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与旧:罂粟开得比玫瑰更艳

2009-08-31 02:13
文教资料 2009年18期
关键词:麦克白苔丝夫人

周 静

摘要:自古以来。麦克白夫人始终被认为是邪恶女性的代表。但如果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麦克白夫人的形象,就会发现她不再是被钉在历史审判柱上的罪人,甚至可以成为女性进步思想启蒙的代表。她在性格、品质、爱情观等方面都具有现代新女性的特征。在她的身上也更是体现出了女性在男权时代被压迫的悲剧意义,更能引发人们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思考。

关键词:麦克白失人新女性社会地位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人物形象,美丽坚贞的苔丝德蒙娜和野心勃勃的麦克白夫人。同样是莎翁笔下的经典悲剧女主角,最后两人都悲惨地离开了人世,但人们对待她们却有着不同的态度和评价。对于苔丝德蒙娜。读者普遍报以深切的同情和怜惜,而对于麦克白夫人,却往往认为她罪有应得,是“野心家”的代名词。凡事都有两面性,作为坏女人的典型,在麦克白夫人身上难道就没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吗?其实,莎士比亚在塑造麦克白夫人这一形象的时候,曝露了她的缺点,同时也赋予了她优点。

几百年来,苔丝德蒙娜作为爱与美的代表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而麦克白夫人的处境却截然相反。苔丝德蒙娜身上综合了许多女性所具有的美好品质:她温柔、善良,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忠贞不渝。但是,在具有古典少女美德的同时,苔丝德蒙娜的身上也体现出了旧社会女性依附于男性生存的软弱性。相反地,我们在麦克白夫人身上,可以看见许多人性堕落阴暗的一面:她野心勃勃、心狠手辣,与自己的丈夫合谋杀了国王。但是,若带着现代人的欣赏眼光来看待麦克白夫人,我们会发现,在她身上更能体现出现代新女性的意识。可以把她作为一个斗争女性的代表,“甚至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恶的化身”。在时代的大背景,即男权社会的压迫下,她们共同走向了死亡。对于苔丝德蒙娜,人们扼腕叹息,叹息之余对奥赛罗大加谴责,谴责之后再次缅怀苔丝德蒙娜的美好与善良。但对于麦克白夫人,人们普遍认为她是咎由自取,而不会去指责麦克白。

但如果换一种眼光,重新审视这两个人物,我们便可以在她们身上看到两种女性的缩影:善良淳朴的旧社会妇女,与积极主动的新时代女性。在莎翁笔下的女性“大观园”里,那些美好笔触描绘出的苔丝德蒙娜,是一朵娇艳的玫瑰,在凄凉的雾色中沾露哭泣:而我们所看到的麦克白夫人,恰似一朵罂粟花。实时透出死亡的讯息,却掩饰不了绽放的绚丽。如果从一种欣赏的角度来剖析麦克白夫人,把她身上的“新”和苔丝德蒙娜的“旧”作对比,我们则会发现,这朵罂粟花开得比玫瑰更加艳丽。

一、新与旧——进步女性与传统观念

如果摒弃传统的伦理和道德不谈,以现代女性的标准来看,麦克白夫人这个角色是有着诸多闪光点的。麦克白夫人所具有的,是进步女性的一些优秀品质。首先,麦克白夫人很聪慧。她在收到自己丈夫的来信后完全洞察到了后者的野心,“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欲望很大”。她对自己的丈夫很了解,知道他身上的弱点和短处,如“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连属的奸恶”,“没有事后的追悔,却太多事前的顾虑”。她打算用计谋来帮助丈夫到达权利的顶峰,“让我用舌尖的勇气,把那阻止你得到那顶王冠的一切障碍驱扫一空吧”。从剧本来看,从杀死邓肯到嫁祸侍卫,都是麦克白夫人在出谋划策,麦克白夫人在这起谋杀嫁祸案中,扮演了军师、谋臣的角色。这里,我们不得不欣赏这位女性的聪明才智,她在麦克白的阴谋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苔丝德蒙娜呢,从小在父亲的严密保护下长大,单纯如白纸一张。涉世未深的她永远不可能有麦克白夫人那样的野心,自然也就不会有麦克白夫人那样的心机和谋略。在苔丝德蒙娜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类似中国传统妇女的形象:胆小,幽娴,贞静。苔丝德蒙娜把自己的丈夫神化了,认为后者没有人类的一切恶习。可最后她却死于丈夫的嫉妒之下。

其次。麦克白夫人胆大无畏且果断坚强。每当麦克白由于软弱而举步不前时,麦克白夫人总能鞭策他,激起他的决心。在这场罪恶的阴谋里,麦克白夫人始终比她的丈夫更坚定。尤其在即将动手之时,麦克白再次产生胆怯,麦克白夫人用了激将法:“你不敢让你在自己的行为和勇气上跟你的欲望保持一致吗?”“让‘我不敢永远给随在‘我想要的后面吗?”“要是你敢做比你更伟大的人物,那才更是一个男子汉”。她的这番话再次点燃了麦克白邪恶的欲望,阴谋终于得以成功实施。相较于麦克白夫人,苔丝德蒙娜在爱情上的勇气也让人钦佩。但在自己的丈夫面前,她太过于顺从,即使在被冤杀之时,她也没有指责丈夫,一句也没有。性格中软弱,便是最终导致她丧命的关键原因。

最后。麦克白夫人的进步性还在于她想要把握自己的命运,不甘心只作为男人的附属而存在。在这场政治斗争中,麦克白夫人始终是女主角,她是麦克白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同盟者。她在这起阴谋中如此活跃,使得她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不断地“去争取自己因为性别局限无法实现的野心”。虽然她仍旧是在为自己的丈夫服务,但她已不再是男性的所有物。而是得到了麦克白的欣赏与赞美:“愿你所生育的全是男孩子,因为你的无畏精神,只应该铸造一些刚强的男性”。这种欣赏与赞美,不仅仅是男人把女人作为自己所有物的那种欣赏和赞美,更不是出于对麦克白夫人的美貌和肉体的欲望,而是作为同盟者而发出的平等、由衷的欣赏和赞美。麦克白甚至已经将自己的夫人看作是男性,赞赏她的内在品质,把大事交给她去做。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麦克白夫人取得了和丈夫一样的地位,得到了他高度的尊重和充分的信任。而这种尊重和信任,恰恰是苔丝德蒙娜所得不到的。奥瑟罗对待苔丝德蒙娜,在今天看来,完全如同对待自己的所有物一般,根本没有把后者当作一个人来看待。摩尔人把苔丝德蒙娜看作是私有财产,不允许他人觊觎,也不允许她为自己辩解,完全把自己当做主宰她命运的神,他所谓的爱情使得苔丝德蒙娜和父亲决裂。苔丝德蒙娜的命运之轴从来没有在自己手中握着,而是永远地留在父亲和丈夫手中。

二、罂粟与玫瑰——爱情的目我平等

为了爱情,美丽的苔丝德蒙娜不惜与自己的父亲决裂,富有野心的麦克白夫人也为了自己的丈夫犯下了杀人的罪行。虽然两者的行为有所区别,但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相同点:为了丈夫,她们愿意付出所有。只不过,苔丝德蒙娜的付出更能为社会所接受,符合传统妇女美德的标准。而麦克自夫人的爱更为执着与强烈,也更为自我,这也是新女性特质在她身上的一个体现。

苔丝德蒙娜的爱情,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幼稚与可怜,更接近于旧时代“美女爱英雄”的模式。她之所以会爱上奥瑟罗。大部分主要是由于他的英雄故事,她甚至被那些故事蒙蔽了,对于自己的丈夫缺乏真正深入的了解。她天真的认为,奥赛罗是完美无缺的,在他身上找不到人性的阴暗面:“在他生长的地方,那灼热的阳光已经把这种气质完全从他身上吸去了”。而奥瑟罗爱上的,也只不过

是苔丝德蒙娜的美貌、善良和乖巧:“她是为了我所经历的种种患难而爱我。我是为了她对我所抱的同情而爱她”。这份感情的基础从一开始就存在着问题,彼此之间缺乏尊重和信任。因此这份感情极其脆弱,一块手帕,一句谗言,就使之土崩瓦解。苔丝德蒙娜的遭遇让我们“哀其不幸”,但她的软弱更让我们“怒其不争”。

反观麦克白夫人,她愿意成为丈夫迈向最高权力的助手,哪怕是做一块垫脚石也在所不辞。她不惜抛弃自己的人格、道德,终日活在良心的谴责之下。她想要为麦克白做点什么,而不愿只在事情都结束之后听故事掉眼泪;她希望参与到丈夫的事业中去,成为他的盟友,而不仅仅是在家中做摆设的花瓶。她始终渴望与丈夫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并肩战斗。虽然,这番努力最终是失败了,但麦克白夫人毕竟跳出了传统女性的圈子,打破了家庭对女性的束缚,从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男性主导的世界里顽强地占据了一席之地。她参与到了丈夫的阴谋中,积极加入到男性权利的角逐中,并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使作为一个反面角色,其形象依旧鲜明动人。我们在批判麦克白夫人的同时,不应忽视她身上的这种突出的自我意识。

三、旧悲剧的新启示

同样是女性悲剧,苔丝德蒙娜的悲剧是家庭社会现实的悲剧,而麦克白夫人所上演的却是时代进步革命的悲剧。麦克白夫人并没有多少来自家庭的压力,她反抗的是命运,甚至是整个社会。在莎翁时代的男权社会里,女性被束缚在家庭和婚姻之中,妻子应当像苔丝德蒙娜一般,对男性言听计从,把父亲和丈夫当做是上帝一般敬仰。而聪慧有心机的女人,想要有所表现的女人,却只能作为邪恶的同谋者形象出现,甚至对于男人的过错,女人都要负起大部分的责任。通过《奥赛罗》与《麦克白》这两部莎翁名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社会所鼓励、所赞美的女性是怎样的,她们的境遇又如何。麦克白夫人所代表的这种具有独立思想的女性,是不能以正面角色出现的。她们为社会所所批判,被认为是邪恶的,是要鼓动男人走向堕落与毁灭的坏女人。所以只能成为反面典型。女性只能作为男人的附属品甚至牺牲品出现。即使像麦克白夫人这样主动参与男性权利角逐的女性,最终也注定要被丈夫,也就是她的同盟者所抛弃。苔丝德蒙娜所代表的传统妇女的悲剧,值得我们同情和反思,而麦克白夫人背后隐藏的社会真相,更值得我们警惕。当进步力量被故意扭曲成邪恶势力,甚至成为打压对象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在女性地位大大提高的今天,我们开始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重新定位,并警惕着悲剧不再重演。

虽然,麦克白夫人被邪恶驱使,与恶魔做了交易,使得她被永远被钉在道德的审判柱上。但她的聪慧果决,她不甘心做男人附属品的品质,也值得被我们牢牢记住。我们并不期许莎翁在写这出悲剧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赋予了麦克白夫人这些特质。但经典文学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能不断地从重读中得到新的思考和启发。抛弃陈旧的眼光和世俗的想法,不以莎士比亚时代的父权眼光去看待这样一个悲剧角色,那么,我们就能发现麦克白夫人身上的闪光之处。加之与苔丝德蒙娜这个可以媲美中国古代传统妇女的形象相比,麦克白夫人的进步性就更加明显了。除此之外,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不管是苔丝德蒙娜还是麦克白夫人,最后的结局都发人深思。在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惨遭遇所引起的不应仅仅是同情与怜悯。而是要根本地改变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只有当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而是成为受到尊重的独立个体,两性关系进一步发展到相对平等的地位的时候,麦克白夫人身上的新的启示作用才将真正地发挥出来。当那些社会的弊端与偏见真正被摒弃了之后。达到“在两性和谐共处的基础上争取人的最大限度的自由”。我们才有理由这样说:悲剧不会再次上演。

参考文献:

[1]张佑周,罂粟花也是花——四论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龙岩师专学报,1995,13(2):31-34

[2][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悲剧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379-432

[3]毛海涛,麦克白夫人的悲剧,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4,(3):32

[4]权红梅,试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女性命运主线,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8):48-51

[5]杨莉馨,扭曲的“镜像”——西方文学中的“悍妇”形象,中国比较文学,1998,(3):45-54

猜你喜欢
麦克白苔丝夫人
夫人与婆子
谈麦克白“选择”的悲剧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潇水夫人
麦克白夫人
——他者形象的再现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麦克白夫人:麦克白的另面自我
《德伯家的苔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