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艳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新课标要求在英语教学中突出课程的人文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本文首先从价值观念、文化定势和非语言行为等方面探讨影响文化导入的因素;继而提出需要从词语和语用层面进行文化导入;最后列举了文化导入的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 文化导入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传承文化,文化影响并塑造语言。谈及外语教学,人们往往只想到听、说、读、写、译几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学会一门外语的语法规则、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真正掌握了这种语言并能顺利地进行交际。交际的有效性已经不仅取决于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更要考虑语言形式所涉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不能用语言深入、灵活、得体和有效地表达思想,从而使交际失败。
文化是一个社会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意识到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但忽视社会文化因素的干扰。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课只注重解语法,培养的只是纯语言能力,对文化意识没有给予足够关注。
新英语课程目标亦要求在英语教学中突出课程的人文价值,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强调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求较高水平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学生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达到这一目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文化背景导入,这需要教师时刻具备一定的英语文化导入意识,把握文化导入契机。
二、影响文化导入的因素
我国语言学家张占一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即引起偏识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它包括问候、致谢、称呼、习语、委婉语和禁忌语等。概括地说,它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中国崇尚集体主义,英美国家则推崇个人主义,了解了两国的价值观对我们预测和理解他们的行为有益。比如,中国人见面后,除说声“你好。”以外,总还要问“你去哪里?”“吃了没有?”“你在干什么?”等,而英美人士往往对以上这些打招呼用语和社交方式不理解,还认为是干预他们的隐私权。
2.文化定势
它是指因为作为特定群体的成员而具有某些特征,是一种看待不同文化的方式,对跨文化的影响很大,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因为它有时使我们用自己的文化规约来衡量对方民族的行为。“谦虚”在中国都被看做是一种美德,当听到称赞时中国人会感到不太好意思。如,别人夸奖说“You speak English quite fluently.”中国人倾向于使用“不”来表示他们的谦虚和担不起这样的赞扬。然而,说英语的人则会以“Thank you.”这样的积极反应接受赞扬。对于他们来说,接受并不意味着自豪或自大,而是真诚的表现,否则就太虚伪或不诚实。
3.非言语行为
语言学家研究表明,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手段来完成的。如手势、面部表情、目光接触等有着与有声语言同样的内涵,使用不当有可能引起误解或不快,甚至于发生冲突。
三、文化导入的内容原则
1.词汇中的文化
在语言的各个要素中,词汇是最基本的要素,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体现。一般说来,英语单词在汉语中很难找到意义上完全对等的词,有些词语的概念意义虽然相近,但是它们的外涵会产生一定的联想意义,也就是文化意义。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颜色词,英语中有blue?鄄blood(贵族血统)和blue movie(淫秽电影),而蓝色在中国人的眼里却意味着纯净,或者深沉,比如蓝天、蓝色的海洋。
2.成语、习语和格言中的文化
成语、习语和格言是一个社会语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语意、结构和用法隐含了某些文化内涵,超出了字面意思,具有突出的文化特征。在许多西方国家,猫和狗是宠物,在家里的地位不亚于家庭成员,它们不能被虐待,更不会被视为可以提供肉食的动物。所以汉语中的“挂羊头卖狗肉”在英语中的对应说法是“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3.强调语用文化
话语是形式、概念和功能三种知识体系的集中体现,它们之间有着千变万化的相互关系。在交际中,人们通过话语来阐述自己的看法、思想和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只有人们相互领悟对方的意图时,才能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从而进行有效的交际。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语言形式的了解,而且还包括对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规则的了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适当地讲授如何得体运用语言文化知识,并引导学生遵循人际交往应遵循的文化规则,具体内容包括称呼、打招呼、介绍、感谢、应答、邀请、道歉、接受、敬语、谦辞等。如,汉语中的“请”有时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但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要说“After you.”在餐桌上请人吃东西时,则说“Help yourself.”中国学生习惯把“李老师”称为Teacher Li,其实,英语中的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李老师=Teacher Li。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所以学生应该说Mr Li。
四、文化导入的方法原则
1.文化导入要深化语言教学
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内容的拓宽,也要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内容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文化知识为交际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2.文化导入既要循序渐进,也要系统连贯
文化导入的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认识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我们在实施文化导入时,应该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同时,教师应对文化教学进行总体的设计,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文化导入的形式要多样化,避免单一的讲解
教师应根据文化导入的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对西方节日的讲解,可以由学生分组收集相关的习俗信息,用海报或报告的形式与同学们分享研究所得。而教师一般会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分析来进行文化导入,有些内容还可以拓展成专题讲座,影视欣赏和故事表演则提供最生动、最直观的体验。
五、结语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因此,在中学英语语言能力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该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向学生展现英语国家独特的社会风貌,揭示与之相关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使学生成为具备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外向型和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炎吕,刘润消.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张占一.试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15
(责编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