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卫东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广东省得到广泛的实施,作为一所省一级学校,我们教师抓住机遇,主动创造条件,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一些感想,总结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探究意识
传统的自然科学教学强调教学理论,即注重教师如何教,教学过程着眼于教师的行为,其典型模式有讲演式、传授式等,教学往往重管轻导、重教轻学、重灌轻能,易导致学生机械地、被动地学习,极易发展成为“填鸭式”的学习.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目前素质教育对自然科学的要求.为此,在化学教学中重视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唤起其探究意识,让其爱探究、想探究,使其成为高素质人才,对教师来说,已刻不容缓.江海区为了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提倡学生进行自主的科学探究,举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笔者当时任高一年级化学教师,现在把这次活动的作用,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总结一下.
那年新学年开始,我们就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会化学.如果对课本的知识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就提供条件,帮助学生实现探索的过程.我们的活动有几项内容:写化学小论文,做探究实验,还有化学创意实验一百秒等.
一、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写出了不少好论文
众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了不少资料.有的搜集玉石资料,谈当今时代玉石收藏的意义;有的同学找到造成污染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有的找到了房屋装饰材料的资料,而且提出近乎专业的建议等等.老师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如
何查阅资料并用学到过的知识进行演绎推理,从一般结论得出特殊的新观点、新发现、新方法、新设想等.最后,指导学生运用类比思维将上述的特殊结论进行推广.这样,既提高了化学论文的质量,又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二、兴趣产生探究欲望,探究实验是不二选择
有的学生找到课题后,开始动手做实验.自己没有仪器的,申请到实验室做实验.并且把实验的现象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例如,有几位学生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其中的分析和建议很有意思.学生的实验报告如下:
研究原理:土壤中能溶解酸碱及盐类等各种物质,从而使土壤显示出不同的酸碱性,用蒸馏水提取土壤中的氢离子,然后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便可知道土壤的pH值.
研究目的:
掌握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
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测出土壤酸碱度从而作为改良土壤的依据.
在研究过程中体会化学实验的快乐.
实验材料:土壤、托盘天平、量筒、试管、精密pH试纸、硫酸钡晶体.
实验过程:
1.采土样:在均匀分布的8个待测点上离土层表面10㎝处各取1克的土壤,混合均匀,微热,研细后待用.
2.用托盘天平秤取5克土样放入试管中.
3.用量筒量取10毫升蒸馏水倒入上述试管中.
4.取极少量的硫酸钡晶体加入上述试管中,用塞子塞住试管口,用力振荡半分钟,然后静置分层.
5.用精密的pH试纸测定试管上层清液的酸碱度.
6.记录土壤的pH值.
7.重复称取土样数次,重复测量每次的pH值,算出平均值.
结论与分析:从实验结果来看,外海几个地方采回的土壤样品都呈酸性,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大面积的普降酸雨和不合理使用化肥造成的,而个别地区(如:清兰、东升、中路、东南)土壤酸性较强,是因为附近工厂较多,排出的废气及废渣基本呈酸性,还有是靠近马路,汽车尾气也会造成一些影响.
建议措施:在农业方面,提倡使用绿色有机肥或合理使用化肥;在工业方面,要严格管理工业三废的达标排放,及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加强对身边人群的正面宣传,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
在这个学生的探究实验中,学生对自己生活区域的土壤进行了测定,并且分析了产生土壤酸碱度不同的原因.为了让溶液沉淀充分,教师引导学生加入硫酸钡晶体.看到学生的操作开始不是很规范,教师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顺利地完成研究过程.在探究实验的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充实和快乐,同时也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又如,有学生对水果电池感兴趣,于是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实验,探索了不同水果对电流的影响;同一水果不同生熟程度对水果电池的影响;不同电极材料组合对电流影响;电极插入深度对电流影响等等.通过试验了解了影响电池的因素,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再如,有学生发现老师和同学多次做硅酸钠实验的成功率较低,于是萌生了一个问题,硅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胶体,与哪些因素有关?所以就申请到实验室做了这个探究实验.
分析与讨论:
实验表明硅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胶体与盐酸的多少、振荡次数的多少都有关(详见下表).试管①、试管④都不能生成胶体,而试管②、试管③、试管⑤、试管⑥均能生成胶体.
但是,其主要因素是振荡的次数,滴加盐酸的量的多少为次要因素.
结论:
首先,肯定了原先的假设:生成胶体与盐酸的多少、振荡次数的多少有关.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实验数据表明振荡次数多的试管很容易生成胶体,而不振荡的试管很难生成胶体[对比试管⑤和试管⑥(1)];盐酸过多或过少也不能够生成胶体(如试管①和试管④).
这个探究实验充分体现了学生探究的心理以及探究得到实现的过程.当然,为什么震荡次数多能产生沉淀,这还可以上网查资料进一步探索清楚.
知识和技能是探究的土壤,在学生的探究活动当中,我们发现了情感对探究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变为志趣,志趣可变为理想,理想可以成为探究的动力.实际上,探究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教师应赞扬由学生探究而得出的一切结论(尽管有的不正确),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学生所有的探究欲望和尝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和探究的愉悦,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当中,我们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是学校的实验条件、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和辅导教师的配置.这个条件得到了保障,众多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得到实现.软件是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引导作用.科学探究,重在探究,贵在引导.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自然规律的全过程中去,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包括独立思维的空间.同时,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展示学习能力、学习成果,张扬个性,使他们在展示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而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导想、导议和导练,点拨思维,要善于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这次活动,教师和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培养和促进.活动之后,我们的实验条件得到了改善,同时坚定了新课标的理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继续关注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自己的学生走入高校或社会,能把探究精神带到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改革和创新力量的生力军!
(责任编辑: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