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教学必须注重的“六性”

2009-09-01 09:03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6期
关键词:教学理论自主探究教学方式

马 坚

【摘 要】在当下语文教学中,自主探究式教学被广泛采用,但许多教师对自主探究教学存在着诸多的疑惑,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六个方面论述了自主探究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自主探究 教学方式 教学理论

何谓“自主”“探究”教学呢?就是课堂教学要以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以立足学生发展,体现教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为基本理念,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科学素养为总的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求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议论、实践,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形成自学能力和习惯,形成合作交流,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学习风气。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六个方面: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学生在特定内容上所花费的时间越少,它的效率就越高。通过学习,使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能够产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并且愿意学,主动学。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

首先教师要有对课标、教材的透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自主探究的合作者,能力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造者;要具备课程整体设计能力,对学生的要求,对自身备课的统筹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具有对教材内容的取舍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增减教材的内容,设计教学的重点、难点。

其次教师还应具备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一节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学生希望能够用平等的方式与教师交流和沟通,只有在一种相互尊重、理解、承认的环境中,师生才能坦诚相见,以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包容对方。这样的语文课学生才会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才会对语文课“情有独钟”。

二、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与新课改的精神是相违背的。因此“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必将呼唤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开放的前提是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把重点放在有利于学生学习,创设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上来。开放性的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明确自己的角色位置,不能用自己的讲来替代学生的自主活动,而应该把引导作为自己的职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对文本上的结论进行质疑,也可以对教师的看法进行反诘,通过开展讨论,补充充实,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间,成为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我认为开放的课堂,必须是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索的平台;必须是学生踊跃探究,各抒己见的讲台;必须是学生激发兴趣,感受成功的舞台。

三、注重问题设置的合理性

“自主”“探究”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但是首先应该由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形成一种“问题”氛围,使学生围绕问题而学习,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通过一段时间的过渡,使学生真正做到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果教师对文本的把握不够到位,对学生的情况不够了解,那么就可能设置出超越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或根本不需要动脑筋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前者不仅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有可能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后者又使“自主”“探究”流于形式。

同时在学生思考感悟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当一个听众与观众,而应该积极参与其中,既要对学生的感悟加以适当的点拨,又要通过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地深入研讨,使学生在智力发展上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努力创设美好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设置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在富有活力和创意的课堂上展开自己的学习和探究,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最向往的乐园。

四、注重合作研讨的必要性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遵循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研究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问题难易等实际情况,恰当地运用合作研讨、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研讨。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可以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加以解决。在研讨和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地鼓励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见解,鼓励学生展开争论和辩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把自己观察、思考的收获或结论告诉其他同学。而其他学生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深化对问题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从而完成个体探索者无法完成的复杂任务,更主要的是兼顾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参与探究的机会,特别是那些比较害羞,学习有些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够在小组交流中发表他们的看法和建议,让他们也分享到成功的快乐,使自主、探究学习不至于成为有能力的好学生的专权。

五、注重学生感受的独特性

在课堂教学的探究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学生,由于他们自身的经验阅历不同,个人的知识积累不同,因此对问题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必定也不相同。过去传统教学中忽视个体差异,只求异口同声地回答问题的现象将不复存在了,那么怎么对待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一样的声音呢?这是每个进入新课改的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不可否认,教师因为阅历和知识积累的丰富,因此对作品理解往往会更到位,更深刻,处于高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地位,但是,在语文文本的学习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有时常常更加敏锐,视角更加独特。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说明:“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该加以鼓励”。当然,这并不等同于教师对学生的言论都要毫无原则地加以赞扬,但对学生的求知欲望却不能轻易地进行打击。在这里,教师的课堂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般来说,比较好的解决途径应该是:对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在鼓励创新的话语引导下,婉转告知,建议课外解决;对没有切中要点的关键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解答;跟课文关系密切的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应着重对学生加以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注重课堂教学的多样性

“自主”“探究”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在课改中,既要重视探究性学习,也要打好语文基础,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新课改的理念是建立在“破”的基础上,但这绝不意味着对传统优秀教学理念的完全背弃,特别是在长期语文教学中流传下来的实践也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法和学法,更不应该抛弃。要摆正讲授与探究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困惑,想明白而并不明白,想说又说不清楚时,教师以自己的见解、体验积极去开导、启发、点拨,这就是讲授,而这讲授不仅要讲知识,更要讲学习方式。只有继承传统教学方法中优秀的东西,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那些认为在新课改环境下一切都要推倒重来的做法,实际上不了解教学规律,不了解新课改的特点的。又如多读、多背、多写,这三种传统教学法自古以来就被证明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多读,能够学会思考问题,拓展视野,培养思维能力;多背,能够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多写,能够锻炼思维,用心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不应该抛弃它,而且还应该把它和新课标的精神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真正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符合“自主、探究”的新理念,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端正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实际不断反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追求形式,多讲究实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那么就一定会迎来课改的春天。

★作者简介:马坚,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理论自主探究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后方法”教学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分析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近十年国内日语听力教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