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药的“毒”

2009-09-02 01:46广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超量乌头炮制

延 广

不可否认,不少中药生药本身确实具有很强的毒性。我们有句老话说“是药三分毒”,就是对中药毒性的一种比较科学和客观的描述。过去出于某些原因,人们忽视了中药的毒性,直到现在中药的毒性才逐渐重新为人们所认识。

中药的毒性指的是什么?

通俗讲就是中药对机体造成伤害的性能。在西医传人中国以后,随着西药的应用毒副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家感觉到西药毒副作用很大,所以说在人们心目中普遍的也认为中药无毒,很多人也这么宣传,实际上这也是不客观的说法。为什么最近频频出现中药中毒事件?为什么以前吃中药觉得都很安全,用它的毒性也没有发现中毒的问题?

分析原因,除了药品品种的混乱,就是把药搞错了,错误的使用了一些代用品。另外,还有以下一些中药原因:一是中药使用范围扩大,使发生几率增大;二是中药制剂增多,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均浓集,疗效提高,毒性亦增强;三是假冒伪劣产品,不合理用药,长期、大剂量用药增多;四是中药安全性研究、监测、管理不够,对不良反应缺乏警惕;五是企业在药品说明书上回避毒副作用,缺少禁忌症及警示性内容等等。

其实很多中药虽然有毒性,但辩证得当,药力也相当显著,可治顽疾,在使用和管理上决不能因噎废食。早在1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即将中药分为上、中、下品,并指出“下品多毒,不可久服”:明代的《本草纲目》更将有毒中药细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级,其中毒性中药381种以专篇介绍。解放后,我国已对100余种中药的化学结构、药理、毒理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已明确了中药有毒成分的主要物质基础的类别。

中医为何要使用有毒中药?

以大毒中药治疗癌症、痹症、淤症等疑难病的中医医生与方剂比比皆是。其实不光中医用“毒药”治病,西医等其他医学的分支或门类也都是在用各种毒性程度不同的药剂,治疗各种疾病。正应了古人的话,是药就有三分毒,正是这样。

以中药马钱子为例,该药虽有大毒,但是炮制得当、使用合理,可以治疗多种重症,如类风湿、半身不遂、再障、重症肌无力、肿瘤、精神分裂症等,“但稍不谨慎则祸不旋踵”。

乌头(川乌、草乌、附子等)含乌头碱,可致呼吸中枢麻痹,引起心脏骤停,但经过炮制后,毒性成分大多被破坏,而强心的成分依然保留,用其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各种休克有效率达86.5%。

人们熟知的牛黄解毒片和安宫牛黄丸都含有雄黄和朱砂。雄黄主要含有氧化砷。朱砂含有硫化汞,都可引起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但它们又都是非常有效的治疗药。关键是掌握好合理应用的问题,如因中药也有毒性而不让使用,那中医只能后退到仅能当保健医生的地步了。

中医推崇“以毒攻毒”理论,即以有毒中药治疗沉疴大疾。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明,中药毒性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克服而且变害为宝的。重要的是必须科学炮制,正确配伍,严格对症,准确掌握剂量和时间。

避免中药毒性的5个方面

虽然目前已对190余种常用中药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现代研究,其中不少毒性成分已被证实在何种情况下可变毒为宝,成为对人有利无害的良药,但这相比临床上常用的四五百种中药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为了避免由于医者的一些因素,导致药物毒性没有能攻击疾病,而是攻击了正常人体器官或部位,引发一些中毒事件,作为医生必须学习和掌握每种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以及救治方法,在使用有毒中药时严格遵循病症对路、合理配伍、注意用法、中病即止等原则,力求做到趋利避害。

炮制减毒法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对毒性中药的炮制,如《神农本草经》指出:“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如草乌用甘草、黑豆煮或蒸;甘遂、芫花醋制;巴豆、千金子去油取霜,斑蝥米炒;马钱子沙炒等。古人从认识药物毒性的时候起,就逐渐积累了降低药物毒性的炮制方法。中药经严格的炮制后,不但可以增强药效,还可以降低其毒性。

配伍减毒中药大都以复方的形式运用。有毒药物通过与其它药物配伍运用,可以降低其毒性。其主要方法之一,是运用“七情”中的“相畏”、“相杀”配伍,即运用一种药物以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四逆汤用附子配干姜、炙甘草组方。该方若单用附子,强心作用既不明显,也不持久,且具有毒性;与甘草、干姜配伍后,其强心升压作用显著而持久,且毒性大大降低,较单用附子的毒性降低4倍;其次是运用“同性毒力共振,异性毒力相制”的原理以减毒。

延长煎煮时间药物毒性的大小与煎煮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因为煎煮可使某些毒性成分发生变化,对乌头类药物应强调先煎久煎。《金匮要略》中的乌头汤,大乌头煎都是以水3升,煎取1升,去渣纳蜜再煎,临床上对乌头类中药敏感的患者,附子用量15克,也需先煎煮2小时后,再与其他药同煎。

控制剂量雷公藤主要有效成分为雷公藤总苷,药理实验证明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急慢性肾炎、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但其毒性很大。现在临床上每剂药用量可达到15克,一般需先煎沸后2小时再与方中药共煎。

辨证用药中医临床用药首先通过四诊,收集患者的各种症状、体征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辨别病因、病机。根据证候,确定治则治法然后用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药不对证不仅会加重病情,且有引发其它疾病的可能。所以,辨证用药是保证安全有效的基本条件。

另外在中药配伍和服食中,有很多规则,比如药物之间的“反”与“畏”,患者了解了相关知识,也可以做监督和自我保护。在服药期间,凡是食物的性、味和所服的药性相反者应在禁忌之列,如服温热性的药物忌食生冷食物,吃补脾胃、助消化的药物,则勿食黏稠、油腻之消化不良的食物;若服用镇静药物时则勿食刺激和兴奋性食物。

前一段时间出现一些中药毒副作用事件,有些舆论认为中药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三大祸首”之一等,其实没有那样夸张。当然,把中药说成安全且完全无毒副作用也是不科学的。中药同西药一样存在毒性,都会在一定条件下出现一定概率的副作用事件,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有关部门也为此作了很多工作,比如我国医药卫生管理部门曾多次制定或修订《关于医疗用毒药、限制性剧毒药管理规定》,并列出毒性中药及中成药品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至2005年版都对有毒中药进行了标注。

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

有些药物相配合时,亦会产生副作用或毒性作用,在用药禁忌上亦需加以注意,以下为古人的“十八反”“十九畏”,“反”是指两药合用所产

生的剧毒;“畏”指两药合用相抵而降低了药效或使药效消失了。

十八反:

乌头反半夏、贝母、爪蒌、白芨、闩敛;

甘草反大戟、莞花、甘遂、海藻;

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水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硭硝畏三棱、乌头畏犀牛、人参畏五灵脂、肉桂畏赤石脂。

小贴士:常见中药的毒性作用

马钱子含番木鳖碱、马钱子碱、番木鳖次碱等,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中医用于通络散结,消肿止痛。主要用于痈疽、跌打损伤肿痛、风湿痹痛、枸挛麻木等。马钱子毒性较大,必须炮制后才可药用。超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毒性反应发生,常见强直性痉挛、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昏迷。必须严格控制用量。

川草乌含乌头碱、乌头次碱等多种生物碱,并含消旋去甲基乌药碱等成份。经炮制和煎煮后,其乌头碱被分解,能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对人体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麻痹作用等。

中医主要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以及跌打损伤疼痛和麻醉止痛等。超量、生用、长期服用可引起呕吐腹泻、全身麻木、呼吸困难、心律紊乱、二便失禁,严重中毒可使血压下降、神志不清,还可导致心脏麻痹和呼吸衰竭等。一旦发生口唇发麻、流涎、呕吐、胃灼热、全身麻木、疲倦、头晕等,应立即停用。传统医药用生姜、甘草,或绿豆、甘草煎汤服,可解二乌毒性。

斑蝥含斑蝥素,脂肪及臭气成分。有抑制肉瘤作用,临床上治疗肝癌有效。中医用于攻毒蚀疮、破血散结,主要用于痈疽、顽癣、瘰疬、狂犬咬伤、血淤经闭不通、症瘕积聚等。超量和长期服用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口咽烧灼感、恶心呕吐、呕血样物、腹部绞痛、急性肾炎、尿血等。斑蝥对皮肤、黏膜有发红发泡反应。内服宜谨慎,制剂也不宜长期服用。

蜈蚣虫含组织胺、溶血蛋白质、蚁酸等物质。有较强的镇静、抗惊厥作用。传统中医用于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多用于急慢惊风、癫痫、破伤风、疮疡肿毒、顽固性头痛、痹症等。超量或长期服用可出现溶血作用,并引起呼吸抑制或过敏性休克。

水蛭主含蛋白质,鲜水蛭唾液中含有一种抗凝血物质水蛭素,可阻碍血液凝固。中医用于破血逐淤,通经。主要用于淤血阻滞的经闭、症瘕、蓄血等证。水蛭与其它活血祛淤药同用,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超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内脏出血和肾损害,故有出血倾向的病人禁用。

苍耳子含苍耳甙、生物碱等。中医用于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临床治疗鼻渊、头痛、风湿痹痛等症。超量或长期服用可导致中毒,表现为上腹胀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烦躁等。原药材切不可生用,否则毒性更强。

川楝子含川楝素、生物碱等。中医用于杀虫、疗癣。超量或跃期服用可引起蓄积中毒,可引起肺、脾、胃等内脏出血,甚至死亡;肝功能受到损害,四肢麻木、血压升高、阵发性抽搐等。

猜你喜欢
超量乌头炮制
Shapley 值的最优实现及其公理化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中心药房口服药超量医嘱中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含乌头碱中成药理论中毒风险的数学分析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德钦乌头块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
中药药房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应用调查与管理措施实施意义
高乌头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