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欢快前行

2009-08-28 04:35祝爱星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09年8期
关键词:习作语言作文

祝爱星

为什么常常听到一线语文教师为作文教学呐喊、疾呼?

因为我们对它的困惑和无奈感受最深。

为什么我们总将特别焦虑的目光投向作文教学?

因为它是语文教师心头永远抹不去的痛。

诚然,在新课改的蓝天下,在语文这块厚实的大地上,作文教学理应自由欢快地行走,然而它却举步维艰。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作文教学似乎成了难以治疗的“顽症”。

细心一瞥:唉!又写作文……

——直面小学作文教学的尴尬境遇

上课铃响,教师快步走进课堂,在黑板上刷刷地写下“习作”两个字,“唉,又写作文了!”“夺命的作文又来了!”原本精神抖擞的学生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耷拉着脑袋,愁眉苦脸的,习作教学就这样病恹恹地拉开了序幕。接下来的程序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熟悉的模式,教师把作文题目、作文内容、作文要求滔滔不绝地讲解了一遍,接着组织学生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我准备写什么?我要选择哪些材料?我的作文题目是什么?……在一番讨论后,学生便埋头习作了。这时的学生有的咬着笔杆,苦思冥想;有的紧皱眉头,抓耳挠腮;有的目光茫然,不知所措……

好不容易两节课捱过去了,看学生交上来的成果:胡编乱造,假话连篇;东拼西凑,抄袭应付;苍白无力,毫无生趣。教师看得眉头紧锁,头昏脑涨,于是草草修改,匆匆讲评,一次习作就这样鸣金收兵了。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作文教学面临着如此尴尬的境遇,让我们的学生如此不喜欢,甚至害怕写作文?这种现状不能不让每位教师静下心来思考。

精心把脉:哟!问题不少……

——三大顽症造成作文教学高位瘫痪

在作文教学歪歪扭扭的前行脚印中,我们读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一、累——应试使作文花容失色

虽然素质教育的旗帜已经高高飘扬了几年,但我们必须承认并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们仍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分数至上的阴影中,本应万紫千红的作文教学被挤压得面目全非。

1、急功近利,重数量轻质量

在考试的重压下,有些教师急于求成,企图通过加大训练力度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学生几天一文乃至一天一文,在没有任何喘息机会的情况下,学生胡编乱造,抄袭应付,教师指导匆匆,修改草草,讲评走过场。如此恶性循环,学生非但作文成绩没有提高,还被扼杀了作文的兴趣,导致“谈文色变”“畏文如虎”心理的产生。

2、缺少实践,重课内轻课外

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因为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多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然而,应试的枷锁牢牢地套在老师和学生的脖颈上,使得师生“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作文成了无水之源,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3、丧失原则,重表面而轻实质

作文不是文字的堆砌,作文中的每个字都应是舞动的精灵,它们来自作者的内心深处,是孩子们心灵的表白。可少数教师将作文当做猎取分数的工具,常常“临阵磨枪”,让孩子们死记硬背范文。更有甚者,辅导学生一些在考试时对付作文题的“技巧”。试问,在这样的言论熏陶下,作文怎能在学生的心中亭亭玉立,绽放生命的活力?

二、瘦——学生使作文憔悴不堪

孩子们天性好奇,富于想象与童趣,本应是驾驭作文的最佳舵手,可如今他们笔下诞生的作文普遍营养不良,是什么病源让孩子的作文如此憔悴不堪呢?

1、表达能力差

作文是厚积而薄发,“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但现在有许多孩子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去了大量自我支配的时间,自主阅读的时间少得可怜。由于孩子平常的阅读积累太少,所以作文时词不达意、语言干瘪、憔悴不堪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

2、成人腔调浓

现在学生所读的文本大多为名家名篇,且年代较久远,语言华丽,表达技巧讲究,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主观上造成了心理上的畏惧。另外,学生课外阅读的作品大都是家长为之选择的精雕细刻之作,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作文语言表达的成人腔调,作文流失了孩子应有的童心和童趣。

3、美的发现少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如此,由于学生平常没有得到训练,因而对生活中大量稍纵即逝的有意义的人、事、物都视而不见或熟视无睹,写起作文来老感觉没啥可写,以至于动辄“五子登科”——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票子、让位子,千篇一律,缺乏鲜明个性,学生的心灵自然也流失了应有的敏感。

三、枯——教师使作文气若游丝

一直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诗人,他们有最纯洁的诗意心灵,而教师则是最高明的画家,在学生的心灵中挥毫泼墨,学生由教师引领步人圣洁的作文殿堂。可遗憾的是,在引领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没有成为优秀的导游。

1、教学模式一成不变

我们大部分的作文教学沿袭着一成不变的模式“命题——习作——评改”。学生作文既没有写前材料的积累,也不注重写后的修改,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过程注定了事倍功半的结局。而教师在指导时又多是从语言到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维训练,致使学生思想僵化,思路闭塞,习惯于鹦鹉学舌,亦步亦趋,生搬硬套,移花接木。

2、创新精神亟待提高

课程改革已有好几年了,教师能熟练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新理念语句,但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却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如:有位三年级的小朋友写了一篇习作——《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

爸爸还没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个科学家;妈妈却要我长大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妈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妈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妈妈和我就不怕了

教师在作文上打了个鲜红的“?”,并严厉地质问:“这也叫理想?这也叫作文?”在这位教师的眼里,“变成一条狗”的理想显然“不远大”“思想境界不高”,而且这样絮絮叨叨的,似乎也不符合作文的“规范”。然而,教师没有看到孩子在作文中表达的真情实感,没有感受到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因而没有给孩子应有的肯定、鼓励和安慰。一个“?”,否定了孩子的理想,否定了孩子的情感,也泯灭了孩子用习作表白心声的热情。

作文教学不是纯粹的技巧,它是生命的自由表达,依赖于对生命的深思和自我个体的融入。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应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思想者、行动者。

潜心会诊:哈,路在脚下……

——三大策略迎来作文教学明媚春天

“理想的作文教学应打破时空界限,使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实践得以沟通,变禁锢、封闭的课堂为课堂、校

内、社会彼此相连的一泓活水。用多种策略唤醒学生心灵深处对作文的热情,从而迎来万紫千红的作文春天。”

——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

崔峦的作文观启示我们:小学作文教学要拓宽时空,丰富学生的生活;广泛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创设情境,丰富指导的形式,这样,我们的习作教学才能跳出充满个性、充盈生命活力的舞姿,才能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欢快前行。

一、实——丰富生活,引导生活

“家乡的那段生活,大概是二十年,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部分。它对我后来的文学创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后来写的一系列作品,都没有离开过那儿,那是我文学创作永远的源泉。”

——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

由此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同样也是作文语言的源泉。

大千世界为孩子作文提供了无尽的学习资源。美国一研究机构曾经推荐,10岁以前的孩子应该做好“捏泥团,采集青蛙卵,制作香水,在院子挖个洞穴,用手和脚作画,参加一次‘探险,在院子里露营,做一个风筝,种菜”等32件事,并且告诫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多做,因为只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才能孕育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要做作文教学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关心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深刻的体验,或者形成感动,或者形成震撼。当学生回忆曾经做过的事,这些生动有趣的生活画面必然会像放电影一样涌入学生眼前,达到不吐不快、不诉不悦的境地。丰富多彩的生活刺激着学生的心灵和眼球,慢慢地他们就有了发现的眼睛和敏感的心灵,写起文章来就会有真情的流淌。

因此,教师要善于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去感受生活的快乐,去品味生活的丰富,积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才会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习作才能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二、广——丰富阅读,任凭吞吐

“一块积木摆不出东西来,两块就有了对立面,三块就可搭个门,四、五、六块就更好了,可以摆个比较复杂的东西了。拿词汇来说,你没有积累到相当多的话,就没法挑选,因时因地制宜地把它放在适当的地方。”

——冰心

事实证明,知识的积累不可能都事事亲身感受,学生的知识90%是通过读书获得的。学生的作文内容,除大量的从生活中感受到的材料外,有时还要涉及某些不能直接感受的知识,需要从书本中获得,所以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营造读书的环境和氛围。通过读书,不仅可以积累知识,还可以活跃思想,提高认识,更可以积累语言,学习别人是怎样表达的。书读多了,语言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往往文思泉涌,写文章时就能“信手拈来”。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叶圣陶先生认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因此,“倾吐是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总而言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的聚焦点,让“阅读与写作良性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

一是仿一仿文本的“美点”:美的句子、美的想象、美的表达……

二是挖一挖文本的“趣点”:童心之趣、巧合之趣、诙谐之趣、形象之趣。

三是抓一抓文本的“情点”:矛盾冲突的激化点、作者感情的爆发点、读者情为所动的动情点。

四是续一续文本的“悬点”:一些文本作者往往不和盘托出,留下一个永远的悬念,实则是一种“空白之美”。

三、活——丰富形式,导之无痕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

习作教学也需要教师在潜心研悟教材的基础上,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丰富作文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曾经听过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作文《爱鸟》,不仅为教师创设的精彩情境而喝彩,也为学生的精彩习作喝彩。

上课伊始,于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待孩子们睁开眼睛时,只见一个“猎人”在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中步入了教室。他头戴一顶瓜皮帽,鼻梁上架着一副墨镜,嘴巴上留着整齐的短须,提着猎枪,猫着腰,不时露出一对狡黠的小眼睛,东看看、西瞧瞧,嘴里还不停地唠叨:“这只鸟好肥哇!打回去下酒一定美味极了。”随着于老师这精彩的表演,孩子们一下子被带进了广袤的大森林之中。看着“猎人”的举动,听着刺耳的枪声,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情感和语言都被激活了,场景和语言在瞬间建立起了联系。当我们惊喜于孩子们声情并茂的交流,惊讶于孩子们妙语连珠的习作时,不得不惊叹:情境创设得当,的确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因而,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不要为指导而指导,而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作文情境,只有在学生产生言语动机基础上的指导才是最有效的。

作文教学的道路是坎坷的、曲折的,但我们坚信只要引导学生充实生活,丰富积累,再加上教师的灵活指导,学生一定能够扬起思维的风帆,展翅飞翔在作文这片美丽的蓝天下。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定会欢快前行,成为教师和学生生命历程中永恒的美丽!

猜你喜欢
习作语言作文
我有我语言
习作展示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