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电林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标志.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国家进行新的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行者和推进者.如果教师改变不了思想,素质教育的推行也只能是空谈.脱离实际的推进素质教育也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本人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在此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观念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笔者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使教学方式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教改的过程,是在学校领导支持和教师共同参与下,同步提高的过程.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操作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分专题进行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式进行梳理、小结,及时反馈,并运用课改的理念,进行评析,教学理念能及时更新,教学方式得以转变.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大胆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
(二)提高业务理论水平
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因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完成所规定的任务.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在这里面,学生需要的知识和达到的技能,并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的.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探究知识不再是教师单纯的传授和学生机械的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来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和技巧,来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缘由.
高中生物的《课标》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够正确地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第二,能够运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第三,发展探究能力.在第一项能力要求里面,教师必须要熟练、正确的使用实验器具,知道如何采集和处理试验材料的方法,实验操作的步骤明了,熟练正确的绘图.在第二项能力要求里面,教师要熟练使用电脑,熟练利用因特网搜集生物学有关的知识,熟悉有关生物学的有关网站,熟练发电子邮件等等.在第三项能力要求里面,教师应该在第一项能力和第二项能力基础上,巧设各种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发展科学的探究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掌握生物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还要通晓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用好教室这块阵地,推动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在我国现行的国情下,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左右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在符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合理开展素质教育离不开教室这块主要的阵地.我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大约有20年的时间,学生的生活主要是在学校中的教室里度过的.高中的学习生活,是学生知识掌握最充实,又是最累的学习阶段.生物是高考必考的学科之一,又应该如何开展生物课堂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个没有目的的学习.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生命是怎样诞生的?为什么有其父必有其子?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等等.通过一些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课堂教学中注重过程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面向实际的、进行探究的学习环境,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操作、去试验、去讨论,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课堂教学评价艺术,需要教师方方面面无私的付出.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生命是物质运动的最好表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门学科,其思想方法、基本原理、研究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生物科学和数学、技术科学、信息科学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此外,生物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也是相互影响的.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统一的科学概念和过程,建立科学的自然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三)根据不同的章节和学生的实际,合理设计和运用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并不等同于每节课都使学生应用各种技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或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的章节中的知识,学生一点储备都没有,这时,仍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
(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作为一个学科教师,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期望自己的学生个个都立下学习生物学的志向,但却有可能也有必要在普遍提高学生生物学素质的同时,让一些热爱生物学的学生脱颖而出.普遍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在当今的时代显得非常的重要.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这里先说两个实例:
【例1】 据报载某农民因妻生女逼妻离婚不成,就用砂枪射杀其妻.这一酿成家庭悲剧的愚昧行为,显然是缺少应有的生物学知识.
【例2】 《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了四年多,但大肆捕猎、贩卖和宰杀珍稀野生动物的行为却屡禁不止.这一危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愚昧行为,同样是对生物科学的无知.
两个实例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学生物教育培养千千万万具备一定生物学素质的劳动者,比之于高等教育培养少数专门人才,具有更为深广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教育: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介绍生物学的概念、规律发展的来龙去脉,生物学事实的发现过程,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的生物资源等知识时,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的思想品德、人格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并由此激发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心态.让学生了解与生物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土地、粮食、人口等问题,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利益、关心地球的生存条件等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生物课本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的结构与机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人不能被动地等待淘汰,而是要主动地适应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中学生应该学会多种本领,增强耐挫折的能力,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
(3)培养学生勤奋、坚毅、合作的优良品质.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刻苦、自制的意识和品质;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4)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美育的内容上看,生物学可以进行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教育.生物是自然美的主体.如动物、人体外表的对称美;各种叶形、花冠的姿态美;动物(蜜蜂、蚂蚁)社群生活表现的和谐美;生物学上一些名词概念(如生长素)、规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学说(如自然选择学说)发现的过程体现一种严谨的科学美;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体现了社会美.引导学生投入到创造美的活动中去,如养鸟、护鸟、种花、种树、绿化美化校园等.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和广大同行共同探索,不断创新,走出一条在生物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