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之特点

2009-08-31 07:45孙建国
武当 2009年8期
关键词:步法太极拳

孙建国

武式太极拳属太极拳系中的中小架式,又称中捋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拳架小巧紧凑

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出自于书香门第,清朝时期达官贵人身穿长袍大褂,不迈大步,不下大势,特别注重内在修养,所以在练功时架子较高,拳式小巧紧凑舒缓。但武禹襄祖师早年随其父武烈习练长拳、洪拳,已有深厚的功底。而到赵堡后得有《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拳概要图》等,归里后与二甥李亦畲、李启轩研创多年,于1859年另创有二路太极炮捶和三路太极小架。此拳法对敌应用,发力快如闪电,用劲动如雷霆,步伐变化多端,身法有刚有柔,充分发挥了武式太极拳的文武兼备之特点。而由于传统思想观念和社会时代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过去此套拳法只在永年广府西街武(李)氏家族门内传承。

二、重内不重外

因武式太极拳是文人所创,文人所传,文人所练,所以特别注重内在修养,尤其是永年广府武(李)氏家传太极拳要求虚实开合都在体内求,外形的招式不要过于表现。拥捋挤按四法融于筋骨之内,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身到,身到劲到。要求在行功走架中必须“腹内松静气腾然,周身轻灵顶头悬”。气势宏大,逐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衰,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所以,老前辈经常说练拳先练心,并著作五字诀一日:心静;二日:身灵;三日:气敛;四日:劲整;五日:神聚;这也就是“意气君来骨肉臣”之用意。此外,还要求骨肉分离,节节贯穿,舍去后天肌肉之拙力,开发先天整体之灵劲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武式太极拳前辈重视内涵修养。

三、步法灵活多变

步法在练习拳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武氏太极拳的步法灵活多变,实用性较强。它除了包括普及太极拳式中常用的弓步、马步、丁步、虚步、仆步五种步型和退进横跨三种步法外,尚有叉步、后虚步、下势步、横裆步、三七步等步型,与扣步、摆步、碾步、践步、跨步、引进落空步等步法,以及蹬脚、起脚、踢脚、十字摆莲脚、二起脚等脚法。上述种种步法皆以丁八步为主,也可称“不丁不八步”。两脚前后沿线为60度左右,每一迈步动作都是以脚跟先着地脚尖翘起,以后脚跟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随后前脚掌慢慢踏平,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后腿进步退步都要以虚腿的脚尖点地。虚实变化在脚跟,每一转必以实腿脚跟为轴,虚实变化,两脚间的距离在进步与退步定式之后,应保持有—脚的距离,步法必须虚实分明。后脚定式后是推动身体发力的主根,不可随意挪动,更不可离地。前脚是调节人体运动的方向和角度。身体调正,两脚在定步后不可在一条直线上,始终保持自身重心平稳之状态。

四、注重理论

武式太极拳的理论为太极拳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例如,武禹襄著有“敷盖对吞”四字秘诀等。李亦畲著有“擎、引、松、放、撒放”等秘诀。李逊之著有《初学太极拳练法述要》与《不丢不顶浅释》等。武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公锦藩恩师集毕生精力著有《悔艺精言》上下两册、《旧谱再善》与《掘遗缀初》等拳谱。恩师经常叮嘱我们:“学习武氏太极拳要把它当成一种传统文化来学习,读书志在圣贤,学拳志在苦练。要用心揣摩,既学既证,善写练功笔记总结成文,为后学者留下宝贵的经验财富。”

五、行功走架随曲就伸

我们在行功走架中每一举手投足,都应做到目有所视,意有所念,身有所行,劲有所达,一静无有不静,一动无有不动之境界。上下四肢周身一家,手脚相随,随曲就伸。首先要安排好自身骨骼、肌肉、气血、意念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同时应有眼前无人似有人,眼前有人似无人之意念,专注对方随时可能向我发起的进攻。我则随时准备应战对方,化解其进攻,并且要认识到化即是打,打即是化,化打不可分割。随曲就伸,就是随着对方而曲,应着对方而伸。用着自身的曲,就着自身的伸而攻防。敌强我让,化解其力避而进之,敌弱我强,勇往直前曲中求直而攻之,使其不得力而被动,我方则抢占优势地位。但身法中正始终贯穿整个拳架套路之中。

随曲就伸与舍己从人是相辅相成的。舍己从人并非完全把自己一切都舍去服从于对方,而是暂时的局部的随从于对方去变化,去摸清对方虚实状况,攻防主动权仍在我方,可更好地利用我方的优势来战胜对方之劣势。例如,在太极推手训练过程中,以两手臂的随曲就伸来听从对方的拥捋挤按……从而了解对方曲伸变化程度,摸清其力度的大小、方向及速度,我方绕内圈走小圈顺从对方进而掌握重心战胜对方。但我方的主干腰脊一定要正直,丹田气一定要充实饱满,内气内劲的阴阳变化由我方来调动。

随曲就伸与舍己从人的内在要求是整体节节贯穿,上下一体,同时注重培养和充实自身的丹田气。古人言:“善养吾浩然之正气,外可御强敌,内可固精神也。”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舍己从人,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一时的随从,长时的主动。局部的舍己,整体的从己。舍小得大,有舍才有得。”

在随曲就伸时要注意“松”“沉”。松,并非懈而不用力;沉,好似整麻袋的铁砂子,或滚来滚去的不倒翁,上身变化,重心稳重;骨节放松,节节贯穿;肌肉放松,筋骨粘连。松,是为了更好地紧;紧,也是为了更好地松。武式太极拳初学者应严守身法,内外三合贯穿于每一式中。同时,要做到“松”中求“紧”,“紧”中含“松”,“松”“紧”为一,最终要体现出“灵”、“整”、“气”,无可分别。

猜你喜欢
步法太极拳
浅谈乒乓球教学中的步法教学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二)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一)
羽毛球步法技术教学的研究
羽毛球上网步法及后退步法简析
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步法训练研究
步法训练在乒乓球运动队中的应用分析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浅析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