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杏容
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既受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品德发展规律制约,又要积极地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整个素质教育的灵魂。目前,多数学校尽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但是并未收到很好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有:
1.学校教育相当程度上存在着“重成绩,轻品德”的现象
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在日益多元化,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多元化,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氛围下,部分学校以升学率高低作为指挥棒指导学校的重点工作,有些学校不得不为了这个目的而忽视了德育,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身体素质明显下降。有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寒暑假安排孩子一天上几个补习班,学生放假里也得不到休息。这些都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同时,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主要是看升学率,家庭对学生的评价也是看学生的成绩,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中,学校、家庭、社会往往会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给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带来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2.学校管理模式传统化、单一化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完善和更新.新事物层出不穷。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他们对待社会现实问题的看法也趋于理性和成熟,他们有独特的见解和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他们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单纯的知识教育已不能正确地引导他们去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陈旧的教育理念已不能带给他们良好的教育效果,传统的教育模式也不再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已很难被新时期的学生所接受。
学校教育要突破过去的“硬管”“防范”的管理模式,转化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各种实际能力,要改变那种包办多,管得太死,指令学生行为的模式,建立正确的导向,形成多层次的管理,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构建生动活泼、有效的德育体系。
3.家庭教育没有当好学校教育的助手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在物质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在生活上放纵孩子的行为,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养尊处优的性格缺陷。有的家长只看重孩子的成绩,成绩高于一切,他们对子女在学习上十分严厉,在生活上过于宽松,教育态度的反差严重影响了孩子的个性心理发展,阻碍了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
现实生活中,单亲子女越来越多。由于复杂的家庭环境,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逐步养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学习过程中情绪变化大,遇到挫折很容易意志消沉,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对事物的敏感度过高,也容易酿成悲剧。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孩子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照顾或父母亲单方照顾。这些孩子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差和个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这些都给学校的德育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挑战。
4.学校德育工作中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脱节
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觉悟程度、认识能力、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存在着不同层次,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不一样,所追求的目标有差异。他们不愿接受训导式的教育,不喜欢空洞的、机械的说教,不喜欢接受乏味的抽象教育。采用固定模式的德育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也不切实际。因此开全校大会或开主题班会虽然能起到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通过时事政策的学习也能正确引导一部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这些还不足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忽视了个体学生的差异,就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辅导教育工作,就不能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应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有形式地开展德育工作,探究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德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要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摆正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关系,教书育人同等重要,不能厚此薄彼。同时,不断学习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研究社会形势对青少年的影响,借鉴、探索并总结新的工作方法,打开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2.建立学科渗透德育的教学体系
教学工作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学不能单纯传授知识,必须与育人结合起来。这要求老师有较高的品德修养,他们自身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学科教学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老师在课堂中注重把握教材,在教材中渗透思想品德、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学生在民主、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汲取知识,树立理想、信念,塑造美好心灵。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些老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可能会感染学生,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终身受益,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将是巨大的。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德育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德育途径,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有利于开阔眼界,获取新知,有利于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和调节,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的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很广泛,比如在清明节到来时,学校组织为革命烈士扫墓,缅怀革命先烈,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学习;五四青年节,共青团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倡导文明;国庆节来临之际,请英雄模范来校作报告;组织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积极向上的社会交往能力,爱国图强以及关心他人、回报社会的品德。
还可以进行科技兴趣活动,搞小发明、小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爱科学、肯钻研的优良品德。通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全员参与,教育的目的性明确,教育形式多样化,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陶冶情操,展现他们的人格魅力。
4.加强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有力助手和途径,是班主任精心组织和培养的结果。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交往、参加各种活动主要在班中进行,因此班级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和主体,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因此班主任工作复杂而重要。
班主任要抓好班级德育工作,应该想方设法建立健全班集体,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班风,组织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班级德育工作往往是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发挥其优势和作用的。班主任可以组织班集体每月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充分发挥每一个班级成员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班级德育氛围。也可以组织一些有益的班级活动,如歌咏比赛、篮球赛、演讲比赛等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力,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
但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按教育的模式如愿以偿地成长,因此班主任还必须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留守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个性突出的学生等等,一定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建立学生档案,不间断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促使学生向良好的方面发展。
5.家庭、社会配合学校德育工作,扩展学校德育工作平台
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社会发展需要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而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庭教育的好坏与社会息息相关,是奠定品德的必要基础。学校、家庭、社会是构成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会导致整个教育出现漏洞,使不良影响有机可乘,危害年轻一代的成长。
现代社会又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要求具有优良素质和各方面才能的人才,而目前的学校教育模式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一种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型的网络式的教育体系,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至关重要。德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和使命,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还要不断更新德育育模式,才能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