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刚
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工作是教学,一个老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教书。只有教好,学生才能学好,这个通俗的道理是办学的硬道理。打造出一支能教、会教、乐教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建设的头等大事,搞好教科研工作是打造教师队伍的捷径。教师要先教,有了教学的真切的实践,然后再向研究层次发展,最后可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触摸到科学理论的内核,形成一所学校的教科研品牌。这就像一个名厨,起初只是小厨师,做着做着,厨房和菜谱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诱惑,对烟熏火燎的厨师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做菜成了艺术。他是带着一种研究的心情从事这项平淡的工作的,久而久之,一种菜系和厨艺流派便在自己的手中产生了。
一个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中阅读大量的教育科学理论,然后,逐渐地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让研究的行为一开始就伴随着日常教学实践,科学理论成了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有力工具。如果一个教师,工作一开始,就已经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这实际上就有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马达,动力强大,如果教师再将这些理论恰当地融汇在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教学活动中,那么,这个教师的教学一定会少走许多弯路。不过,日常教学实践才是理论的方向盘,我们必须克服脱离中学教学实践的理论泛滥和高蹈,一个夸夸其谈只有理论的教师只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他的价值还不如一个扎扎实实做教学实践而少谈理论的教师。理论是一块冰,如果遇到了合适的教学实践,可以化成一汪清水以至一个深潭。
我校语文组的省级教科课题就符合这个道理。刘德福老师从2000年开始就进行“读写结合、以读带写”的作文教学研究,2005年北仑区教科课题高中作文教学中“语言智慧和思维同步生成”课题立项,以至后来形成“文本摇动”写作教学流派,这个艰辛的过程是和作文课堂教学实践紧紧相连的,是和语文组的老师们深入钻研分不开的。科学规律是在丰富实践中产生的,否则理论就是空中楼阁,好看而不中用;而丰富的实践如果没有用研究的态度去总结、去概括升华,丰富的实践就会流失在碎屑平庸的教学实践中。
从“‘仿格作文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过程来看,课题组的老师们阅读了大量的理论著作,皮亚杰的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语言学、美学等学说理论,贯穿于整个作文课题实践过程中。让我欣喜的是,课题是在探讨一种能如阅读课一样可以一堂课一堂课地上,形成高中三年通盘考虑的作文教学模式,这当然是对学校教学最有用的东西。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是逐渐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的,而且最终认同率达到了90%以上,这充分说明“仿格作文”在中学写作课堂中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先认认真真地把书教好,再在教学过程中深入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然后,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研究,这条路子,应该是一种更快更好的教研途径。这适合一些具有专长教师的教研组。他们一边进行教书实践,一遍阅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规范化的教学研究,这当然会产生最强的冲击力。2008年9月,新学期伊始,我校就将在一个年级已经从事了三年的作文教学研究推广到全校,让形成一定经验的教育科研项目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风采。可以说,此次研究不但在实践上更加深入,理论上也更加丰富了。“仿格作文”这个题目,横空出世,一语道破了中学作文的天机。在时间如金子般宝贵的高中阶段,如何突破作文这个语文教学“瓶颈”,成为众多语文教师刻苦攻关的难题。将作文思路定在仿上面,这不是什么创建,而给学生在“仿”的过程中搭建切实可行的阶梯,让学生沿着教师铺就的道路一步一步地走向写作,这的确是我校语文组课题组的创新。看看每一次写作教学中教师精选的仿写例文,教师的下水作文,我就不得不佩服我校语文组的教师们构思的巧妙,用功的精深。这样一来,取得专家的认可和教学上的实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我还设想了又一个境界。我们有了科学的作文教学理论,也有了丰富的教学研究实践,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该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我更欣喜地看到,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们,已经思考着将“仿格作文”的课题向校本化推进。仿格作文专业作文本和仿写本的出现,既给仿格作文的课题形成了物化的成果,又让今后的作文教学实践有了可以驰骋的更广阔的平台。对于学生来讲,既拥有了一本精致的阅读材料,又能将自己的作品和这些名篇妙文融汇在一起,形成精彩的读写一体化系列,可以珍藏,可以温习回顾,应当是一件美好而实际的大事。这些校本教材是作文教学的平台,又是师生交流的纽带,如此丰厚的成果,不但让作文教学常规化、系列化,还必将带动我校教科研的发展深入提高。
还是回到题目上来,教、科、研,应该囊括了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所有内涵。无教的科研,是水中月镜中花;无科研的教,是死脑筋的牛,只拉车不看路。新时代的教师,需要有老黄牛的苦干精神,更要有欣赏月光和花朵的雅致心情。我们需要这样的教师,我们要办成一所汇聚教、科、研于一体的精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