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雪康
我在2009年5月11日的教学后记中写道:“今天,在课堂的最后10分钟,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们画两个相交的、带圆心的圆,并且有一条直线穿过两个圆的交点。这个练习任务的重点和难点是圆心的绘制。他们画出了圆心,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都不是标准的圆心。这样的结果让我觉得很意外,我真不知道圆心的背后到底藏了些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的教学还需要改进。道理很简单:从圆到带圆心的圆,不只是多了个圆心。”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课程也一改以往纯模仿式的课堂教学,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思维的形成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始尝试把信息技术课堂交还给学生自己,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舞台与空间。有一个教学细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讲到网站与网页相关内容的时候,提到了一个关于ASP网页的概念,ASP是Active Server Pages的简称,中文含义就是“动态服务器页面”。与传统的静态网页相比,ASP网页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自动生长”。既然网页可以“自动生长”,那么我们学生的思维又何尝不可呢?所以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一种可以“自动生长”的思维—发展性思维。
那么什么是“发展性思维”呢?对于“发展”这个概念,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哲学上,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到新的运动变化过程,都可以认为是发展。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同样经历这样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发展性思维作为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式,是对以往许多优秀思维形式(如发散性思维)的继承和优化。与其它思维相比,除了鼓励学生要多想、敢想之外,更加关注要科学地想,在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深刻体验中为思维的后期发展打下基础。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地位的提升以及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给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的学生也从“只会模仿”的“学习机器”慢慢转变成“会动脑筋”的主动学习者。在画圆的练习任务中,学生不但画出了标准的圆,而且也想方设法给圆加上圆心。虽然结果离我的标准还有差距,但学生的这种尝试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毕竟“他们画出了圆心”,他们已经具备了发展性思维培养的基础。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学生画的圆心都“不是标准的圆心”,这说明学生的思维虽然是活跃的,但也是零乱的。这种思维依然徘徊在较低的层次,没有得到突破。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更大程度地把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给我们的学生,使他们会灵活变通、举一反三,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向未知领域去探索和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最终让学生把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化为自已自发的一种学习行为,那么我们也不用担心学生画不出“标准的圆心”了。从圆到圆心,虽然只差了一点点,但却告诉了我们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作为社会个体的学生,不可能永远都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知识、学得技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多地是要靠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所以,在校期间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发展的思维。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我们虽然也有心向素质教育挺进,但这方面的收效微乎其微。发展性思维的培养虽然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思维培养模式,但它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没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要想做好它又谈何容易。所以我们呼吁,在小学与初中阶段,所有的学校都能重视和规范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具有了发展性思维培养的基础和平台。
在培养学生发展思维的做法上,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平时信息课上常提到的“右键学习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曾经做过这样的统计,在学生举手询问的问题中,60%以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单击鼠标右键的方法而得以解决。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多用和会用鼠标的右键,这是锻炼他们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也是培养他们发展性思维的一种不错的做法。还有另一种我经常用到的方法就是“其它选项方法”。我们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习惯性地把注意力重点放在那些与解决问题有关的“选项”上,忽视了其它“选项”的存在,因此,他们在下次碰到相关的问题的时候,就缺少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自然做题的效率也就差了许多。所以,在“其它选项”问题上,首先我们要知道它(一些相关选项)在哪里,然后想想它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如果经常这样去想,并养成习惯,那么我们的思维也就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得以培养,那么教师和学生都将从信息技术课中解放出来,能够在更为轻松与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开展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这何尝不是一件乐事!学生在即使脱离教师的帮助下,照样能从容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正是我们培养发展性思维的初衷,也是我们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完成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