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千峰
教学之所以称为一门艺术,是因为教学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的余地,学生可以像艺术家、音乐家、文学家和诗人一样进行艺术创造.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新的教学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笔者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下面笔者谈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和优势.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在进行新课的学习时,如果只是枯燥的讲解,或者是煽情的演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学习《环境保护》时,笔者引入多媒体,在屏幕上播放清清的河水、肥美的绿草、洁白的羊群、蓝蓝的天空,并伴有优美的马头琴声,响起《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曲.这时学生会陶醉,沉浸在美景中.然后,笔者说:“现在的内蒙古大草原却很难再见到这样的景象了.由于人们过度开垦、放牧、草场退化,出现了严重的土地荒漠化.”这时,再把播放画面转到一片黄色的土地,狂风吹起滚滚黄沙,暗无天日.这样,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的作用下,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产生共鸣,从而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和责任感.这样生动巧妙地导入新课,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愉快学习
生物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知识性强、范围广、空间大等.而学生却知识少、阅历浅、想象力差等.如只靠讲解是很难解决问题的,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解决了.如讲解“排泄”这部分内容时,“尿的形成”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个生理过程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很有难度.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肾单位的结构,同时用光标把各部分结构强化;关于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和流经肾小管后形成的小的肾静脉分别用红色和蓝色强化,以标志血液的变化;然后以缓缓移动的小箭头标志血管内血液流向和肾单位内液体流向,使学生能形象地感受到血浆中成分形成原尿、原尿形成尿的过程.另外,再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还可以穿插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液体中各种成分的变化.这样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分解了难点,使这一难于解决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介绍背景,扩大知识面
在学习某些知识时,需要了解知识背景.在介绍背景时,要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还要注意思想的渗透.但是,如果只是枯燥的介绍是没有感染力的.我们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使教的如鱼得水,学的津津有味,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学习乡土课程“飞蝗的灾害及防治”时,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早在公元前707年就有飞蝗危害的文字记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对治蝗工作非常重视;到70年代末,全国涝蝗区、湖滨蝗区、沿海蝗区都已得到改造,基本控制了蝗灾,取得巨大成就.再放一组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找到飞蝗区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在淮河流域,干旱与飞蝗会同时发生,如果前两年有涝灾,则发生蝗灾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有说法:“大水过后,必闹蝗灾.”引领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展图:水涝造成的荒滩、湿地,虽不利耕作,但其孳生的芦苇、杂草却为飞蝗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和良好的栖息地.还有部分地区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以及过度放牧、草场退化等不适当利用土地资源,都利于飞蝗的发生.通过对这些背景的学习及认识,使知识再现.同时,这些图片、文字、声音等教学手段的同时运用,使学生可以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接受教学信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他们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如学习“环境保护”一节,可通过媒体展示: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入外来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事例带来的灾害.又如日本的水俣病,伦敦的烟雾事件,我国科尔沁草原的沙漠化,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我国引入水葫芦造成过量生长.我们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这些告诉学生,让他们体会到自然界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仅要明确环保的目的,还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能真正把环保作为己任.在平时生活中能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的行为,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破坏环境必将毁灭人类自身.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以及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它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有效地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