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焦点·难点

2009-08-31 07:45
中国经贸导刊 2009年13期
关键词:改革

改革要通过协调来深入

——在先后启动一些酝酿多年的改革后,中央又出台了《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这些改革议题着眼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矛盾和问题,其中很多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但是,对比近几年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可以发现。个别深化改革的重点,多年以前就已提出。比如收入分配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为什么会是这样?最重要的恐怕还是由于改革缺乏协调性而导致的众多阻力太大使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改革、发展,就必然会有阻力和挑战。对此,是畏首畏尾,争论不休,还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这是一个对待改革的态度问题。30年改革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信心坚定、勇往直前,改革就能快速推进;什么时候畏首畏尾、争论不休,改革就会举步维艰。

一个让穷人多交税的畸形结构

——中国财政部网站17日刊登“个人所得税课题研究组”最新撰写的《我国个人所得税基本情况》,这个官方的报告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三点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一、个税已成为国内税收中的第四大税种,在部分地区已跃居地方税收的第二位;二、工薪阶层成为个人所得税的最大税源,比重约为50%左右,其中,月工薪应纳税所得额在5000元以下的缴纳税额占工薪所得总税额的55%以上;三、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缴纳的税额占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35%,主要集中在电力、金融、石油、电信等部门。很显然,这样的税收结构。和“高收入者多交税,工薪阶层少交税,低收入者不交税”的个税基本征收原则和宗旨相背离。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需要什么条件

——在过去的若干年中。有关官员财产申报的问题,曾经引起无数次讨论,但最后都是不了了之。有人查证,在我国最早提出“官员财产申报立法动议”是在1988年,距今已经有20多个年头。1994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将官员家庭财产公开申报法列入立法规划。此后,各种媒体上的呼吁不断,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在年复一年地提出议案和提案。仅韩德云代表就已经连续四次提出了同一提案。但结果仍然是只听雷声响,不见雨点来。官员财产申报立法举步维艰,真正拿得上桌面的原因,不外乎是所谓的条件问题。据韩德云披露,监察部给他的答复是,正在积极研究这件事情,但条件不太成熟,还在等待时机出台该项制度。我们想问,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失业保险基金补贴企业值得商榷

——截至5月末,全国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已达1400亿元。其中,将有130亿元用来向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困难企业发放补贴。而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计划,该项支出应达到300亿至400亿元。不可否认,在国际金融危机、经济衰退期,为解决就业、防止企业过分裁员,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采取了给企业补贴以买就业岗位的措施。但这些支出一般由国家财政拿钱,使用职工和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基金的,还没有看到过。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的作用不可否认,但目前直接补贴给企业包括困难企业在内的,无论在操作上还是其他方面,都操之过急。

社保基金要用好股东权利

——社保基金接收部分国有股后,就理所当然的成为股东。目前划转给社保基金的国有股所设定的3年锁定期限是个宝贵的时间段,希望社保基金能认真行使股东权力,提升我国的股东文化。这样,当社保基金所持有的国有股解禁时,我们就可以乐观地认为,类似“大小非”解禁对股市所造成的冲击。就不会再度出现。

40%的中小企业已倒闭。谁来救助剩下的60%?

——中国社科院进行了一个“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显示,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40%的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只有20%的企业没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社科院的报告提醒我们,中小企业的处境也许还在恶化,在4万亿投资基本被大型国有企业垄断的情况下。这样的现状并不奇怪。然而,立足于中国经济的转型,立足于真正解决就业问题,启动民间投资,绝对离不开中小企业的真正复苏。下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一定要制定出启动民间投资和扶持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不能仅仅把目光局限在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上面。鉴于中小企业面临的严峻态势,一定要下决心对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的大幅减免或者缓交,在“十大产业规划”里制定专门扶持中小企业的条款,在信贷资源上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

国土部为何不承认地价推高房价

——几天前国家统计局又发了通知,将对40个重点城市范围内的商品住宅开发费用构成进行专项调查摸底。试图把握土地与税收在房价中所占的比重。同时,国土部的研究机构也在关注此事,且从不认为地价在房价中所占的比重过高,尤其不承认是地价在推动房价的升高。今天危机之后的再次天价地的出现,仍未能对土地供给的制度改革引起重视。难道中国管理土地的部门居然弄不清土地供给的价格吗?这在外人看来好像是不可理喻的笑话。但这种笑话就发生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

放宽外商楼市投资勿操之过急

——近日,媒体报道商务部建议联合外管局,对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外汇登记手续进行简化和适当放松。如果这项意见得以实施,外商投资房地产将获更多便利。多年来,中国房地产业在高房价、高利润诱惑下,各种资本争相进入,根本不缺乏投资资金。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短暂交易量下滑、房价徘徊僵持后,在地方政府力保下,楼市并没有调整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开、松绑外商投资中国房地产的条件,一是没有必要,二是无异于给已经开始高烧的楼市浇油,可能造成中国楼市很快过热,催生泡沫泛起。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外资进入中国的实体经济领域,为中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不是让其进入到房地产和股市,吹大泡沫,让其把暴利拿走,把金融风险留下,套牢中国的投资者。

实质性结构调整是摆脱美元绑架唯一途径

——这次危机爆发以来,亚洲和“金砖四国”质疑美国国债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是尽管金砖四国带头质疑美元和美国国债,但是5月份又增加了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这种对美元和美国国债欲拒还迎的态度,说明这些国家的经济已经被绑在了美国国债之上,而且是主动绑架上的。唯一缓解这个窘境并走出困局的就是,国际经济彻底转型、国际贸易走向平衡。因为亚洲和“金砖四国”的巨额美元储备的问题不是现有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出了问题导致的,而是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和国际贸易失衡导致的。亚洲和“金砖

四国”正确的做法不是另起炉灶建立新的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而是大幅度减少对外特别是对美的贸易顺差,快速的达到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在贸易平衡以后,不再增持美国国债。成功的这样做以后,就7逐渐地摆脱了美国国债的绑架,经济自主性也就大幅度提升了。

全球经济及复苏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中美两国携手应对危机,就必须相互合作并形成一定的默契,默契合作的结果必然是两国对各自的宏观经济和增长方式及动力进行全面整合调整,在此基础上达成新的全球分工和利益共享。而这种调整与磨合需要一个过程,这也决定了全球复苏不可能快速到来。对于经济复苏,还是保守点好,实体经济尚未复苏,资本市场却快速复苏,这使得我们对形势的判断很难乐观起来。

推动国际油价上涨的四大预期

——今年入春以来,油价开始回升,虽然供需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持续走高的势头似乎不减,并在6月份突破每桶70美元大关。在世界经济依然寒气逼人的大环境下,石油市场隐含着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一是石油市场需求依旧萎缩:二是石油产品金融化为油市走势增加不确定性;三是市场心理的脆弱多变;四是石油市场利益交织,矛盾突出。全球通货膨胀预期,使石油期货成为投资热点。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零利率和低利率政策的推动下,融资成本大幅下降,流动性充裕,开始出现市场通胀预期。同时,为了对冲通胀影响和保值增值,资金流向石油市场将成为必然。

不提高个税起征点,原来是替穷人着想

——按照财政部个人所得税课题研究组研究出来的成果,过去提高个税起征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提高了个税起征点,高收入群体受惠低收入者反而受损,既然如此,提高个税起征点又是何苦来哉?不如干脆再次将个税起征点恢复到800元,不就更加惠利于低收入群体了?我们的专家也应该算得上是富人一族了。不但有高薪,若出去客串一下讲座什么的,总会有些收入,对此,他们是笑纳囊中,还是会主动的缴纳税收呢?所以,当他们说大幅提高起征点后高收入群体受惠低收入群体受损时,我们不由得笑了:当他们很是“善意”的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然后期待着我们的掌声、期待着我们的感激时,我们不由得笑了!

中铝最大的失误是目标暴露太旦

——中铝最大的失误可能是目标暴露的太早,而且方式过于直白。当中铝第二次想要收购力拓的时候,一下子把195亿美元拍出来,别人看到的不是你很有实力,而是感觉到压力,感觉到威胁。澳大利亚外资审查委员会,把原来原定30天的审查的时间,一下子延长到120天,时间一延,攻守之势就改变了,经过商议的算计,力拓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中铝。所以中铝的失误就是操之过急,有时候为了在并购中获得控制权,应该把时间变成我们的朋友。

谁让穷国借钱给富国?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警示我们,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特别是。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其中包括美元价值不稳定。其他经济体为了保障自身经济安全,倾向于增加美元储备,从而产生通缩倾向,并导致“穷国借钱给富国”的奇特格局,这种模式不能持久。因此,现在应该把不同地区建立储备货币的努力联合起来,建立新的全球储备货币体系。因为在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全球不应该只依赖某单一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消费模式不变增长方式难变

——我国居民的保守消费模式其显著特点是消费少于收入,储蓄余额较多。保守消费模式不仅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最终消费能力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而且使银行个人存款大幅度增加并构成了银行资金运用压力,在客观上刺激了投资扩张。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关键在于发挥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增长“三套马车”领头马的作用。尽快促使我国居民从保守消费模式向适度消费模式转变。

财政缺口不应成为完善社保体制的障碍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基本养老金。国务院以农村养老为改革试点的突破口,有助于这一瓶颈问题的解决,并助推国内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的实现。当然,试点只是开端,最终的改革成效还将面临考验。财政方面的困难制约了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目前城镇社保资金缺口达到1.4万亿元,而农村的社保压力或许比这还大。为了尽快填补城镇与农村养老金缺口,财政方面固然要冥思苦想,甚至是拆东墙补西墙,但如果社保体制能够完善起来,其所带动的消费需求最终会体现在财政收入上。并且回报规模将远超当初的财政投入。财政资金使用由“投资至上”,转而到解决公众的后顾之忧,是为放水养鱼的长期国策。

且慢为审计报告“自揭家丑”欢呼

——6月24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作“审计报告”。在今年审计报告第二部分“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中,有“教育部、审计署等15个部门本级年初预算有103.92亿元未细化”的表述,这句话乍看并不起眼,却是审计署在历年审计报告中首次点自家名字。但谁又能保证审计署能发现自己的全部问题?2007年8月。审计署曾向国务院起草了一份报告,主动要求引入“外部监督”,邀请财政部和监察部来监督审计署。舆论认为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效果不会好,主张应由人大监督审计署,可惜至今没有回音。

取消副厅级专车公车改革的一丝亮光

——杭州市取消副厅级官员以下(含副厅级)的专车,每月车补2600元,多出的公车在社会上拍卖。无论人们在分等级的车补上还存在多少争论,此举无疑是议论了多年的公车改革的一丝亮光。令百姓诟病的“三公消费”,至少在公车这一项上,会有大幅度的缩减,对于纳税人的口袋而言,无疑是件好事。单纯从金钱上计算,的确这个改革对公有利。于私也元损。甚至还能多拿点儿钱。但公车的存在。绝非单纯能在钱上计算的。

猜你喜欢
改革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争当改革促进派难在哪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巨轮上的“大力水手”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