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锋旗
27岁的廖元新,是南昌大学一名普通的专职辅导员,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他出身于书香世家,2003年大学毕业完全具备条件去谋求一个更加轻松更具发展前途的职业,也曾有单位向他伸出橄榄枝,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这份既苦又累的差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平淡繁琐,很多人干了不久都想调换岗位。面对外面的各种诱惑,他也曾心动过,也曾有过放弃这份工作的想法,但是他说:“我舍不得离开这些年轻的学生。看着他们的成长,我似乎又回到了自己的大学时光,我多么想用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呀!”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那就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他时刻履行着自己的诺言,把自己美丽无瑕的青春无私献给了这份他深情热爱的工作。青春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拼搏,即使有再多的挫折与困苦,都不言败!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从2003年至今,廖元新始终坚持“用心经营、用情浇灌、用力关注”的工作态度,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都奉献在学生工作当中,把自己的满腔热血与激情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其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扬,他于2008年被推选为代表江西高校参选“2008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作为辅导员,应该正确引领大学生经营好大学时光,确保他们健康顺利成长,这是他们肩负的职责。
为了帮助学生拨开思想迷雾、经营好大学时光,在2003级法学系学生入学不久,他就给学生们举办了一次以“光阴的故事”为主题的多媒体班会课。班会课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布置班务工作、宣布学生应该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等老套式,而是以放映幻灯片的形式,以一个学长的身份,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给学生成长以借鉴。以他自己的大学生涯为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在音乐声中向学生娓娓道来当年的大学生活以及大学时代的各种困惑与感悟。在班会总结上,廖元新老师说:“大学生活是人生的起点,在这里不仅要培育学生的成才和成功,更重要的是培养怎样做人。四年大学稍纵即逝,不要等到毕业时遇到了尴尬状况才去回忆入校前的期待、憧憬和四年的无所事事的懊悔。对待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我们应具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班会课之后,学生感慨颇多,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这次班会之后,我们都不再郁闷、不再彷徨了!”2003级的同学陈跃宁后来对他说:“老师,你的那次班会课在我毕业后仍记忆犹新。对于当时刚入学、一切都在适应的我,在调整心态方面具有很大的帮助。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直到现在对我都有很深的启发意义。”
在他所带的2007级学生中,有一位来自山西的贫困生刘同学,因为诸多不适,加之家庭的困窘,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整天沉迷于网络之中,一年下来,成绩暴跌。当得知情况之后,他并没有严厉批评刘同学,也没有声明利害关系似的去说教,而是心平气和叫刘同学来到自己的寝室,拿出了自己的几件衣服送给刘同学,又嘱咐他要注意保暖,并送了几本励志类的书籍给他阅读。
在一次国家助学金评选中,班上评议的同学都觉得只能给刘同学三等助学金,原因在于虽然刘同学家里确实困难,可是刘同学自己不争气,有负学校、国家的重托。他耐心向这些同学做工作,解释缘由,最终还是为刘同学争取到了一等助学金。那晚他对刘同学说道:“老师为你争取这笔助学金,是相信你能对得起班上同学的信任和学校的信任!相信你能对得起供养你的父母和国家的培养!‘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希望你从今天开始能够从头再来,找回自信!”从此以后,刘同学的学习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成了学习上的“拼命三郎”。在大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刘同学的成绩排名大踏步前进了30名,进入班上前10名。他帮助这位同学重树了生活的信心,找回了自我。后来刘同学打电话给他,哽咽着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千言万语,只要这两句就足够表达学生对老师的谢意。点点滴滴显真情,平平淡淡才是真,他用自己的真诚的心感染着学生,一句简单的“谢谢”充满着无限的深情和无比的感激。
他就这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心经营,精耕细耘,以自己的特有的方式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做学生生活的贴心人
学生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对未知的领域既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但内心又布满了疑虑和不安。
有很多学生来自贫困的家庭,家境的不宽裕往往容易导致他们在心理方面有些自卑的倾向,把自己封闭起来,呆在自己的独立王国,不愿意和外界打交道,在这个时候特别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怀与温暖,在心理上给他们以疏导和安慰,克服自卑,鼓励他们自强自立。2003级法学系学生陈同学家不富裕,但她是个很懂事的女孩,深深懂得家里送她来读书实属不易。为了节省各方面的开支,她缩小与外界的交往,尽量少花钱,减少和其他同学的来往。久而久之,使得本来性格开朗活泼的她变得沉默不语。他通过班干了解班上还有其他同学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他开始寻找良方,来消除他们这种自卑的心理。
于是,他想到了聚餐——每逢新年来临,他都会请班上的一些贫困学生聚聚餐,还要叫上班上其他一些同学,这样就顾及了这些人内心的敏感性和自尊心,以免这些人产生自卑的心理。大家坐在一起聚一聚,谈一谈,彼此内心的距离就不知不觉拉近了,心情也随之开朗。在一次聚餐后,陈同学发给他这样一条短信:“真心感谢老师的款待。很高兴老师没有忽视我,今天真的让我感到很温暖。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一定会振作精神,坚决不会让老师失望。”朴实的语言饱含着学生对老师真挚的谢意!
他还独创了“想说的话”这种师生交流通道,他每星期给学生写一封公开信,袒露自己的心扉,真诚地和学生零距离接触。同时他还坚持和学生电子邮件往来,回复学生的来信,至今师生交流有近几十万字。这些形式不仅打破了师生间交流的界限,而且使得他对学生思想状态的掌握也更加深入和全面。5年下来,他和全部461位学生家长至少都通过一次电话。曾有位家长在电话里对他说:“我周围的同事都很羡慕我的孩子,因为只有南昌大学的老师才表现出这种强烈的责任心。”一句话、一封信、一个电话,跨越了学生和老师、老师和家长交流的时空界限,架起了他们互相沟通的心灵桥梁。
他用自己的温情默默浇灌着学生,在点滴之间、在细微之处温暖着每个学生,做学生生活的贴心人。
做学生成才的铺路人
学生能否顺利成才就业,辅导员对学生的辅助规划是否得当就显得非常关键。
他从带班始就一直在思考英语等级考试的问题,他结合当初自己的备考经历和感悟,大一开始就狠抓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四级备考。他亲自组织学生背诵英语课文,并且每周轮流抽三分之一的学生来办公室接受检查。起初学生们很不理解,他们认为“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不是这样的,我们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权,四级考试只是我们学生自己的事情。”认为这样的管理方式与高中无异,有些同学的积极性发生了动摇,每当此时,他都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定要坚持住,有一天学生总会理解的!”每当检查背书之时,看到他办公室挤得满满的学生,总有同事问他:“你这样不累呀?”对于同事的疑问,他说:“当然累。可是我既然要抓,就应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一抓到底。”
2003级的韩晓雨同学第一次英语四级考试没有通过,她暗下决心:新的学期一定严格按照廖老师的方法去学习英语。经过努力,韩晓雨顺利通过了四级考试。现正留校读研的韩晓雨在和2007级学生交流时说:“当年我能过四级,能考取研究生,真是廖老师逼出来的呀!现在他肯定也在逼你们吧?也许你们会像我当年一样不理解,但是你们以后肯定会从中受益的!”
事实证明,抓到实处终有成果。在2004年学校第一次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评比中,他带的2003级三个班里有两个班进入了全校前十名;在2007年12月的四级考试中,他带的2007级新生,参加考试的学生全部一次性通过。
2003级(3)班的学生方民鸣在研究生考试中落榜,是来年再战还是进入职场,这让方民鸣犹豫不定。他得知情况后找到方民鸣促膝长谈。方民鸣至今还记得廖老师问的几个问题:“要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特别是在这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想清楚这几个问题尤其重要。”“你在大学的时候可是很喜欢搞课余副业的啊,而且还都搞得有声有色!”
方民鸣还时不时对同学说:“记得去上海的那天,天空下着雨,在路上廖老师说:‘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职场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还是想给你几点建议:首先要有毅力,不轻言放弃;其次要有积极的态度,主动出击;最后要时刻保持有一个不断学习的心态,为机会做好准备。”不久前,方民鸣回到南昌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用他在上海的经验和资金办起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英语培训机构,方民鸣感谢廖老师对自己的正确引导。
他鼓励学生提前为自己的未来择业成才作好全面规划,全力关注学生的就业成才,甘愿为学生的就业成才做辛勤的铺路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付出终于获得丰厚的回报:他连续四年获得“南昌大学优秀辅导员”称号,连续两年获得“南昌大学十佳辅导员”荣誉称号,两次荣获“江西省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廖元新用心经营、用情浇灌、用力关注,全心全意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贴心人和铺路人,在辅导员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岗位上,以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自己的热血演绎着多彩而又瑰丽的青春,用青春书写着辉煌而又璀璨的人生。他正用自己的青春之火,点燃着时代的激情,给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教育事业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