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的开放心态

2009-09-01 09:03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师

钱 珏

【摘 要】阅读教学最具有动态开发的潜力和多元解读的空间,它要求教师要拥有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胸襟,着力构建灵动的课堂,还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其激荡智慧,放飞思绪。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教师 开放心态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生态正在悄悄改变,课堂的开放度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效率。语文课堂有别于其它课堂,最具动态开发的潜力和多元解读的空间。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缜密的预设和不可挑战的权威的神坛走下,拥有开放的心态和“海纳百川”的胸襟,弯下腰来倾听“不同的声音”,并着力构建灵动课堂,还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敞开心灵,激荡智慧,放飞思绪。

一、阅读课最具生成性,需要教师的“笑纳”赏识

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像企业生产产品,经过严格的固定程序后,最终生产出的都是同一规格的产品;阅读是心灵的咀嚼、精神的活动,整个过程充满了一个又一个的意外、惊喜或错愕。当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处于飞溅状态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见仁见智”的,可能与教师的理解有别,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此种情形下,语文教师应该敞开胸襟,尊重学生的思维,即使与学生各执一词,达不成共识,也应感到高兴,因为学生的思维已经被引动了,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就追求思维的灵动、解读的多元、知识的生成吗?语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我们就是要让知识、思想在碰撞中实现量能的无限放大,激活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因素,从而实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善思敢疑的习惯。千万不要摆出权威的面孔,排斥“异己”的声音。

杨绛在《老王》的结尾处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值得深究,学生们结合文本,透过字面,在自我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迸发思想的“光电”,解读远远超越了教师的预设:那是杨绛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自我良知的反省,杨绛意识到,在老王生前,虽然自己也曾关心他,甚至不止一次地牵挂他,但是,那都是居高临下的,并没有以平等的身份去交往,并没有给予老王心贴心的情意,所以作者才有挥之不去的愧怍。像这样深层的解读,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笑纳”,而不能拒之于千里之外。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应是“一言堂”,而应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头脑风暴,收获探究的佳果。

二、阅读文本的解读最呈个性化,需要教师的尊重宽容

亚里斯多德说:“每一种话里都有一种声音。”阅读课上,“声音”很多,有时不免杂乱无章。心态保守的教师,会用堵、封、塞的方式制止学生的“漫无边际”。当学生的思想被教师无端绑架,局限在教师预设的框架里时,课堂便沉寂如一潭死水了,这显然与让教育回归“以育人为本”是相悖谬的。作为语文教师,面对与自己相左的意见,应耐心倾听学生心灵的悸动与低语,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意见。国学大师陈寅恪坚持“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之北大精神,他们都强调思想之自由。当个体思想能够不受束缚自由驰骋时,碰撞之后的群体思想令我们怦然心动。阅读课堂最具人文性,文本的解读很少是非此即彼的,很多情况下是亦此亦彼,或者是非此非彼的,因此,更应“以人为本”,呵护学生表达个性观点的愿望。新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性阅读,倡导个性化阅读;而且江苏语文科考纲中对探究的内涵更是作了细化:(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08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就设置了一道6分题,以此来引领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实践。

三、阅读课堂最适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师的引领点拨

阅读文本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召唤结构”,其中有许多“空白”和“未定点”,让学生填补,让思维“生长”。学生“填补”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翱翔万里、驰骋八极之时。这时,最需要广袤的空间、开放的维度、宽松的环境,任由学生想象发挥,如果事先有个框框,设个套套,只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呵护这种创新思维,并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引领、点拨,让学生思维真正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

阅读文本中小到一句台词、一个动词,大到一个段落、一段对话,都可引发学生的想象。《老王》里有这样的描写,“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其中“直僵僵”“镶嵌”两词拨动了学生的想象翅膀,学生的解读让听者拍案叫绝:此时的老王已经不是充满生机的活人,而是僵硬的没有厚度、质感的“东西”,老王临死前的凄凉境遇就可想而知了。阅读课堂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解读文本,“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象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

鉴于阅读文本的特殊性,文本解读的多元性,学生思维活动的开放性,语文课堂最具即时性,往往不是精心备课所能备全的。面对语文课堂上学生理解中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状况,语文教师更需拥有开放的心态,不但要主动倾听,合理吸收,更应积极主动地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学生架设想象的桥梁,任由学生思路纵横,想象驰骋。切记: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自由人。

★作者简介:钱珏,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教科室教研员。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教师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