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荣
[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62 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镜下切除成功,手术时间20~60 min,出血20~180 ml,无子宫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TCRM)微创,不开腹,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不影响卵巢功能,改善月经和生育,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术;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c)-164-01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致子宫异常出血。宫腔镜作为诊断和治疗宫内病变的“金标准”,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宫内病变[1]。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可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保存生育功能,近年来应用较多。我院2006年3月~2009年2月,经宫颈行宫腔镜电切术切除子宫肌瘤62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2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2~58岁,平均36.6 岁。临床表现异常子宫出血48 例,不孕症14 例。合并月经量增多伴轻中度贫血22例,痛经16例。经宫腔镜联合B 超检查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0 型24 例,Ⅰ型28例,Ⅱ型10 例。单纯肌壁间肌瘤34例,直径1.3~5.2 cm;单纯黏膜下子宫肌瘤23例,直径1.2~6.1 cm;混合肌瘤5例。
1.2手术方法
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 d手术,采用腰硬联合或静脉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充盈膀胱至宫底能完全暴露于B超下。持续性灌流5%葡萄糖液扩张子宫,血糖高者用25%甘露醇。电切功率为70~80 W,电凝功率为40~60 W。扩张宫颈至可以通过10号扩宫器,置入电切镜,观察宫腔情况,然后根据肌瘤大小、类型进行电切。内突壁间肌瘤和Ⅱ型无蒂黏膜下肌瘤B超监视整个过程,Ⅰ型无蒂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绝大部分时B超监视修整根底部创面,0型黏膜下肌瘤及宫颈肌瘤无需B超监护,找到瘤蒂后,自根部完整切除,切除组织均送病理检查。
2结果
62例子宫肌瘤均一次切除,术中出血20~180 ml,手术时间20~60 min,住院时间2~15 d,平均6.4 d。无子宫穿孔、感染、低钠血症的发生。患者术后5~7 d 内阴道有粉红色分泌物排出;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平滑肌瘤,无恶变病例。术后随访1~10个月月经全部恢复正常。
3讨论
宫腔镜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医学腔镜的飞速发展,宫腔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子宫良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但近20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许多妇女生育时间较晚,新的保留生育功能为目的的观念使得妇科医生难以用传统的开腹子宫切除术来解决子宫肌瘤问题的微创手术日益兴起,子宫肌瘤的处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2]。
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微创,不开腹,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较开腹病率低,不影响卵巢功能,改善月经和生育,效果显著。TCRM被誉为治疗黏膜下肌瘤或宫腔内肌瘤的“金标准”[3],或宫腔内肌瘤的一线保守性手术[4]。适应证:①原发或继发不孕;②月经过多或异常出血;③子宫≤11周,宫深≤13 cm;④黏膜下或内突壁间肌瘤≤7 cm;⑤黏膜下肌瘤瘤蒂≤6 cm;⑥子宫无癌变。禁忌证:宫颈瘢痕,不能充分扩张者;子宫屈度过大,宫腔镜不能进入宫底者;生殖道感染的急性期;心、肝、肾功能衰竭的急性期。本研究结果显示,宫腔镜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是肯定的,为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手术适应证的把握非常关键。术前24 h宫颈折叠放10号尿管软化扩张宫颈,扩张至 12 cm,术时电切镜极易进出。宫颈软化后,不仅易于扩宫,防止术时机械扩宫导致损伤,遗留宫颈功能不全的后遗症,而且易于钳夹娩出肌瘤组织。
宫腔镜电切时腹部超声监护可清楚显示子宫的方向、宫壁厚度及肌瘤与肌层的关系,同时监测宫内的操作和手术切割的深度,能有效地防止切除过深导致子宫穿孔。尤其对Ⅰ型及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和体积较大的肌瘤,可判断肌瘤的深度和大小,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本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手术,术中超声探头紧随电切环,注意切除的深度和范围,无1例子宫穿孔和周围脏器损伤,B超引导监护有重要价值,B超监视宫内外情况,宫腔镜直视宫内,二者同时进行,形成互补。同时B超可为宫腔镜手术提供导向,且费用低,无创伤,可最大限度代替腹腔镜监测。
宫腔镜电切肌瘤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虽难度大,但提高术者手术技巧,结合超声监护,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性。Hallez[5]认为TCRM手术难度大,但安全性高,是值得采用的保守性手术。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手术的开展能保留子宫的生育功能,而且创伤小,痛苦少,缩短了术后试行妊娠时间,受孕率大大提高,节省了患者的诊治时间和治疗费用。TCRM是治疗宫腔内良性病变的理想手术方式,已经成为现代妇科诊治领域内不可缺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Konig M,Meyer A,Aydeniz B,et al.Hysteroscopic surgery complications and their prevention[J].Contrib Gynecol Obstet,2000, 20:161-170.
[2]Munoz JL, Jinemez JS, Hernandez C. Hysteroscopic myomectomy: our experience and review[J].JSLS,2003,7(l):39-48.
[3]Litta P, Vasile C, Merlin F, et al. A new technique of hysteroscopic myomectomy with enueleation in toto[J].J Am Assoc Gynecol Laparose, 2003,10(2):263-270.
[4]Agostini A, Bretelle F, Cravello L, et al. Complications of operative hysteroscopy[J].Presse Med,2003,32(18):826-829.
[5] Hallez JP. Single-stage total hysteroscopic myomectomies indication, techniques and results[J].Fertil Steril,1995, 63:703-708.
(收稿日期:200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