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辉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常引发了我对语文课堂的反思,理想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理想的语文课堂又应该给予学生些什么?或许,我们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然而,其中却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语文,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常常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停留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观念认识上,未认识刭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很少探索其培养方法,因此,往往不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课堂上常常好学生独领风骚,其他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沉闷已久,然后形成一种自然沉闷的状态,多数学生甚至沉闷一生。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教育家弗莱雷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提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对话教学”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是教育的理想境界。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改变了原有的角色,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探究者、合作者,一种以民主、平等为导向的价值观激励教师和学生去了解世界、改造世界,师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可见,以互动为方式的对话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活的知识,并在启发式的、探索式的对话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而且使教师也从对话中获得升华。为此,我的语文课堂努力营造对话氛围,努力构建一种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使语文教学更具生机和活力。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课堂远离了“情感”只能是“一潭死水”。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创设对话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整个课堂“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愉悦的氛围。
一、让课堂弥漫缕缕人文美
“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师生通过对话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学习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不仅如此,课堂上有效的对话还可以活跃师生思维。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缺少交往和对话很难产生思维的碰撞和创造的火花。有些观点是想出来的,有些观点则是“讲出来”的。引用一句哲人的话:“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苹果;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的思想。”对话教学有助于激发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课堂上,教师要发挥独特的人格魅力,用自身的人文蕴涵去滋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人性美,受到“润物细无声”的人文熏染,让课堂弥漫着人文美的暖流。
二、让课堂流淌汩汩情感泉
表扬、鼓励促使了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的产生,让师生间的浓浓深情如清泉般汩汩流淌,洋溢课堂。
教育是什么,它可以是唤醒,是等待,是激励,是鼓舞……但教育首先是保护。童年对孩子来说,是纯洁的,充满着天真与好奇,如果孩子在童年时代所持有的好奇、探索精神和创造力能得到珍惜、呵护,这些孩子的一生都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童年又十分的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小学生是未成熟的人,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极其脆弱的,他们渴望教师真情的滋润,需要教者关爱有加,呵护倍至。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好表现本是孩子们的一个年龄特征;课堂中,往往有一些孩子举手站起来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时如果我们不问因由地批评他们一顿,那么孩子的学习热情势必会大打折扣,以后可能还会使他们变得不爱举手。而换个说法,如“哦,你一定是暂时忘记了,先坐下去想想,等想起来了你一定会回答得很好”,这时,孩子会点着头坐下去认真地思考,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热情,又使他们对老师更多了一分信任。
“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涉入学校教育领域,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姻,可以说,对话教学是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声,它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流淌着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