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文章结尾闪现智慧的火花

2009-08-31 02:13薛锁英
文教资料 2009年18期
关键词:私生子东施靠窗

薛锁英

古人对结尾的要求是:豪壮如“截奔马”,余韵如“撞钟”,有力如“豹尾”,就是说,文章的结尾要收束有力,余韵无穷,含蓄隽永。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读者“执卷流连,若难遽别”。其实,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结尾无不匠心独运,渗透着作者智慧的火花。

一、豪壮如“截奔马”式的结尾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小说家莫泊桑,其小说《项链》的结尾是这样的:

佛来民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

“哎!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为了那一夜晚会的风光,为了赔偿佛来思节夫人的钻石项链,玛蒂尔德夫妇代价惨重。十年来,他们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十年后,他们终于还上了那挂项链,本该轻松喘息了,可真相不能不令他们惊愕:那一晚借来的项链竟然是假的!这样的结尾,深深激起读者感情的涟漪,让人不能不为主人公的命运悲叹:岁月已逝,青春不再,十年来的苦难和煎熬,更不堪回首,欲哭无泪心儿碎!慨叹之余,又不得不掩卷沉思……结尾确实如“截奔马”,戛然而止,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可谓是作者智慧的结晶!

二、余韵如“撞钟”式的结尾

再如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情节简单:一个十分窄小的病房,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临窗的病人虽身患重病,但他热爱生命,凭残剩的精力、赢弱的病体和满腔的热情极力想象,为同室病友描绘出窗外一幅幅优美的客观上并不存在的图景,以此来激励自己和病友同病魔作顽强的斗争,结果却招来了不靠窗的病友的嫉妒,私心极度膨胀,最终导致采取见死不救的手段堂而皇之地取得靠窗的床位。作者结尾是这样写的: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他采用了“欧·亨利式结尾”,所谓“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当不靠窗的病人用自己的卑鄙手段揭开了窗外之谜时,这“光秃秃的一堵墙”的实景又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文章虽到此结束了,而留给读者的想象却很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在靠窗的病人嘴里栩栩如生的景象,到了不靠窗的病人眼里,偏偏变成了光秃秃的一堵墙。这是对不靠窗的病人的丑恶灵魂的有力鞭挞。结尾确如“撞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引人深思:原来窗外的美景缘何而来?得到靠窗位置的病人该会想些什么?他的命运又将如何?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这样变形想象的结尾,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光芒,给人以无限的审美愉悦!

三、有力如“豹尾”式的结尾

又如小仲马的名剧《私生子》,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一个私生子的苦难经历。剧末:

父:当我们两个人单独在一起时,你一定允许我叫你“儿子”的。

子:是,叔叔!

结尾私生子明白了自己的叔父就是自己的生父。父亲的最后一句台词,充分暴露了他的自私和伪善;而儿子的“是,叔叔。”三个字,蕴藏着这位资本主义社会中长期遭受冷遇、歧视的私生子的多少悲和愤!它分明是私生子对资本主义社会人性虚伪、漠视亲情的有力控诉和声讨!这样冷峻的语言结局,也是私生子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此收束全文,确如“豹尾”,精炼隽永,力透纸背,提升主题。内蕴无穷。这不可谓不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言尽旨远,妙不可言。

据说,当剧本即将公演时,剧院老板却要求去掉这两句对话,改成父子热烈的拥抱。小仲马不答应,他说:“我就是为这两旬台词,才写这个剧本的。”

可见,大凡写文章者,没有一个不重视文章结尾的润饰的。同学们,要想使你的文章结尾新颖奇特,充满智慧的色彩,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扣紧原文,展开想象结尾

教者平时在作文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在作文结尾时,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之上,突发奇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幻象。比如,《凡卡》的结尾就充满了浪漫的想象: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当凡卡把那封爷爷根本没法收到的信寄出以后,“他怀着甜蜜的希望”,而且梦见爷爷在暖炕上“正在念他的信”。文章戛然而止,这个似喜实悲的结局让我们沉思:爷爷能收到信吗?即使收到信,能带着凡卡离开吗?乡下的日子一定比城里好吗?这样的结尾,虽然话不多,但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的思考或想象,文章因而会增色不少。

学生在驰骋想象时候,要以生活为基础,不离开生活的理想方向和本质规定,但又不是受生活的实在图事和表面事象所束缚,而是有所提炼升华,营造崭新的事象。这就要求学生看到生活的本质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写出生活原来的样子。展开想象的方法有:无中生有、小中见大、借题发挥、变形想象、变质想象等。

(二)突破定势,换个角度结尾

换一个角度结尾,思路可以从一点发散到四面八方,突破思维定势局限,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出许多新的可能的结局。

比如:钱锺书在《读(伊索寓言)》中曾经重批过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母蛙与牛比大小,结果肚胀而死。钱老在故事的结尾重批道:“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其实,东施叉何尝不是如此呢?东施以西施的标准与西施比美,结局当然是东施惨败,如果东施能换一个角度比美,也许能比出信心,比出强势,比出自我来。写文章也是这样。有时候换个角度结尾,能换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境地。

(三)化实为虚。诗化恩维结尾

“画圣”顾恺之的父亲顾悦之,官至尚书右丞,当年和他同岁的简文帝问他:我们同岁,爱卿你为何先白了头发?说自己是因为劳累,有叫苦之嫌,说自己是个“十年白”,又会失去作为文臣的风雅。顾大人最后回答:”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不直说,绕个弯儿,说蒲柳,说松柏,说得有文化,有内涵,不卑不亢。这种思维就是诗化思维。

文学写作有个原则:是什么,就不是什么。比如,我们看到粉笔,在作文中就会化实为虚,说它是奉献,是牺牲。是燃烧的火种,是知识的躯干。在文章结尾时。如果运用这种诗化思维,将一个对象诗化成了一种精神的存在,这样收束文章,往往能“卒章显志”、提升主旨。

因此,写文章应精心构思结尾,孔雀之美主要在其色彩斑斓的尾屏。

猜你喜欢
私生子东施靠窗
高铁座位编号为何没有E
研究生姐姐自爆家丑:“私生子”弟弟疯狂了
记得你是谁1
“私生子”闯入3单元4栋东门:这个爸爸不太冷
把亲生子当私生子养
何处是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