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观念 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009-08-27 09:27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探究老师课堂

黄 春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倡导自主式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最大特点是以“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此,应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理解生物知识并掌握相应的生物技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逐步培养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证明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下面就生物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学角色

从师生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需从过去的知识的传授者中调整过来,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疑难问题的解答者;学生知识体系形成、自学能力提高的促进者,从而促使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1.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应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参与者,学生疑难问题的引导解答者.随着现代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知识,及作为现代人需要掌握的知识都不断增加,学生仅靠课堂上学的知识是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的.为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使学生能自主获取所需的知识.这在初中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根据多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根据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同时营造相应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学到知识,总结规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当然解决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应是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使其逐步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另外,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学生比以往更容易受到社会和网络的影响,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辨别各种知识、信息也显得非常必要.总之,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2.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基于上述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圣坛上走下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师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能力的大舞台.学生的言谈举止与性格皆成于老师,老师只有完善个性,方能得到学生的爱戴,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增进学生的学习.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会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思维是从疑问与好奇开始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因.要让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只要他们感兴趣,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了满足好奇心,他们禁不住要问、要听、要学、要看、要想.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所产生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激励呢?其关键的内容就是精心设计教学,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整个生物教学活动的起点.一个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一个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情景话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讲到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的时候,讲到有关“人类对真菌和细菌的利用”时,给他们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发酵过的牛奶能食用吗”?这是一个涉及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生物学现象,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们不一定一下子就能给出答案,需经过一连串的调查和探究之后才能给出答案,其实答案是很简单的,就在他们启动搜索引擎的时候,扑入他们眼帘的是奶酪.西方人经常食用的食物,其本身就利用牛奶的真菌发酵后,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这个真实的事例,能引发学生无穷的遐思.

2.分层要求,激活信心

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他们的教学也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此,在任务布置上,也要相应照顾到学生个性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探究活动必须立足与人的个体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对在探究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应及时予以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的表扬等,以培养他们的信心.对那些探究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不断调整其探究主题的深度和宽度,尽量给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时刻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起排除万难的自信心,把探究与学习当作快乐、轻松、充满着享受的心理体验,使学习与探究上升到学生的自觉行为.

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分层设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探究的本身,新的目标不断地出现,新的主题不断的生成,学生认识与体验不断加深,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应在充分尊重其兴趣、爱好的同时,在课堂上为他们的自主发挥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其探究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老师的选择均由他们自主选择;其活动的展示方式、活动结果的呈现形式,不作统一的要求.但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方向的界定和把握上,老师不能丧失其指导作用.

三、鼓励质疑,启迪思维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质疑是学生探究过程中反思的开始.质疑有利于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它能使学生学会在怀疑中探索,在怀疑中发现,在怀疑中创造.所谓质疑就是问题表现为理性逻辑的矛盾,方法的不当,表现为非理性的不安、焦躁等状况.

在一般的情况下,学生的质疑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往往在课堂上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课,甚至提出与老师观点相反的看法来.

2.在老师讲课的时候,经常“插嘴”或“反问”.

3.在全班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时候,常抓住某个“问题”与同学争论不休.

对待这些问题,老师不能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要认为某个学生在“耍小聪明”、“出风头”,更不能说他“目无师长”或“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秩序”而对他们加以斥责,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扼杀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天性.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你在学生面前丧失威信.

通常可取的做法是学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对诸如“插嘴”等质疑的表现,始终要持欢迎的态度,并及时地对他们的疑问做出正确的解释.众所周知,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当受到老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比如,我们讲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就有同学提问“老师,听说河马是鲸的近亲,是吗”?“为什么环境的变化鲸能进化成河马,而河马却不能再变成鲸呢”?经他这么一问,课堂像炸开了锅似的热闹起来了,有的却说“穿山甲是由鲤鱼变成的”.这么一来他们探究的范围在无形之中渐渐扩大了,生成了一系列的探究课题,从而大大地激励了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启动了创造性思维,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牢牢地把握住探究的主动权.

(责任编辑:易志毅)

猜你喜欢
探究老师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