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春
我国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随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合作学习已成为我国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备受广大教师的重视和推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数学学习小组的组建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小组的组建上要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在性别、能力、原有成绩、性格特征、智力差异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每个小组一般由4个同学组成,通常包括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一名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和两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并且确定好4个角色:组织者(本组开展活动的核心人物);记录员(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时员(确保本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记者(作为本组的发言人,活动结束后向全班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重新分组,根据情况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或按问题、兴趣分组,或按同质分组,或按异质分组.在座位的编排上最好以前后左右4人为宜,这样有利于随时的讨论.有效的学生分组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有目的和有准备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心所欲的一种教学方式.
2.教师应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要合理选择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探究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一课的时候,就个人的力量来说是没办法测量旗杵的高度的,于是我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课前准备一些小镜子﹑标杆﹑皮尺等测量工具,上课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要测量某些不能度量的物体的高度,比如旗杆,怎样测量呢?同学们开始讨论,要纸上写写画画,互相争论,场面热烈,每个学生都参与,经过他们的探讨得出了构建两个直角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教师再提出问题:“怎么构建两个直角三角形?并设计出方案.”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带着问题进行探索,得出不同的方案,有的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有的利用镜面反射.然后再让他们根据方案进行户外的实际测量.每个小组的同学就分工负合作,第一个方案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直立于旗杆影子的顶端处,其他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同学测量该同学的影长,另一部分测量同一时刻旗杆的影长,收集到测量数据后,大家再一起交流,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求得旗杆高度.第二个方案,利用镜子反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观测者,在观测者和旗杆之间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在镜子上做一个标记,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移动,直到看到旗杆顶端在镜子中的像与镜子上的标记重合,测量所需数据,根据所测的结果,运用相似三角形可得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从而求得旗杆的高度.户外实际测量后回到教室进行小组交流,进入小组汇报总结阶段,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寻求最优意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使学生体会到综合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性质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活动以及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去.
3.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
学生往往缺乏经验的技能方法,不能有效合作.因此,教师要重视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以实现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启迪的合作效应,常用的方法有:协商法: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自由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可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的时间.辩论法:在小组成员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由一位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成员以他的观点为中心,展开辩论;或者由一个小组陈述他们的观点,其他各组以这一组的观点为中心,进行辩论.这种合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多样化的思维碰撞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促使个性的发展.提问法:让学生面对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自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在不断的问题发现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模型,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分析重点,并作出自己的判断的习惯,要尊重别人,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补充自己的观点,敢想敢说,条理清楚,言简意明,突出重点等.
4.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合作
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讲“平面图形的密铺”一课中,先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图形能否密铺?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有三角形、四边形、正多边形,哪种图形可以密铺呢?如何进行探究呢?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合作,明确了要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各小组的同学分工动手动脑,把剪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和其他正多边形拼在一起.这样,学生是以“做”而非“听”或“看”的方式学习的,实实在在进行着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拓展了他们的多向思维,对提高自己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乐于去想、去做、去探索,思维才会越活跃.
二﹑合作学习的意义?
1.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技能
人际交往技能同认知技能、动作技能一样,应该在中小学得到系统训练.“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这句话恰恰表明,合作学习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目标.美国教育家阿姆斯特朗根据人的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最优的教与学方式问题.在这个理论中,他认为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的主要方式,应当是通过与他人交流思想,加强与他人联系与合作.由此可见,小组合作教学是提高交往技能的好形式.
2.合作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以往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个别学生接受提问或上台板演,其余大多数学生无法直接参与活动.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则大大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小组里每个学生都有更多发言与表现的机会,可进行更多的相互交流及评价,可以弥补班级教学制下教学的局限性.应该看到,不同的学生在心理现象、知识能力、思维习惯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对教师而言,合作学习恰好能弥补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产生的不足.教师可将全班同步划一的教学活动细化为小组中少数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为小组中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较多的机会.老师由泛泛地关注整个班级进步到关注每个小组,进而深入到小组中的个人,为因材施教创造较好条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合作学习的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他评小组评相结合.教师应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时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
1.重视过程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此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速度,完成任务的时间,讨论的参与度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及时通过自己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式,给予学生鼓励,这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和肯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这是对他们学数学的最大的宽慰.
2.加强自评和互评
在检查小组活动的结果时每个学习小组要分别汇报或展示小组活动的结果.这个过程是学生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一方面他们会再次接受教学内容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会对自己小组活动的结果的对、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按照老师提供的答案,到各小组检查,并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这不失为让学生参与评价的一种好办法.
3.突出个体评价
每个学生都有提高内在要求和搞好学习的良好愿望.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教师要突出对学生个体的评价.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某一个小组或某一个学生的有创意的答案给予特别重视,这是发现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培养个性的重要手段.而对那些平时成绩不怎么理想的同学更要采取积极的评价,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这些都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责任编辑:邓国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