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三读” 等

2009-08-28 09:09饶敬红
江西教育C 2009年6期
关键词:生字课文阅读教学

饶敬红 等

阅读教学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教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我认为,要把各种书刊(包括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理解的内容,就必须在课堂教会学生“三读”,即速读、精读和朗读。

一、速读——有速度的读

阅读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二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所谓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较多的材料,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是相互促进的。如《狱中联欢》的教学,首先快速阅读课文,知道革命者联欢时一共表演了几个节目。再教学生一句一句,一自然段一自然段快速地看,并做到“脑子跟着眼睛的看进行思考”,知道整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时代背景,体会到共产党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要从阅读材料中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必须教会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速读方法。

1寻找式阅读。这是寻找特定信息的一种速读方法。阅读的一般程序是:①提出问题:②寻找有关文字:③回答问题。如《开国大典》“思考·练习”中速读练习题就是根据问题阅读寻找,得出答案。

2浏览式阅读。这是只求了解大体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一般过程是①看预习或标题;②浏览正文,③整理收获。语文课本上所有的课文开头都有预习要求,其中的习题就是要运用浏览式速读后讨论得出结果。

3泛瞄式阅读。这是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式的阅读,是摘抄、剪辑优秀文、段、句式的速读方法。

二、精读——有理解的读

精读就是扩大视读广度,对课文语言准确、精细地感知。达到精读的必经之路就是让学生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教师应花时间将“精读”这一环节纳入课堂,随时督促、指导、检查,如期达到“精读”的要求。如精读《马踏飞燕》后,学生就会知道“构思奇妙”和“匠心独运”含义差不多,前者用于形容铜马的右前腿和左后腿的艺术处理,后者用来形容“马踏飞燕”的设计造型。避免了重复,显示了词汇的丰富。

三、朗读——有品味的读

朗读就是带领学生经过“感知、入境、想象、生情”达到动情晓理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动情范读时,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加以引导,使学生悟情入境,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创设情感场面,比如运用录相、解说、实物、表演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表露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教会学生像嚼口香糖那样反复咀嚼,细细品味文本,感受有声有色的事、有血有肉的人、色彩缤纷的景、感人肺腑的情。例如朗读《詹天佑》一文,可指导学生表演各地人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的令人振奋的画面,学生对“轰动”词的理解就不只是字典中的意思了,还有其深深的形象感受。

责任编辑:徐纯军

指导小学生有效预习的策略

虞萍

策略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按单篇常规预习

一般来说,采用“圈、查、读、画、标疑难”的方法可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

圈,预习时先将要求会认及会写的生字圈出,标出读音并括出带生字的词语,使之醒目,便于下一步查找复习巩周。

查,使用工具书,扫除生字新词障碍,牢固掌握这些字词的音、形、义,为正确朗读及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读,朗读是疏通、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默读是深沉的思考。通过多种形式反复的读,可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描写方法等。

画,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求熟读课文,把好词佳句、重要内容等用线段画出来,便于理解应用。

标,可用“,?”等符号标出文中的重点词和不理解的地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解决。

策略二:统筹兼顾对比感悟——按单元主题预习

随着年段的升高,教师对预习的要求也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上,应向预习方法的多样化、把握教材的整体性方面来指导学生预习。人教版语文教材是以几篇同一主题的课文为一个单元编排的,这样的编排具有知识结构系统化、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过程等优势,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可以围绕单元主题和单元教学目标,将单篇教学纳入单元教学的视野,全面系统地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而学生的预习自然也应当放眼于单元,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读文。

在预习作业中,应立足学情,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以免挫伤孩子小小的成就感,学生只要能在每一项中谈及一两点,就说明他们对文本已有了初步的认知及思考了,课间交流便不会出现“启而不发”“人云亦云”的现象。

策略三:抓住特点摸索学法——按文章体裁预习

设计预习时要注意抓住不同体裁教材的特点,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各类文章的规律。例如古诗词的预习,就可以一抓短小特点,课前背诵;二抓注释帮助理解诗意:三抓意境优美的特点想象画面甚至是为古诗配上插图:四再结合“搜集相关资料”的方法,相互糅合,这样就较好完成了预习任务,课堂教学中再对古诗进行深八的理解赏析也就事半功倍了。

在指导小学生预习时,还需注意几点:一是凡有布置,必有检查,落实到位,形成习惯;二是把预习方法模式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导”:三是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教辅书帮助自主预习。切不可不假思索、盲目照抄。总之,采用有效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提前自觉地走进课文,真切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生字课文阅读教学
读儿歌识生字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生字辨识大闯关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