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历史上,毛泽东亲自批准死刑的案件并不多,而从井冈山就开始追随他的一名八路军军官,却因犯罪被毛泽东亲自批准公开枪毙,这位八路军军官就是黄克功。
这是在1937年的延安,当时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黄克功桃色事件”。毛泽东“挥泪斩马谡”,一个勇冠三军的红军将领被公审枪毙了。
爱情的裂痕
一、二、四方面军在陕北会师时,黄克功已是一位身经百战的旅长。少年时代参加红军,跟随毛泽东经历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老井冈”中留下来不多的将领。当时,黄克功年仅26岁,年轻、英俊、身材修长,笑起来很有感染力,加上其丰富的经历,很受人追捧。
刘茜当时才十五六岁,为了革命来到延安。她容貌清秀,被分到抗日军政大学四队学习,队长就是黄克功。刘茜选择了黄克功。刘茜开始和黄克功谈恋爱后,又把爱情转向了另一个人。出现这种情况,当时有人作了分析,可能是黄克功追得太猛抓得太紧,也有人猜测与黄克功的某些生活习惯譬如不刷牙漱口有关。至于黄克功平时爱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老子当年”之类的,也引起她的反感。
1937年10月5日傍晚,黄克功把刘茜约到延河边,要求与刘茜公开宣布结婚。刘茜不从,并提出终止恋爱关系,黄克功拔枪恫吓,刘茜毫不屈服。黄克功感情冲动,失去理智,不顾一切地下了毒手。
夜幕下的枪声
已调到陕北公学的刘茜,给黄克功捎了封信,构成黄克功去找她的契机。1937年10月5日晚饭后,黄克功将心爱的白郎宁手枪装进口袋,正巧,抗大训练部的干部黄志勇饭后在溜达,黄克功便拉着他向陕北公学走去。就在公学门前的河边,黄克功遇到刘茜等一群学员。学员们见到队长,都很客气。刘茜却没吭声,冷冷地望着他。
黄克功随即招呼刘茜,“咱们走走好吗?”陕北公学的女学员走了,黄志勇也借故走了。
“砰!”一阵风卷起。“砰!”又一阵风掠过。
枪声在风中很沉闷,没人注意到。第二天一早,人们在河滩上发现了刘茜的尸体。肋下一枪,头部一枪,面部模糊,全是血。
那一夜,黄克功回来很晚。细心的警卫员发现首长几乎是彻夜辗转。早上擦武器时,枪有射击过的痕迹。找出首长晚上换下的衣服,也发现有血迹。此外,更使他生疑的是,有位陕北公学的女学员来问黄克功知不知道刘茜昨晚在哪里。他假装不知,但神色很紧张。早晨天一亮,还发现他站在一道高墙上向河边张望……当警卫员接到保安处的通报后,便向校部作了汇报。
领导找黄克功谈话,他已恢复了理智,并如实坦白了犯罪经过。
黄克功那天晚上同刘茜在河滩上面对面站立了一阵后,便开始对刘茜另有所爱进行责备。在他看来,自己身经百战从没有失败过,哪能在这场爱的战役中失败。他不服输。他责备她,要她回心转意,甚至骂她。但他面对的是他从没遇到过的对手。她不但没有悔意,反而声称他们之间不存在婚约,双方都有权找所爱的人。
“要不是爱上别人就宣布咱俩结婚。”黄克功看着刘茜灰布帽下的眸子,带着嘲弄、轻视的目光。他拔出了枪,拉住她的一只胳膊,“你答应不答应?”他试图使她在枪口下改变主意,没想到她那眸子里的目光更锋利、更仇恨和冰凉了,这使他感到了绝望。
一个响亮的巴掌,打在黄克功的脸上,他颤抖了一下。刘茜捂住肋间,但她那冰冷的目光还在抽打他。
他又把枪口对准了她的脑门,枪响了。
从河滩上归来,黄克功篡改了刘茜的来信日期。然而当他坦白这一切时,一场噩梦才清醒过来。抗大副校长罗瑞卿,望着面前没有表情的青年战将,心情很沉重。罗瑞卿多么喜欢这个在战场上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年轻人啊。他可是在革命战争中生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精英啊!他很痛苦地拿起了给毛泽东的电话……
高等法院将黄克功收监。
黄克功事件在边区党政军内外引起强烈震撼,影响极坏。经过认真调查核实,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这位战功累累的红军干部处以极刑,负责司法的雷经天亲自起草判决书。
案情牵动四方
这种骇人听闻的案件,在当时的延安是绝无仅有的。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
——黄克功自恃有功、无视法纪、杀人必须偿命。老人们嘴里这样坚定地说,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
——然而不少人也纷纷出面讲情,有一些“老井冈”也通过不同渠道向毛泽东讲情,毛泽东不为所动。
终于,黄克功案件交给了人民公审。来自各学校、部队和机关的万余人按指定地点静静地坐着。延河水轻缓地在流淌。
金铁群和吉汉杰是最后到会场的。他俩都看见在不远的延河对岸,毛泽东和张闻天朝这里张望着。直到审判大会快要开始时,毛泽东才背着双手,低着头走开……
陕甘宁高等法院刑庭的法官、陪审员、起诉人、证人、辩护人和法警进入了会场。刑庭审判长雷经天等人各就各位。宣布开庭后,起诉人与证人先向大会陈述了黄克功事件的全部细节。随后,各单位代表发表了对这一事件的分析、要求,以及结论性的群众意见,然后等着法庭审判。黄克功被带了上来。
边区高等法院的死刑命令
当法官让他发表个人申诉时,他只坦白交代了犯罪经过,并作了扼要的检讨。他唯一申诉的就是一句话“她破坏婚约是污辱革命军人。”声音不高,但整个会场却听得清清楚楚。
审判长特意问他“在哪些战斗中受过伤、挂过彩?”人们从他敞开的衬衣里,看到他从臂部到腿部伤疤连着伤疤,犹如打结的老树皮。他历数了许多战斗的地名。
最后,他用真诚的目光望着审判长,请求让他讲述最后一个愿望,“……死刑如果是必须执行的话,我希望我能死在与敌人作战的战场上,如果允许,给我一挺机关枪,由执法队督阵,我要死在同敌人的拼杀中。如果不合刑律,那就算了。”
黄克功的声音越来越低,但那低沉的声音充满感染力。人们沉浸在这一段真挚的话语里,默不作声。休庭片刻后重新开庭,审判长庄严地、一字一顿地宣布了判处黄克功死刑并立即执行的判决时,黄克功就像等待出征的时刻到了,他拉了拉衬衣角,平静地将会场看了一眼,然后像想起了什么似的,举起一只胳膊高喊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左边的那位法警下意识地拉下了他的胳膊。他低声说,“为什么不让喊口号呢?”随后,他再次向天空望了一眼,便跟着行刑队,穿过坐在东北侧的人群,向刑场走去。
毛泽东来信如惊雷
就在黄克功走到会场边时,只见一匹快马在会场外停下,一位工作人员翻身下马,径直向雷经天走去。雷经天起来接过那位工作人员送上来的一件东西。主席台上先传出声音,“信,毛主席的信。”那声音很小。很快,“毛主席的信”像风一般传遍会场。黄克功在会场边也听到了。他自己停住了脚步,他比
任何人都关心这封信。原来,他在审≠Ⅱ前,专门给毛泽东写了封信,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请毛主席定夺。
大会主持人招手让黄克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因为信中建议要当着黄克功本人的面,向公审大会宣读毛泽东亲笔信。
毛泽东亲笔信
雷经天同志:
你及黄克功的信均收阅。黄克功过去的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赦免他,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板刑。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严党员,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当此国家危急革命紧张之时,黄克功卑鄙无耻残忍自私至如此程度,他之处死,是他自己的行为决定的。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鉴。请你在公审会上,当着黄克功及到会群众,除宣布法庭判决外,并宣布我这封信。对刘茜同志之家属,应给以安慰与体恤。
毛泽东
1937年10月10日
随着雷经天的声音停止,大家再将目光转向黄克功时,他才如梦一般醒来,高高地扬起头,然后又高呼那三句口号。这一次法警没有阻拦他。他连呼了三遍,呼罢,跟着行刑队重新走出会场。
案件影响深远
当时的延安正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成为了拯救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希望,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不少热血知识青年和进步人士不远千里,历经艰难,慕名来到延安参加革命。当时涌向延安的人群络绎不绝,成份也相当复杂,而且知识分子颇多。
“黄克功案”的出现,正是抗日战争的初始阶段,形势严峻,国家危难、民族危亡都处在了关键时刻,而其行为无疑是对延安这座新兴城市和革命希望城市的打击。由于其身份的特殊和功勋卓著,在此案的问题上,共产党的态度如何,直接影响到延安军民的情绪。而毛泽东的坚决果断,“挥泪斩马谡”,平息了人们的疑惑,重申了共产党及军队更为严格的纪律要求。
黄克功被处决后,老百姓无不称颂共产党坚决依法办事,为人民群众树立了严守法纪的榜样。不少民主人士更是交口称赞,像黄克功这样的革命功臣,一旦犯罪就坚决处决,共产党的纪律如此严明,真是古今罕见,伟大!伟大!就连那些一开始就借“黄克功案件”拼命鼓舌摇唇、大做攻击文章的反动报刊,也哑口无言了。此后,延安风气始终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