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贤才
抗战时,一度住在苏州,一家子常去公园吃茶。公园有个茶社,至今记得它取了个颇为洋气的名字:“圣爱娜”。与苏州人传统的茶馆不同,有歌女助兴。有卖小吃的,还有租报的。花有限的钱,就能看上几十种报纸,大多是从上海来的专写明星绯闻和社会生活的四开或八开“海派”小报。大人聊天、听歌,我百无聊赖,也只好学着看报。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读报生涯。
开始看报,不过是兴之所至,挑好玩的看。后来才慢慢看起新闻。当时的新闻稿,是用一种特殊的半白半文体写的。据说就叫“报章文”,常以“云”或“云云”结尾,“云”者据说或“人云亦云”也,因此失真了,也有可说,谁叫你全信呢。“我”必称“余”,他则为“渠”,如说“他以为胡某人25日到上海”即为“渠谓胡氏将于25日到申云。”但我最热衷的还是读社论,那是国文老师的推荐,说社论的文章好,可以当范文读得的。当时的报纸,一般每天都有一篇社论,有些大报像《大公报》、《申报》的社论,从行文来说,的确写得不错,铿锵有力。初中时有一次参加演讲比赛,我选的题目是“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居然得了奖,人以为奇,小小年纪,怎能发此议论?其实是由几篇社论凑成的。
1946年我回到原籍九江。九江是个小城市,有一份我常看的《型报》。我至今不知此报的政治背景,也不懂那“型”字寓何高深含义。印刷也很可怜,那时是铅字印刷,不幸铅字奇缺,就是常用字,出现略多,也招架不住,每天都有“以下以○代某字”、“以下以△代某字”的“说法”。字里行间,△△○○,不绝如缕。一眼看过去,花里胡哨,如读天书。记得有一次,引用某公叙《国共和谈》的打油诗:“谈谈打打谈谈打,打打谈谈打打谈;谈打谈打谈打打,打谈打谈打谈谈。”“打”和“谈”二字出现过频,排字房招架不住,循例处理:“以下以○代‘谈字;以△代‘打字,全诗就排成了:“○○△△○○△,△△○○△△○,○△○△○△△,△○△○△○○。”据说此诗经此一发而声名更噪,可算“奇缘”了。
1949年5月,九江解放,很快就有了《九江日报》,四开四版,作为中共九江地委的机关报。初看《九江日报》,还真有些不习惯。半文半白的“报章文”没有了,代之以流畅的白话文,这倒不在话下,向来作为新闻人物的电影明星、豪商巨贾、名门淑女、政界要人都不见了,满版春耕生产,劳动竞赛。耕牛、肥猪都能上报,社论也不是每天都有了,而要是《人民日报》或《江西日报》发表一篇社论,地市报纸无不转载,机关干部还要当文件来学,也觉新鲜。但不久对这些也都习以为常了。
大约从1956年起,有了一份很有特色的报纸:《参考消息》,发的全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外电讯息。初办时,不是人人都能看的。虽然在高等学校,学生都可集体订阅,甚至阅报室里都放一份,自由阅览,只能说是破格优待。可惜我那时已毕业工作了,在单位里限定党员副科级以上干部才能订阅。看《参考消息》成为一种“政治待遇”。像我们这样小医生是远远不够格的。戴上“右派帽子”后,更不用说了。不能沾光看,更不能偷着看,即使放在桌上,也要“非礼勿视”才行。否则追查起来,要吃“排头”,也是“不老实”的表现。
还记得1960年春天,我在病房主持对实习医生的临床口试,陪试的一位党员干部,带着当天的《参考消息》,坐在我身边。《参考消息》就摊在桌上,在学生准备回答问题的思考时间,我偶尔瞄了两眼,不想正好被推门进来的工会主席看见。此公文化不高,资格很“老”,一向以当过柯庆施的通讯员为荣,言必称“柯老”,也真像他那个“柯老”一样“左”得出奇。当晚便找我谈话,问我偷看《参考消息》上的什么消息?有什么想法?不该知道的就不能知道。《参考消息》不是人人看得的。中毒了怎么办?是不是想从中嗅出什么气味?以后据说还专门找了几个积极分子,把那天《参考消息》认真研究了一番,分析我可能是注意哪条消息,目的何在,作为“右派思想动态”上报。
经过这场风波,很长时间里,我一见《参考消息》就从心底害怕,避之如虎,坚决做到不看不听不议。
我读报的最大收获,应该是文革中从报纸上读出林彪垮台的事,林彪是在1971年9月13日,摔死在蒙古的。被毛泽东定为“亲密战友”、“接班人”的人突然出逃,如何统一口径,搞个‘锐法”,是要认真思量的。所以出事后相当一段时间里,至少对我辈还是守口如瓶。那年9月下旬,我忽然发现,一些国家领导人发来的国庆贺电,不是像过去那样,全文照发,而是一律删去了贺电的抬头,改写为“××国领导某某某给我国领导人发来贺电说:”下面才是电报正文。这使我想到:去掉电文抬头,肯定是这些人中,有不可见诸报端的人。当时联名接受贺电的,一般都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毛泽东不用说了,周恩来也还活跃在政坛上,那就只有林彪了。不仅如此,接着又发现林彪的几员大将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连同林彪的老婆叶群等,也都从报上消失了,而过去他们作为政治局委员和部队高官,几乎是每天见报的。这样,在“九一三”事件后大约十几天,我就从报纸上读出了当时尚属绝密消息的林彪垮台。也算是几十年读报的一大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