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仙人掌模型的动词“吃”的隐喻分类体系

2009-08-31 02:13曲维光
文教资料 2009年18期
关键词:词义语料短语

李 惠 曲维光

摘要:动词“吃”是一个高频性的常用词,表示动物尤其是人类的基本生理功能。本文以动词“吃”组成的短语为隐喻考察对象,通过隐喻现象的形式化描写,探求语义规律,并基于隐喻性词义生成和演变的仙人掌发展模型,尝试构建动词“吃”的隐喻体系。

关键词:仙人掌模型吃隐喻分类体系

引言

隐喻是自然语言理解不可回避的问题。隐喻产生的原因,是谓词与其逻辑主语或宾语之间存在冲突。如“吃闭门羹”,“吃”的对象一般指向食物,而“闭门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食物。因此这个短语是隐喻用法。汉语中“吃”是一个常用动词,因为“吃”是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穿、住、用、行的前提。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使得与吃有关的表达法在汉语中十分丰富,单单“吃”字本身就非常活跃,比如“吃鱼吃肉”、“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吃老本”、“吃喜酒”、“吃馆子”、“吃粉笔灰”等等。以“吃”为关键词上网搜索,汉语“吃”的隐喻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比如“吃哑巴亏”、“吃鸭蛋”、“吃耳光”、“吃红牌”、“吃兴奋剂”等等。笔者收集了《人民日报》(1946-1999)全文语料中关于“吃”的短语共127,570条,其中即包含了与吃有关的隐喻11,602条。本文以此为基本材料,通过分析“吃”字短语的结构以及“吃”的隐喻模式和特点,提出基于仙人掌模型的动词“吃”的分类体系。

一、现有语义分析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

通行辞书《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吃”的释义:

①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饭|~奶|~药。

②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老本|靠山~山,靠水~水。

③吸收(液体):道林纸不~墨。

④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掉敌人一个团|拿车~他的炮。

⑤承受;经受:~得消|~不住。

⑥受;挨:~亏|~惊|~批评。

⑦耗费:~力|~劲。

《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释义分类和用例是比较科学且权威的。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种分类似乎不能很明显地表现出词语隐喻义之间紧密的联系。比如“吃不准”这个词中“吃”的意思是“把握”,但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却不能找到与之完全匹配的;“吃空额”中的“吃”,意思是“吞占”,《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有收录这个意思。又如释义③和⑦,吸收和耗费义之间其实是有联系的,甲物吸收了乙物之后,亦即意味着乙物有所耗费。因此,笔者认为⑦可以看作是③的一个派生义。

李葆嘉教授注意到了《现代汉语词典》中“吃”的释义⑥,既可以属于义项(“吃”批评),也可以属于词索义(“吃亏”,“吃惊”)。他认为“吃”的引申结构可以是词义引申,也可以是词素义引申,有些引申义还可能分别属于词语层面和词素层面。他在《语义语法学导论》中分别列出了“吃”的词素义和词义引申义的释义:

表现为词素义的释义为:

进食:吃食、吃素、吃斋

饮用:吃水

吞占:吃里扒外

消灭:吃定

进入:吃水、吃刀

耗费:吃力、吃劲

承受:吃紧、吃重、吃得消、吃不住、吃香、吃得开

遭受:吃亏、吃苦、吃惊、吃瘪

把握:吃透、吃准

欺压:吃人

表现为词义引申义的释义为:

喝人(方言):吃茶、吃酒、吃药

吸人(方言):吃烟、吃水、吃墨、吃油漆

消灭:吃炮、吃牌、吃掉一个团

耗费:吃功夫

接受:吃回扣、吃这一套

遭受:吃苦头、吃官司、吃批评

用餐:吃大灶、吃包伙

活命:吃劳保、吃利息、吃救济、吃皇粮

这种语义分类体系准确地区分了“吃”的词素义和词义引申义。对于“吃”的隐喻义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个别释义上,亦尚有可商榷处。比如“消灭:吃牌”,如果是“吃掉对方一张牌”,这种释义是正确的,可如果是“吃红牌”或者“吃黄牌”。那么这里的“吃”似乎应该是“遭受”的意思。

“吃”的本义或原型语义是动物特别是人类的进食,如果“吃”的不是真实的可食物品,就可认为此处“吃”是隐喻用法。比如“吃食堂”,食堂当然是不可以被吃的,我们就认为此处是隐喻用法。“吃”的其实是食堂里的饭菜。但是这种判定方法并不普遍有效,比如“吃软饭”这一短语,软饭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可食的,但我们通常并不取此短语的字面意义,往往都是应用它的隐喻意义,指男性自己不能维生而依靠女性生活。此类的短语还有“吃药”、“吃鸭蛋”、“吃兴奋剂”等。因此,我们如果把握了某些短语的隐喻意义,就能更加正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二、基于仙人掌模型的分类体系

Tavlor先生提出“语义链”理论,认为多义词中的不同意义往往是通过语义链形成的:意义A与B基于某一或某共享属性而关联,B又成为C的延伸基础……链接下去可形成:A->B->C->D……他将其意义归结为四大义丛,并拟构其语义链⑤。王寅先生受其启发,尝试对“吃”的多义用法进行了类似的分析,并拟构了其语义链程序:①为生存而吃→②进口、进入、收入、获得→③受到、遭受→④耗费→⑤损失、消灭。

然而词义的演变方式往往不是朝一个单一的方向发展。也不是以一种单一的方式演变,它往往是在辐射型的变化中交织着连锁型变化,在连锁型的变化中又交叉着辐射型变化,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态势⑦。

基于语义变化的这些现象。房战峰先生提出了隐喻性语义变化的仙人掌发展模型(图1)。

房战峰先生认为,词义辐射型发展的优点在于各种隐喻义能直接指向词语的基本义,缺点是各隐喻义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而连锁型发展的优点在于能指出各种隐喻义之间紧密的关系,缺点是有些派生义已经无法直接指向词语的基本义。只有把词义的辐射型和连锁型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加合理地反映词义的演变方式。也就是说隐喻性词义变化的仙人掌模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根据词义发展演变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虽然王寅先生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语义链并不怎么适用于“吃”的隐喻义链,而且将“进口、进入、收入、获得”四个释义都归为②,这种分法比较笼统。“吃”的“吸收”一义,它包含了“领会,把握”和“耗费”两个意思,虽可勉强放在②义,但如果将其细细拆分,就会发现“领会,把握”一义不能准确地定位于结点,而“耗费”又属于④义,这说明“吃”的语义链,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链表。就“吃”而言,它的语义链应该是以“为生存而吃”这个本义为中心点,向外发散辐射的一个网络。它很像物理学中的地磁场,越靠近震源,震幅越强:越远离震源,震幅越弱。越靠近“吃”的本义,受本义的影响就越大;离得越远,则受本义的影响越小。

基于以上种种特点。本文拟对“吃”的隐喻义做出以下分类:

吃:

(1)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吃饭吃奶吃茶

(2)吸收:

①领会,把握:吃透吃不准

②用,费:吃力吃劲

(3)某种物体进入另一种物体:吃墨吃水

(4)吞:

①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吃棋黑吃黑

②贪污,吞占:吃空额

(5)获得:

①忍受,承受:吃得住

②(被动)遭受;挨:吃闭门羹吃亏吃官司吃红牌吃苦

(6)指依赖某种事物来生活: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吃青春饭

(7)指在某一制作、出售食物的地方吃或用某种工具方式吃:吃食堂吃馆子吃小灶

通过这个分类。我们可以掌握“吃”的隐喻义的分类,这种分类体系可以帮助我们去建立“吃”的隐喻模型。这些语义均是从“吃”的基本义出发一步步发展出来的隐喻义。由此本文基于仙人掌模型,对其进行修改,提出动词“吃”的隐喻义模型(图2):

根据通行辞书《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释义,“吃”的基本义为: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如吃饭。我们把这个基本义用数字1代表。这里动作的发出者主要是生命体,如人及其它动物。吸收某种液体和“吃”的过程有着相似的消化过程,如果“吸收”的发出者可以是非生命体,自然就产生了隐喻义“吸收”,用数字2代表,如:这种纸不吃墨。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把生理上的吸收过程引申为头脑、思想的吸收过程的隐喻用法。因而由隐喻义2“吸收”可以引申出新的隐喻义“领会、把握”,如吃透文化精神。同时,“吸收”的过程中有利用资源,自然也会耗费资源,因此由B又可引申出隐喻义“用,费”,如吃力;这两种引申义分别用2—1、2-2表示。

而且在产生隐喻义2“吸收”的同时,由“吃”这种从外部食物到身体内部的吞咽过程,可以产生新的隐喻义,用数字3代表:某种物体进入另一种物体,如吃水;和隐喻义“吞”,用数字4代表(这里的“吞”只是表示一种抽象的概念。并不与具体的词组短语相对应,下文提到的隐喻义“获得”也是这样的性质)。“吞”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不嚼或不细嚼。整个或成块地咽下去”,可以引申为“消灭”;另一个意思是“并吞”,可以引申为“贪污,吞占”。因此由隐喻义4获得引申的新的隐喻义“贪污、吞占”。如吃空额;和隐喻义“消灭”,如吃掉对方一个师、吃掉对方的棋子。这两个引申义分别用4-1、4-2表示。同理可以推演出隐喻义5:获得。获得某种事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动的承受,另一个则强调的是被动的遭受。由隐喻义5可获得引申的新的隐喻义,强调主动的“受到,承受”,如吃香、吃得住;和强调被动的隐喻义“遭受,挨”,如吃亏、吃闭门羹、吃红牌;分别用5—1和5-2表示。古代汉语中的“食”与当今汉语中的“吃”意义用法非常相似,由此由1又产生新的隐喻义“依赖某种事物生活”,用数字6表示,如吃青春饭,吃皇粮。再者,吃能和与“吃”密切相关联的炊具餐具以及处所构成隐喻,因此又可得出新的隐喻义“在某一制作、出售食物的地方吃或用某种工具、方式吃”,用字母7表示。如吃食堂、吃小灶。

三、语料分析

笔者对人民日报(1946一1999年)的语料做了一个关于“吃”的短语抽取,将包含“吃/v”的语句从语料中抽取出来,共127,570条。然后再用JAVA语言所编的程序将“吃”连同“吃”字前后各两个词提取出来另外存储,得74。601条。笔者对这些语料做了隐喻标注,发现了一些关于“吃”字短语的隐喻特征:

1、固定习语的全新隐喻义

在标注中,笔者发现“吃大锅饭”这个短语的使用频率很高,如表一所示。几乎在每年的语料中都有高频率的使用。这个词的盛行与我国自“人民公社运动”到改革开放前的分配体制有关。整个集体的人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无论干好干坏,拿一样的报酬,人人有饭吃。而今则将“吃大锅饭”一语引申为对“平均分配”制度弊端的嘲弄。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即企业不论经营好坏、盈利还是亏损,工资照发,企业工资总额与经营效果脱节;二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即在企业内部,职工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不会影响个人工资分配,工资分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当“吃+?饭,n”结构成为一个固定的习语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表达出了新的隐喻义。如吃市场饭、吃财政饭、吃子孙饭、吃青春饭等等,表示依赖某种事物来生活。而“吃子孙饭”则更复杂,表示依赖子孙的照顾来生活,或者占用子孙的资源。“吃现成饭”,依赖现成的事物来生活,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笔者发现非隐喻类的“吃”字短语一般为具体概念,而隐喻类的短语常为抽象概念。“吃青春饭”、“吃祖宗饭”是隐喻类短语,而“吃红米饭”、“吃蛋炒饭'并没有隐喻含义。但是“吃大锅饭”并不属于这个范畴,它虽然也是具体概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隐喻义超过了它的基本意义,成为最常用的意义。

此外,笔者还注意到了形如“吃+处所”、“吃+31具”的结构,它是指在某一制作、出售食物的地方吃或是吃用某种工具做的食物。如:吃小碗(吃小碗盛的饭菜)、吃食堂(在食堂吃饭)、吃馆子(在餐馆吃饭)等。

在一些“吃”字短语中,不仅“吃”的意义改变,“吃”后面的词或短语的意义也随之改变。如在“吃小灶”中,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吃”解释为:“按某种标准吃”。同时也使得“小灶”有了新的含义:“用小灶做出的、标准较高的饭菜”,“一种较高伙食标准”,“特殊待遇”。还有“吃鸭蛋”,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吃”解释为:得到考试的结果;同时也使得“鸭蛋”有了新的含义:“考试不及格得了零分。”

形如“吃定心丸”、“吃后悔药”、“吃闭门羹”的结构,如表二所示。这里吃的对象都非真实存在,而且此类名词的结构都为偏正结构,这些偏正结构中的定语在一定程度上都暗示了这个短语的隐喻意义。比如“吃后悔药”,名词“后悔药”的定语是“后悔”,因而这个“吃”字短语的意义是事后懊悔。从这些短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平时生活中,人们常常将自己的心理活动用外在的生理活动表现出来,这种行为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也有所体现。

2、歇后语特征

通过归纳分析,笔者还发现有一部分“吃”字短语的隐喻是以歇后语的形式出现的,如表三所示。在这些隐喻中,“吃”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往往是动物,“吃”的食物也相应地是动物所吃的。这类隐喻短语,常常是借动物的行为来表现人的思维和特征。如兔子不吃窝边草。现多指不对身边人下手,尤其指男女关系方面,不去追求身边(如同班同学、同事、邻居、亲朋等)的异性;好马不吃回头草,比喻有作为的人不走回头路或比喻有志气的人立志别图,即使遭受挫折,也决不走回头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在这一类隐喻中,大部分动物的食物都非常形象具体,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用它们来表示抽象的概念,这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3、感觉特征

在人民日报的语料中出现了形如“吃苦”、“吃香”、“吃软不吃硬”等的“吃”字短语,在这些短语中,“吃”的具

体内容往往是人们的视觉、味觉和触觉。苦、软、硬、香分别指代困难、柔和、刚强坚定和欢迎等,从结构上来看,这些“吃”与人的视觉、味觉、触觉搭配的隐喻是形式和意义的固定匹配,是人在通过对食物色、香、味的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借助隐喻性思维构建的语法化结构。这是一种固定结构,不能随意将其拆开,或在之间加入其他成分,比如“吃香”,是受欢迎、受重视的意思。但如果变成“吃得很香”,意思就完全变了。

但吃苦、吃亏这一类型是例外,它代表了一种离合现象。形如“吃+?苦”、“吃+?亏”的结构,如表四所示。在实际标注过程中,出现了基于“吃苦”“吃亏”这一离合词的很多变体:“吃大苦”、“吃了一些苦”、“吃了不少苦”、“吃了一点苦”、“吃哑巴亏”、“吃大亏”、“吃小亏”、“吃了不少亏”、“吃实亏”等。人们在实际口语中将“亏”量化,表示自己受损失的原因和程度。类似的也可在“吃惊”中体现。

表五给出了使用频率最高的5个“吃”的隐喻短语,可以看出,所选出的短语与人的认知比较一致。

四、附说

本文基于隐喻性词义演变的仙人掌模型,分析汉语中动词“吃”的隐喻性词义的分类体系。“吃”字短语有大量的隐喻表达,但是这些表达都是什么?数量有多少?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统计数据资料。笔者从《人民日报》54年的语料出发,收集74,601条“吃”的短语,并从中发现了与吃有关的隐喻n,602条,总结了“吃”字短语的一些结构规律,提炼并加工了“吃”的隐喻词表。这份词表可以运用到中文信息处理领域。但是在这一领域仍有大量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比如词表词条的细化,仙人掌模型的改进等。下一步的计划是将这种研究方法推广到其他的动词。如果推广成功的话,对自然语言处理是很有帮助的。

注释:

①贾玉祥,俞士汶,《语义选择限制的自动获取及其在隐喻处理中的应用》,《第四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生会议论文集》第91页。

②王英雪,《从认知视角分析“吃”的隐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第4期第422页。

③本文中暂未列入介词义。

④李葆嘉,《语义语法学导论:基于汉语个性和语言共性的建构》,《中华书局》,2007年4月第1版第539-541页

⑤raylor·John《Linguistic categorizton-Prototypes inLinguistic Theo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年版第108-114页。

⑥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eat构造”的对比研究,外语教学,2007年第2期第2页。

⑦王文斌,《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4期第13-17页。

⑧房战峰,《英汉语中有关“吃”的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中国西部科技》,第7卷17期第71页。

⑨聂亚宁,《从体验论看汉语“吃”的转喻和隐喻认知模式及其特点》,《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2期第115页。

⑩同上。

参考文献:

[1]王文斌,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

[2]房战峰,英汉语中有关“吃”的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中国西部科技,2008,7,VOL7,(17)

[3]贾玉祥,俞士汶:语义选择限制的自动获取及其在隐喻处理中的应用,第四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生会议论文集,2008

[4]王英雪,从认知视角分析“吃”的隐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VOL9,(4)

[5]聂亚宁,从体验论看汉语“吃”的转喻和隐喻认知模式及其特点,《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VOL22,(2)

[6]李葆嘉,语义语法学导论:基于汉语个性和语言共性的建构,北京:中华书局,2007A,第1版

[7]Taylor·John:Lingni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in Linguistic Theory[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8]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eat构造”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7,(2)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项目《汉语动词隐喻识别研究》(1812200013)的一部分,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773173)的支持和资助。

猜你喜欢
词义语料短语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健民短语》一则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字意与词义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