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君
教育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就是以课题研究的进程为管理对象,既要辅以研究方法与技术,更要对课题研究进行全程的规范和引领,从而达到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效益的优化目的。本文以笔者主持的研究课题“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以下简称试验项目)为例,将过程管理的经历与心得奉献给读者,以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该试验项目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为配合新课改而设计并指导的国家级课题。南昌市作为其一个大试验区,于2003年10月启动若干子课题,其参与者涵盖中小学校近40所、学生万余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近200名(以下简称参研教师),已完成一轮试验并结题,现第二轮试验正在运作中。面对如此面广、人多、子课题丰富的一个课题,作为一个地区的教研部门牵头人,抓紧过程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绝对不能高高在上沿惯例收报表、审方案、等结果,而要倾心倾力于全过程。限于篇幅,仅就几个重点环节作概括性阐述。
一、动态培训,畅通课题研究之路
过去我们也进行了不少课题研究,但往往是开题之初对参研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之后就等待结题。这次我们把培训工作动态地进行于研究的全过程。因为从系统论方法的角度来看,一个规模较大的研究课题是整体的、有序的、动态的,且是相互关联着的,其过程和成果是可以最优化的。因此,不能像过去常有的做法一样,仅仅在开题之前进行一次培训就任其发展,必须自始至终动态地安排进行。
进行厚实的开题培训。就总课题的结构、原理、评价理论、研究方法、实施方案,以及各子课题的研究内容、成果形式、使用的工具、研究计划等中心内容,请国家评价项目课题组(以下简称项目组)的专家团多名成员来我市作零距离指导,指导形式既有学术报告,也有讨论答辩、案例展示等。弄清了新课改与评价、形成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教学评价等基本理论,学会了行动研究、田野研究、指标体系、问卷设计、评价手册、成长袋等概念与方法。这就使参研教师在起跑线上头脑清楚、姿式正确。
培训要扣紧评价与课程改革的纽带。实现课程变革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工作模式,而教育评价又是为新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服务的,二者相互包容相互关联。所以我们在研究之路上,让老师们经过一定时段、对评价课题有了初步的实际认识与运用后,又进一步进行新课程与评价如何紧密结合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是,先深入到参与子课题的学校挖掘一批既彰显新课标理念又自如运用评价的好课,经过研讨完善之后向参研教师展示。
培训中用好国家课题资源。项目组对全国十几个试验区的指导也是动态的。每年暑假主持召开一次项目年会,既有专家对理论的发展解释,又有进展较快的试验区介绍经验、提出问题进行研讨。这也是我们进行动态培训的重要资源,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参研教师几十人参加(有不少教师、教研员自费前往)。赴会前我们交代了学习提纲,年会后又检查听课记录,要求写出学习体会,并在网页上展示。
培训域开发到校外。这个课题还关联到学生、家长和教育行政的一些部门。所以我们还以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让他们对子女、对课题、对教师给予更多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这些活动还邀请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人士和媒体工作者参加,使他们对课题有了解好宣传,也是一种“潜培训”。有的学校召开评价课题阶段性汇报暨家长会,电视台还进行了报道。对学生,则针对如何使用评价手册、如何填写评价用表等作具体告知,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反馈给课题组的老师们。
二、过程调控,规范课题研究之步
对研究课题进行过程管理,显然要注重各个子课题的不同研究阶段,不断关心、引导、帮助和匡正。
健全课题研究的学习、例会制度。及时下达、转发、传达项目组有关评价的文件通知、会议精神和经验,定期召开试验校的交流例会。各校汇报进展情况,展示评价工具,交流课题研究的经验,提出遇到的问题。全体参研教师视每次例会为一次学习的机会,谈认识、谈作法、谈体会、谈问题、谈困惑。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达成共识,互相取长补短。由于他们日常教学、班主任工作等都紧张,大规模的学习、例会就难于频频举行。对此我们及时予以调控,在每个子课题研究团体中选取骨干教师,并与学校沟通,让这些教师在学校适当少一点工作负担,让他们定期带来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带回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不至于问题成堆而导致课题研究走过场。
对研究项目的档案、资料要全程监控。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数据及时收集、梳理、入档并作出阶段性分析,是过程调控的重要一环。尤其一些有时效的数据资料,如不及时策动、收集,待到结题时发现不够(比如无对比、无前测等),已是无法重现。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求各子课题在开题方案中尽可能全列出所要的数据资料清单并具体标明进入采集、整理的大致时间;另一方面则持续进行问询检查,并令其以文本形式交验。对一些好的典型个案、成效凭证、调查问卷和学生成长袋,由我们整理制作成文本或光盘在各子课题之间交流,并鼓励参研教师写出论文。这些论文在结题之前就有发表,大大鼓励了参研教师,而且使学校对子课题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以评价手段促评价课题研究。这也是项目组的一个典型而又突出的手段,其做法就是对课题研究进行中期评估,是为过程调控的加油站。我们选了六所中学两所小学先行作了展示性中期评估,由我们主持,参研教师全部参加部分评估活动。中期评估的主要文件是研究小结、自评报告、数据资料和展板。项目组专家团还派了专家莅昌考察,他们对成绩进行了肯定并帮助提升,对不足问题也予以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中期评估使我们在研究之路上迈出更稳、更有效的步伐。
三、结题指导,壮大课题研究之果
由于我们进行了动态培训和过程调控,各子课题进入结题阶段时成熟度都比较高,但要达到更优效益,对他们的结题指导是不可缺失的。
点面结合部署结题工作。我们召开了三次结题会议,有六所学校向全体参研教师报告了与结题相关的工作和设想,并安排了“如何撰写结题报告”等讲座。既作鼓动,又施指导。这样,他们面对丰硕的果实如何收摘心中有数。
深入具体地助生结题报告。我们又请专家走到子课题所在学校去与参研教师一起具体研究结题报告的提纲及材料的选取,引领他们顺畅又规范地结题,写出高水准的结题报告,避免了以往结题报告交上来完全不合要求而打回去重来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研究工作的效率。
规范成果附件。我们还请了项目组的验收人员专程从北京来审视与结题报告相关的附件,各参研学校不仅写出了合格的结题报告,还刊印了课题研究文集,制作了许多音像材料,真是硕果累累。
由于我们对课题研究加强了过程管理,使得研究过程规范、研究成果丰硕,有10多个子课题及结题报告、60余篇单项论文获得国家级奖励和证书,市级总结题报告成为几年来全国各大试验区名列前茅的学术论文,2007年在长沙召开的全国年会还安排了我市这一课题的专题展示。我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还是教育部作为国内唯一的对课程中心的课题评估范例。目前,第二轮试验已开题,在健康蓬勃发展中。◆(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