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峰
现代多媒体技术是当今小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科技手段。它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全面调动学生感觉器官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超越有限时空的优势,因而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现代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
如教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教师可首先播放课件:伴着舒缓优美的音乐,画面出现蓝天、白云、湛蓝的青海湖:“蓝锦缎般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然后教师质疑:这么美,像神话似的境界是什么地方呢?最后出示课题——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学生在这美好的情境中,自然会产生阅读的急切愿望,增强了学习的原动力。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缩短学习时空距离
由于小学生生活时空范围的局限性,受认识能力限制,往往对课文描述的内容产生错误印象。如果教学时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缩短时空距离,克服认知上的障碍,就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如课文《开国大典》中所描述的开国大典盛况,离今天已近六十年了,学生一点感性认识基础都没有,单靠阅读和教师讲解,是很难感受到的。教学时,可播放《开国大典》中电影的相关片断,把开国大典中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和全场三十多万人一起欢呼的壮观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耳闻目睹,犹如身临其境,会深深地感受到毛主席的宣告代表着全中国劳动人民的心声,震动了全中国,全国人民感到无比激动、无比高兴、无比自豪的心情。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当时的情景,能更深刻理解文本的语言文字,在朗读时,就能入情入境,读出真情实感。
运用现代多媒体,加强语感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从语感生成角度看,语感培养方法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泳、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整体感悟,这与语感的知觉感悟是完全一致的。反复诵读并不是机械重复地读,而是需要入情入境地读。因此,要将儿童带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现代多媒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让学生面对文本呈现的场景,伴着与文本表达的情感和谐统一的音乐来朗读,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读得声情并茂。如,在指导有感情朗读《五彩池》、《桂林山水》等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旖旎风光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一边听范读或朗读录音,一边观赏此地的风景音像资料,把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融于一体,使学生仿佛在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中漫游。学生产生了感情共鸣,在朗读课文时,就能做到感情充沛、有声有色。再辅以其他方法,长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目标定能达到。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培养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应将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通过调动一切手段来创设情境,利用课程中丰富的美育资源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理解感悟和表达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展示事物的形态美、音乐美、意象美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十分有效的手段。
要使儿童获得美感,就必须让儿童面对一个个具体的审美对象,使儿童有美的情绪体验,激发他们以愉悦的心情来感知美的形象。如教学《月光曲》,当读到第九自然段,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弹奏联想到优美的画面时,教师让学生先读文本,想像画面,再伴着钢琴演奏的《月光曲》,运用多媒体出示皮鞋匠想像的画面。学生欣赏优美的图景和动人的旋律渐入佳境时,教师趁势引导:面对这样的音乐、这样的画面,你内心一定感到震颤,请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美好的意境激发了学生热烈的情绪,引发了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描绘出许许多多月光下大海的景象。这些独特的体验,唤起了学生的美感,使他们感受到其中的美。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文本内容诉诸直观的视听资料,在形、声、色的共同作用下、催化下,学生能很好地感悟到文本中所蕴含的美,从而受到美的陶冶,提高对美的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