美国房地产牛市+衍生工具+资产证券化+缺乏监管+风险管理薄弱+全球资产杠杆化。
六个环节出了问题:次贷(涉及房地产、银行、美国本土)、房贷证券化(次债、次券、资本市场、投行、保险、评级机构、股民、企业、传向全球)、投资银行的异化、金融杠杆率过高、信用违约掉期(CDS)(CDS市场出现使风险由局部到整体,由分散到集中,由可控到不可控)、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深层次原因:高消费,低储蓄,高负债的经济增长模式。20世纪初高科技泡沫隐藏或延续的问题。美国主导的世界金融体制有问题。但新体制还不足以诞生。
美国政府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中国责任论”不成立。
二、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定性、走向影响
影响:对金融业的影响,五大投行一破二收二转,银行业排名大调整;股市普遍跳水和低迷。
对国家的影响,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国家,出现了国家在会计财务意义上的破产。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对消费者的影响。
颠复了过度泛滥的金融创新模式、过度放松的市场监管模式、过度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信心危机。
定性:国际金融危机使美欧日等经济体经济衰退,但还没构成经济危机(从经济增长、失业率、从工商业破产等看),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经济体经济放缓。
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比,冲击类似,恐慌情绪一样,结果和影响不一样。可从经济一体化、救市能力、合作联手能力看。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有局部表现,但不会蔓延。
自由市场经济有问题,但还不足以失败。资本主义有问题,但还不足以失败。
走向:衰退形成,几乎没有幸免。不会走向全球经济危机。不可低估,不可盲目乐观,还在蔓延,对实体经济影响刚刚开始,国际金融海啸第二波,正常贷款会出问题。还没走出低谷,最坏的时间还未到。
美国的地位不会动摇(科技教育、军事、美元地位)。
中国会最先走出低谷。走出低谷的时间判断。
世界金融体制会修补。
三、列我国、我省的影响及应对
对我国的影响:冲击突然、剧烈;对经济增长、出口、物价、就业、财政收入等产生影响。波及东、中、西,东部最烈、波及大部分产业,制造业、资本品产业、中小企业最甚。金融业受冲击有限(可从资产质量、流动性、资本充足率、利润、资本市场等指标证明,但近2万亿外汇储备缩水,总损失难以估计)。
对我省的影响:工业增速较大回落;重点企业生产和主要产品产量下滑:用电增幅下降趋势下滑:主要出口产品出口量下降:入境旅游业受到极大冲击:财政增收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严峻。
我国的应对:宏观经济政策紧急转向;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国九条”;10个产业振兴计划出台;医改、教改、刺激消费:进一步刺激计划,针对房地产、股市、动用外汇贮备。空间甚大。
应对措施目前的效果和预期:信贷、流动性、城镇居民零售总额、一些原材料市场价格、股市有积极迹象。
预期:率先走出困境。回暖预期早于全球。是否见底有待观察。牛年有望牛,应充满信心。
今年的困难:涉及转型、关键在消费、就业。
机会:结构调整、一些产品价格问题解决、央企和金融机构高管薪酬问题解决、资源储备和投资机会、人才引进等等。
我省的应对:抓机遇、抓优势(投资、内需市场潜力、承接产业转移)。密切关注动向,不可盲目乐观。要制定应急预案。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适当采取救助和刺激措施。
在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及融资机制、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下功夫,为复苏后,中长期经济增长打好基础。
四、政府审计应有的反应
1、感受、预见和揭示现实的、潜在的危机。
审计的优势:超脱、面广、深入。但需要应急反应、实时反应、跟踪反应,预警功能发挥。
2、关注刺激经济措施的效果和过程中的偏差。
3、正常审计活动的思维适当调整,适应非正常状态下的审计活动,不添乱,多促进。尤其要讲大局,多关注被审计单位在这特殊时期的困难,并积极予以帮助,与被审计单位共度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