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红菊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是科学发展的成果,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又反过来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作为从事计算机学科教学的我,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我始终注意在进行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时,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翻开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基础书籍,书中都主要讲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讲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讲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讲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讲多媒体计算机的概念、组成和特定应用,讲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特点和应用,讲计算机安全知识,讲程序设计的初步等等。计算机基础,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大家都有一定的兴趣,如果真正要建立起他们主动学习计算机、学好计算机乃至于为计算机发展做贡献的兴趣和志向的话,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而且在这些内容里,还能体现出真正的科学精神:创新、甘于平凡的奉献精神,执著的探索精神,协作精神等等。
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讲计算机的产生这一内容时,我上课的第一句话就是:“电子计算机的产生,是一项伟大的创新,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接着我又说道,“这是因为如果我们的前人没有创新精神,都墨守陈规,那就不可能有任何的发明创造,人类社会就不能前进,最多只能在原地踏步。创新、改革精神也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同样,我们每个人要发展,首先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想人家之未曾想,做人家之未曾做,自然能达到别人所未曾达到的高度。”
奉献精神的培养
在讲计算机的发展时,现时的书本一般都把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代: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讲第一代计算机时,讲到了ENIAC,讲到了冯·诺依曼,但在接下来讲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时,却没有提及任何的人名,每讲到此处,我便即时指出计算机一代代的发展,不是计算机自动完成的,还是靠人的努力来实现的,是靠了许多人的甘于平凡、默默奉献来完成的。许多科学家为了科研工作,夜以继日地执著探索,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为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个人,必须能甘于平凡、安于平凡,才可能化平凡为神奇,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来。以此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们不怕挫折、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认真学好每一门课,为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让学生们认识到:要想在计算机方面取得更大成就,更加需要奉献精神,如果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制约学科、自己乃至人类的发展。要让世间变成美好的人间,就需要人人都来做一点奉献!
探索精神的培养
在讲到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时,我不仅向学生讲述了软件功能的不断创新、增强,每一种软件的版本从低到高,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同时也指出,所有这些都来源于人们执著的探索精神。科学探索引领人们不断进步、发展。如果不仔细去钻研,去探索,又怎么能发现别人所不曾发现的东西?如果不钻研,50%的成功可能就会变成不可能。孜孜不倦的钻研、探索精神正是科学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在讲课过程中,我常常勉励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应该满怀信心,坚定信念,凭借自己的勇气与智慧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的理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继承、发扬这一能体现人类最宝贵、最伟大价值的科学探索精神。
坚强毅力的培养
要钻研更需要有毅力。很多时候,事情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你比别人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毅力。因此,在讲“信息在计算机数据中数据的表示”这一内容中有关二进制的运算时,我总是故意出一些较复杂的题目,让学生去演算,目的就是为了提示学生一点:成功需要耐心、需要毅力。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常常是用鼓励的语气来对待,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鼓起勇气度过难关,有效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协作精神的培养
在程序设计“初步的模块化设计”内容中,我给学生讲模块化的思想是将一个大的程序分散成许多小的模块,小的模块是独立的,可以分散让各个学生来完成,最后再合成一个大程序。我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一个较大程序的编写,在这其间,要求学生能够与别人友好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特长,能与其他人进行取长补短,在与别人一起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出热情的协作精神。在不断的协作过程中,学生养成了协作的习惯,而且也体会到如何更好地与别人协作,从而学会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为同一目标一起努力。
成功是每一个人的理想,但获得真正的成功,必须依靠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不是靠一两堂课就可以实现的,只能靠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过结合教学内容,把这些科学精神一点点传输给学生。日积月累、天长地久,这些科学精神自然能够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成长,成为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成功的立足之本、力量之源。让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行动起来,为了我们的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用科学精神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并将科学精神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教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