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课标下的语文新课堂

2009-09-02 01:46黄文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09年8期
关键词:教师应新课标探究

黄文成

感悟课程标准,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教师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实践中,真正地让“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条路却很艰难漫长。下面仅就在教学中,应如何深入地贯彻新课标的特点和精神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发挥主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转变成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在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中进行心灵深处的碰撞,实现情感的交融,在自主与互动之间敢于想己之所想,言己之所言,在自主感悟、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实现师生的共同创造、共同进步。

二、寻求开放性,培养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也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发掘学生潜藏的创新诱因,把握创新时机进行创新教学。

2.发掘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自己内心的感受,不盲从他人观点,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同时,在表达自己意见和思考问题时,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注重过程性,培养探究精神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说明结果重要,但过程更重要。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恰恰体现出学生的发展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中间,学生经历了由不知到知的探索、思考过程,不仅获取了相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及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有意识地引导激发,变无疑为有疑。刚开始,学生常常读后无疑,教师可在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有选择地让学生的思维在某句上定格,发现问题。如读了“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后,问:看到这种现象有疑问吗?又如,读了“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后,让学生针对这句话提出问题。

2.授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并针对预习提出要求。教师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尝试读懂课文,记下没弄懂的问题,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明确的要求避免了自读的肤浅性,促使学生把“读”和“思”结合起来,把读引向深层。

四、承认差异性,构建平等平台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顺应和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人性需求,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一个“社会人”,学生的健康发展乃人文性最根本、最彻底、最成功的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份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提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教师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同时,教师应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

猜你喜欢
教师应新课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