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金融的价值分析及发展对策

2009-08-28 04:35潘永明阎飞飞
金融发展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物流金融金融危机价值

潘永明 阎飞飞

摘要: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的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物流金融是中国最新形成的一种创新型服务,实现了物流与金融的有效结合。本文在对物流金融的含义及运作模式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金融危机这个国际大背景,着重分析物流金融的存在对中小企业、物流公司和银行三方的价值,提出了促进物流金融发展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物流金融;金融危机;价值

Abstract: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riggered by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broke out in 2008,which influnced various types of enterprise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 Logistics finance in China is a innovative service,it combines logistics and finance eff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tion to the definition of logistics finance and its operation mode,this article takes financial crisis into account,focusing on the value of logistic finance to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logistics companies and banks,and makes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it well.

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金融的价值分析及发展对策Key Words:logistics finance,financial crisis,value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7-0046-04

物流金融是物流业与金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实现了融资企业、物流企业与银行的合作,促进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合理流动,实现了全程供应链的低成本和高效率,是多方盈利的利润增长点。我国物流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理论研究和应用的进一步深入,其价值也逐步凸显出来,尤其是金融危机后,物流金融区别于传统业务的优势也更加明显。

一、物流金融及其运作模式

(一)物流金融的概念

虽然物流金融的概念在近几年才被提出,但相关的物流金融业务早已在一些国有企业内部、民间流通领域及外贸运输专业相关金融机构开始运行了。物流金融从广义上讲就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运动的一系列经营活动。这些货币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从狭义上讲就是物流供应商在物流业务过程中向客户提供的资金融通、结算和保险等服务,这类服务往往需要银行的参与。

(二)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

1. 质押模式。质押模式又称融通仓模式,在这种运作模式下,企业先将采购的原材料或生产的产成品作为抵押品存放于物流企业的仓库(融通仓)中,物流企业对抵押品进行验收、评估和监管,并向银行开具仓单,银行根据仓单向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贷款,企业将在后续的经营中分期向银行偿还贷款。

在此模式下,企业可以用动产作抵押获得生产发展所需要的流动资金,银行放贷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由于有了物流企业的协助而得到提高,物流企业则不仅取得了物品存放收入,而且也取得了价值评估和监管的中介收入。

2. 担保模式。担保模式就是银行通过考察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业绩及信用程度,将一定贷款额度直接授信给物流企业,再由物流企业根据企业的情况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

在此模式下,银行基本不再参与质押贷款业务的具体运作,而是由物流企业直接参与。这样不仅使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得贷款,避免了一些琐碎的环节,而且有利于银行通过权力转移更加有效地控制质押贷款全过程,降低了放贷风险,同时物流企业也会获得企业的物品存放费用,优化了系统的整体成本和运作效率。

3. 直接融资模式。直接融资模式又称垫资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为发货人承运货物时,先代提货人预付部分货款,当提货人提货时再将全部货款交付物流企业。

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在收到提货人全部货款,并把剩余部分货款交付给发货人前,产生了一个资金间隔期,在此间隔期内,物流企业便拥有了一笔便利的资金,可以为其他交易从事垫资活动。这样不仅物流企业因提供物流信息、物流服务等获得了利润收入,也加速了客户企业的资金周转。

二、金融危机下物流金融的价值分析

(一)融资企业的需求特征契合物流金融的内在属性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1. 国内销售情况不乐观。虽然中国经济较其他国家来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但经济低迷之下,中国民众的收入也相应较少,消费能力降低,一些中小企业受此影响,产品销售出现困难局面,导致大量存货积压,资金周转出现困难。

2. 企业出口遭到打击。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2009年4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4月进出口总值为1707.3亿美元,同比下降22.8%,降幅比今年一季度累计减少1.9个百分点,但较上月增加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19.4亿美元,同比下降22.6%,跌幅较上月增加5.5个百分点;进口788亿美元,同比下降23%,跌幅略窄于上月的25.1%,这是中国出口连续第6个月负增长。这反映了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特别是受外需萎缩影响,外贸出口面临的困境。此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如反倾销反补贴、提高进口关税、禁止或者限制进口、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使金融危机下本已严峻的经济形势更加困难,中小企业出口受阻导致大量存货积压,资金流干涸。

目前,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总体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数量较多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对比较明显。大多数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还不成熟,资产规模有限,应对风险能力较差,又加之金融危机,资金出现紧张局面,融资成为难题。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就由于资产有限、生产规模小、产品市场变化快、财务信息透明度低等特点的影响,信用等级较低,受到银行的贷款歧视。中小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囤积的大量存货,使企业低不动产、高动产的资产结构更加突出,长期以来制约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如果能找到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将不受银行欢迎的动产转化为银行乐意接受的不动产质押物,打开融资困难的囚笼,企业就会取得发展,物流金融正是这样一种机制,它有效地激活了沉淀资金,提高了资金的运作效率,解决了中小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和扩大发展的问题,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有助于中小企业消除资金融通的劣势,提升信用等级,更方便地获得信贷支持,一旦中小企业与银行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和长远利益关系,“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便会得到有效克制,从而大大提升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中的形象和信用度,获得更多、更便利的信贷支持。此外,由于物流金融中物流企业的有效介入,可以以其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为企业实施物流方案的策划和物流项目的实际运作,中小企业不仅因享受到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而使物流成本降低,而且可以减少采用非正规融资手段和渠道所支出的关系成本,有利于其凭借低成本的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二)物流企业的需求特征契合物流金融的客观性

金融危机直接导致我国出口明显下降,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高,国际贸易的下滑通过产业链逐步向上、下游扩散,进而影响到我国的物流企业。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从直接服务于外贸的物流相关行业开始,逐步向国内的生产物流、商贸物流和消费物流领域传导;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需求疲软,业务量萎缩。受金融危机影响,物流企业的客户企业经营状况下滑,减少了对物流服务的需求,物流业务量特别是海关监管仓和集装箱拖车运输急剧减少,与出口企业相关的国际货代、航运、港口等物流企业的业务量明显下降。从2008年9月开始,国内包括铁路、水路、公路和空运所有运输形式的货运量增长率均无一例外地大幅下降。根据《中国物流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同比增长率,从2008年第三季度的19%迅速下降到第四季度的1%。

2. 利润被进一步挤压且波动性增强。受需求量萎缩的影响,物流企业间竞争加剧,加之金融危机大环境下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利润空间逐步缩小,波动性增强。同时客户对物流成本的关注度提高,降低了物流企业的报价水平,又进一步挤压了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

3. 物流企业应收账款增多,收款困难,造成资金链十分紧张。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不仅物流企业自身因业务量下降导致资金不足,其客户企业的资金压力也较大,导致物流企业应收账款增加,坏账风险加大,流动资金需求迫切。

综上所述,受如此严峻的形势影响,我国物流企业通过传统的物流服务所获得的利润不断减少,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迫在眉睫。物流金融在我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各家企业涉及较少,目前还有很广大的空间。在物流服务中增加金融服务,实现物流与金融的结合成为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增加利润的突破口。物流企业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过程中,提供的是一种金融与物流集成式的创新服务,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这些服务大多数与传统服务相重叠,又加之有企业存入的货物作担保,不会增加太多的服务成本和风险成本。高附加值的服务功能提高了物流企业的一体化服务水平,既扩大了企业的业务规模,增加了企业经营利润,又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增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此外,从事物流金融业务的物流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些服务不仅包括为客户争取原材料购买、生产、销售所需的资金,而且还为客户提供国际贸易中最直接、成本最低的结算方式及进出口贸易融资,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物流企业能够知道货物所在的具体位置,因此能够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估,一旦预见到客户付款会出现问题,他们能够及时中止运输,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避免了日后因账款回收困难出现资金流中断的情况。

(三)银行机构的需求契合物流金融的本质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与物流企业合作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无疑将引导银行走出经营、风险与盈利困境。

1. 新业务拓展实施较为容易。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过程中,质押物的价值评估、仓储管理、物流配送、拍卖等业务具有较高的专业要求,而第三方物流企业正是专业提供仓储、物流配送服务的企业,对质押物的价值评估、流向监管等也具有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更便利的条件,银行与物流企业合作开展物流金融新业务,可以充分利用物流企业优势,降低业务拓展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保证新业务的顺利实施。

2. 降低信贷风险,提高贷款资产质量,减少呆坏账比例。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对质押货物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能为银行提供货物的充分信息,降低银行和企业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并且银行通过与物流公司合作,由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中介提供担保,有效地保证了银行资金的安全性,降低了融资风险。

3. 物流金融拓宽了银行服务范围,形成了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一方面,通过与物流企业合作,银行在保证资金安全性、降低融资风险的基础上授信于企业,便于争取到中小企业这一较大的融资市场。另一方面,物流金融还为银行挖掘潜在客户提供了条件。物流是多产业、多领域及多种技术的有机融合体,其运作强调物流企业向其上游和下游寻找服务对象,实现优势互补。银行在同物流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且可以通过物流企业发展更多的客户,将金融服务扩展到与物流企业相联系的所有上下游企业,形成供应链上资金流在银行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此外银行还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管理优势,为物流企业提供理财方案,获得大量的沉淀资金和理财收入,实现更多新增利润。

三、现阶段物流金融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和问题

虽然从理论上讲,物流金融业务为危机中的中小企业、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但在实际操作中提供商也会面临一些风险和问题。

在质押模式下,融资企业要将货物质押至物流企业指定的融通仓中,如果融通仓保管不善就会发生质押物保管过程中的变质、损毁等保管风险,此外在危机引起的经济下行态势下,质押物价格下跌和销售变现的风险将格外突出。

在担保模式下,物流企业作为核心,承受的风险无疑是最大的,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境,违约的概率明显加大,一旦借款的中小企业出现违约风险,物流企业将遭受重大损失。

在直接融资模式下,由于物流企业为提货人代垫部分货款,提货人若发生采购违约,物流企业将遭受直接的财务损失,若提货人向国外采购,还会产生汇率等方面的风险。在金融危机下,各国汇率变化增大,针对出口产业链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风险将加大。

此外,由于目前我国的物流金融还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操作进行规范整合,物流金融业务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可能发生利用法律漏洞谋取非法利益、影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的情况,法律风险凸显,并出现引发其他风险的可能。

当前,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不敢拓展物流金融业务,物流金融创新不够;二是对物流金融业务控制仍然不够科学规范,风险控制水平不高。因此采取相应措施应对这两个问题是发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关键。

四、物流金融的发展对策

(一)大力推进金融创新,积极探索物流金融业务的创新形式

现在,普遍观点都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是由创新过度引起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美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投资银行滥用金融创新,过度追求最大利益,忽略了对风险的控制,而相应的金融监管不到位才是这场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因此,融资企业、物流企业与银行要相互促进,对一切相关行业和社会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创新利用,积极探索开发物流金融的创新形式。现在我国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大多是仓单质押业务,应该适当创新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比如,可以把保证金率、抵押率、期限和信用评级相结合,针对不同期限、不同产品和不同公司信用设计多种产品;可以和银行进一步合作拓宽业务对象,只要是有能力的企业和机构都可以参与进来,以此促进物流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一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每次金融危机都会影响全球经济格局,而每次能最快摆脱经济危机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的企业或行业,都是善于迎难而上、锐意创新的企业或行业。

(二)创新发展的同时必须严格控制物流金融的风险

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一个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在迅速开展金融业务、探索开发金融创新服务形式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创新中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因此,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过程中,银行和物流公司应该尽可能建立基于互联网、统一并且规范的管理信息交换系统,将客户资料、信用情况、物流指令的执行情况、产品信息等一系列信息指标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实时跟踪管理,实现对风险的及时查控,同时在信息体系之上要建立风险评级体系,积极开发风险控制技术,针对指标和数据以及专业部门的实地考察、业务监管进行信用评级,并且事后备案,以减少风险,跟进物流金融的创新步伐。

(三)加强物流金融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根据国际物流金融发展实践来看,物流金融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的质押模式;中级阶段的担保模式;高级阶段物流业整合金融业的UPS模式,即物流企业通过建立银行分支机构或者与第三方合伙的形式涉足金融业务,并将其视为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差异化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的物流金融业务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外高级阶段的UPS模式在我国尚未出现,物流金融人才紧缺,把中国的物流金融业务向国外物流金融业务的高级阶段推进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物流企业要加强与国外培训机构的合作,通过短期培训、实地考察、跟班作业等不同方式和途径,尽快培育与国际接轨的物流金融方面的技术人才,努力促使中国物流金融业的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四)政府立法部门应加快制定和完善与发展物流金融相配套的各项政策法规

在我国,金融业属于国家特许经营,所有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必须局限于现有的金融监管法规框架,法律操作空间有限,如果将物流金融创新的原动力寄希望于我国商业银行,而不给予相应的政策措施,物流金融很难获得大的发展。相反,如果将这一使命赋予现行法律框架下的物流企业,则又违反了金融服务专属经营的限制,并且也可能由于物流企业的不成熟和不自律造成物流金融业务经营上的混乱,因此如何安排一整套好的政策法规,确保金融与物流既紧密结合又实现创新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莫智力,邵丹萍.物流金融发展模式探析[J].物流科技,2008,(8)。

[2]韩强.物流金融:实现三方共赢的物流增值服务[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4)。

[3]周明.物流金融的风险及价值分析[J].物流论坛,2008,(7)。

(特约编辑 王 馨)

猜你喜欢
物流金融金融危机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一粒米的价值
合作联盟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物流金融监管绩效FCE评价研究
“给”的价值
新形势下宜宾港物流金融的发展策略研究
小黑羊的价值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