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益维
摘要:随着供应链系统的日益复杂化,选择合适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变得愈加困难,从战略联盟的整体性视角出发,创建出涵盖供应链联盟系统、节点企业质量、节点企业效益、节点企业弹性、节点企业成长五个一级指标以及相应二级指标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各项指标的选取意义。
关键词:供应链;绩效;战略联盟;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001-02
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供应链管理战略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组织之间为了实现各自的某种战略目的,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结成的一种网络式的联合体,并通过对特定环境下的相关收益的分享来获取自身或共同的利益。由此可见:供应链也是一种战略合作联盟。现实的战略合作联盟是通过Internet把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处在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整合在一起,使得其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得到有机的集成,可以实时地控制商品数量并且预测市场需求,实现整个业务运作的全面智能化,从而高效率管理企业信息和运作,使得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都获得满意的收益。
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是实施供应链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绩效的评价能够提供重要的信息反馈,从而使得管理者能够监控绩效、揭示进展、提高动机、加强交流并且能够诊断出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供应链绩效的评价已经超出了单个企业的界限,需要综合考虑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这给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增加了难度。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都在对供应链绩效评价进行研究,Beamon认为要评价制造型企业的供应链绩效至少应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状况、产出水平及运作灵活性三个方面进行衡量。Gunasekaran等人则是从计划、采购、组装和配送4个主要的供应链过程提出了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Felix T.s.Chan和H.f.Qi则运用基于过程的系统性视角来建立测量复杂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模型。国内马士华等人基于供应链业务流程,构建了制造型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霍佳震从顾客价值、供应链价值两方面提出了零售型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供应链作为一种战略联盟,在研究中应该考虑到供应链联盟的多目的性和不对称性,所以供应链的绩效很难完全仅从供应链节点企业的指标来进行衡量,但是通过分析供应链合作各方的信息,将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来评价供应链联盟的绩效是可以实现的。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战略联盟为视角,构建出一套科学、可靠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供应链管理提供借鉴和指引。
2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
本文参考现有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考虑到供应链战略合作联盟的整体性要求和各节点企业自身利益的追求,创建出包含联盟系统指标、节点质量指标、节点效益指标、节点弹性指标和节点成长指标等五个一级指标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每个一级指标又包含若干个二级指标(见表一)。
2.1联盟系统指标
目前对供应链绩效的评价多集中在各节点企业上,而对供应链这种战略联盟关系绩效的衡量还少有研究。2003年Arino在战略管理领域进行了研究,认为存在三个不同的绩效层面,取决于所要实现的目标:财务绩效、运作绩效和组织效率。本文认为联盟系统指标反映了供应链战略联盟整体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根据战略联盟的基本特点为联盟系统指标设置了如下七个二级指标:
绩效满意度:用来衡量供应链节点企业对合作关系实施的绩效满意程度。
战略目标实现度:根据对每一个目标的重要性赋予权重。由供应链的特定战略目标的平均实现水平来表示。通常各供应链合作企业的目标是不同的,其实现程度也是不同的。
过程绩效:根据调查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管理者,通过他们对其所在的供应链节点企业关于合作关系过程的若干方面满意程度的平均评估取得,这是建立在Arino于2003年所倡导的对发展战略联盟的过程绩效进行衡量的基础上,是一种复杂的衡量方法。
净溢出效应:反映供应链合作关系对其它供应链节点企业行为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的差异。
社会贡献率衡量整条供应链运用相关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对于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企业而言,其计算公式为:节点企业社会贡献率(%)=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其中,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
社会积累率:这是指上缴国家财政总额与企业社会贡献总额的比率,它反映节点企业为国家或社会创造的每一个单位贡献,可以为国家带来多少财政收入。对于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企业而言,其计算公式为:社会积累率(%)=上缴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对环境的影响则是综合考虑整条供应链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即绿色供应链。
2.2节点质量指标
节点质量指标主要反映客户满意程度,而客户满意度是客户对其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被满足程度的度量,保持住客户的满意度有助于建立双方之问的长期合作关系,并最终提高节点企业的长期赢利能力。节点质量指标的度量可以从客户对产品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水平、交货时间、信息沟通的满意度以及对产品(服务)价格的认可度来进行衡量。这些指标从不同的方面来考察客户对节点企业质量的评价,构成节点质量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具体的计算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和统计分析得到。
2.3节点效益指标
节点效益指标体现的是经济效益。参考财政部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设置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这七项指标作为评价供应链节点企业经济效益的二级指标。其中需要特别说明以下指标;
应收帐款周转率:衡量供应链节点企业应收帐款周转的快慢;
存货周转率:衡量供应链节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次数,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的效率的一种尺度;
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投资者投入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资本完整性和保全性;
流动比率:衡量供应链节点企业在某一时点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速动比率更加严格,在计算时扣除了流动资产
中变现能力差的存货。
这七项指标综合反映节点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些指标的平稳增长是供应链节点企业良好运作的保障,而整条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良好运作又是这条供应链良好运转和发展的保障。
2.4节点弹性指标
供应链弹性是指在需求模式下,供应链响应随机需求变化的能力。本文从流程、经营管理和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节点弹性指标应包括以下八项内容,简要说明如下:
企业战略弹性反映在有限理性基本前提假设下如何进行决策与规划。
制造系统弹性:指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低成本快速地生产出满足客户和市场需要的质量优良产品的能力。
物流系统弹性:指在外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以合理的成本水平采用合适的运输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收集和配送合适的产品或资源以及服务以满足客户或合作伙伴需要的能力。
管理系统弹性的实质是在把握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的运动、变化的情况下,注重动态创新,随机制宜,因情况而异,有效地实现弹性化的动态管理,以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人员配置弹性:在供应链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经营的目标和管理的重点不尽相同,人力资源管理的侧重点也要作相应的调整,适应不同阶段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要求。
产品研发弹性是针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开发出满足客户需要的不同种类新产品的能力。
合作关系弹性是在各种不确定情况下,为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以合理的成本水平快速地调度资源以实现优化配置。
利益分配弹性:供应链是以市场机制为主要驱动力的、具有生命周期性的组织结构,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合作伙伴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收益,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是动态供应链运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应该具有合理性和激励性。
2.5节点成长指标
供应链节点企业的成长表现为企业在整体上转化资源、增加价值能力的提高。节点企业的成长能力应从供应链联盟合作的角度来考虑,在关注供应链短期利润的同时考虑供应链的长期健康发展,同时还要注重供应链业务流程的重组、改进和发展,体现供应链节点企业发展的下一步趋势,应分别从技术、销售、资产、员工工资、客户忠诚等方面对节点企业的成长能力做出判断。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由于供应链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定量和定性指标组成的复杂系统,在权重确定时,应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解决多因素、多指标权重问题。在确定供应链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就可以对供应链联盟整体的经营管理绩效做出评估,得到反映供应链整体绩效的综合指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