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毁掉—份美差

2009-09-02 01:46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09年8期
关键词:思科博客线下

线上不小心,线下麻烦大

经过层层筛选,康纳·莱利终于·拿到了全球顶级CT公司思科的Offer,她打开电脑,迫不及待地在Twitter上跟朋友们分享自己的感受,“思科录取我了!现在我得好好掂量掂量,到底该怎么消受那大把诱人的薪水,才能冲刷掉每天面对可恨的老板和工作所带来的晦气。”可不久后,她收到的第一条评论却令她吃惊又懊悔,这条评论来自一位名叫提姆·列华德的“网友”:“我有权解雇你的经理,我想领导们会很乐意听到你讨厌这份工作的消息。不要忘了,我们思科向来精通网络。”

这就是最近在欧美流传甚广的“思科肥差”的段子,最终的结果是,莱利不仅没能成为思科的员工,还遭到一批网友大肆讥讽。好事者甚至专门为她建了个网站,“140个单词毁掉份工作”的故事,让莱利几乎变成了一颗互联网“新星”。

还像从前一样,觉得互联网是“虚拟空间”,可以随意宣泄情绪吗?你可能觉得自己只是想告诉亲密的朋友,可是要知道在互联网上,人人都可以看到你——麻烦就出在这里,那个你没有设想是目标读者的人在盯着你,或者一不留神就会发现你。

王先生可没有想到自己的博客会受到如此关注。在受邀观赏完一场模特比赛后,他意外接到了主办方负责人的电话,对方先是热情地寒暄,然后一再地表示照顾不周,还要请他吃饭。原来,人家是希望他可以删掉私人博客里一篇“雷人”的文章——在其中王先生嬉笑怒骂地记录了此行的所见所闻,包括:几乎所有的模特走路很少有不“顺拐”的、请来穿插献唱的歌手全是过气明星……还好,对方态度谦和又客气,他们只是不想把自己工作中的不完美暴露给更多人。

可并非所有人都会对网友的“侵犯”那么心平气和,你觉得在网上最爽快的地方恰恰可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麻烦。好多喜欢读书的年轻人会在豆瓣网和“臭味相投”的朋友一起点评自己喜欢的作者,批驳心目中的“烂书”。可如果太无所顾忌,不只会让一些网友看不过去,还可能惹恼来此巡游的作者本人。最近就有报道称,有某新书作者向法院投诉,称几名网友说该书是他随便找几个人抄袭拼凑的,这是对他的诽谤。

网络上行为不慎引发的小尴尬就更加比比皆是了。有的人是因为未经同意把别人的事发布在网上,与男友吵架后,女生到BBS上找网友倾诉,回头就被男友发现,于是争吵升级。有的人是因为不小心把发给A的信息错发给了B:某公司职员在MSN上向同事抱怨领导做事不公平,结果把消息发到了领导的ID上,抓狂之余只得灰溜溜地跑去道歉。有的人却因为网上的发言被朋友误会而头大:方先生从前偶遇不顺,在博客上发文宣泄,不料朋友见面时却一脸同情地问:“你最近是不是特压抑?”打那以后,他再也不敢在博客上随便发牢骚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小心行事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在互联网上胡乱说话的严重性,开始让自己的网络行为变得收敛起来。白领哈先生说,他在网上比较活跃的地方是校内网和博客,读书时的同学和朋友都在“校内”玩,有个什么动静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说话做事都不能太随意。运娜小姐则称,她从来不在网上发表对身边人的看法,博客上也只是写写自己的心情。在论坛中,她更愿意做一个潜水者,和身边人的关系问题她会放到线下谈,把所有问题都公诸网上,会给别人带来伤害。

自从加入Facebook后,孙先生对身边的不少朋友都有了新的看法。“系统对好友的每一个网络举动都有记录,你会发现原来某某也会说黄色笑话、谈论八卦话题,从前在你眼里他们都是特别正派的人。”这让他觉得在网上说话做事还是小心为妙,别像这些朋友那样在朋友心目中印象坏起来了自己还不知道。

那些大人物,比如某些公司总裁和大学教授对自己的网络言论就更慎重了。据报道,美国些广告公司的总裁们就患上了Twitter综合征,他们很想借着Twitter这一欧美最流行的微型博客跟公众沟通,但是又生怕说错了话,影响公司和个人形象,于是乎写了删、删了写,反反复复才敢发出来,因为“你不知道CNN之类的媒体会拿来怎么忽悠”。就像“深度聚焦”公司总裁谢佛所说,必须“时常提醒自己不能做Twitterer中的‘怨妇,还要确保自己能站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角度说话。”

有些公司和个人在谨慎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已经开始进行系统的互联网“印象管理”了。搜索引擎优化(SEO)目前成为互联网的新热点,以此为业的公司一家家地不断冒出来,为那些注重自己网络形象的机构或个人提供服务。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朱莉娅·安格文就称自己从搜索引擎专家那里得到建议,把社交网站的个人记录和博客链接小心做了处理,自己最满意的文章和网络档案就会出现在搜索结果页面的前列,所有的读者一搜她的名字首先看到的就是“优秀一面的她”了。而像百事、福特、戴尔之类的公司,已经在自己的机构设置中添加了社会化媒体营销官的职位,专门打理公司在社交网站和博客里的声誉问题。

“技术浪漫主义”梦醒了

“总体上来看,人们在网上的行为与以前相比确实趋于理性了,情绪化的宣泄在明显减少。”从事互联网社会学研究的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郭玉锦表示,“这跟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关系。”如今,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3亿,互联网由小众游戏变成了全民性的公众媒体,谷歌、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几乎让网上发布的所有信息变成透明,博客、社交网站为代表的Web2.0时代的来临,让每个人的信息都在被关联、整合。人们逐渐意识到,除了角色替代游戏,互联网并不像早年所说是虚拟空间,它随时可能影响每个人线下的生活。

“互联网可以使人们得到与现实迥然相异的世界,这不过是技术浪漫主义的谎言。”清华大学研究互联网法理学的赵晓力教授称。“网络只是现实感觉的延伸,连匿名制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你发表的信息没有被揪出来,只是因为还没有重要到需要被国家、社会、机构和其他个体确定的程度。”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的记录功能和向所有人开放的特性,会让线上行为拥有比线下更大的现实影响力。有分析人士对网络的未来预测道:现在年轻人在网上写的文章,某一天会被他们的儿女拿来凭吊,无论光彩还是不光彩的部分,将来的女友也许会指着你在校友录或BBS上的留言,追问你过去的恋情……当那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时,人们或许会更加笃定:在网上说话真是得悠着点。

猜你喜欢
思科博客线下
重回线下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思科新一代防火墙帮助客户实现全数字化计划
ONE⁃MAN UNIVERSITY
线下的反击!
育儿博客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
我为博客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