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业 杨振兴
提升管理艺术,是前提
1.管理而不是管束。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明确概念,自己是学校的管理者,虽然在人事上“管”着老师,但这并不代表着学校管理者可以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管束着教师,对教师的一举一动进行全程全方式“管理”。
2.服务而不是公务。学校管理者、校长要把学校管理工作看作是一种有意义的“服务”工作,其过程充满欢乐。而不是把工作看作是“公务”,犹如例行公事般。
3.支持而不是支配。学校管理者要支持教师一些合理合法的要求,做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者、鼓励者。校长尤其不要有高人一等的态势,对学校教师颐指气使,视之为“下级”“免费打工仔”,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4.引导而不是指导。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发展给予适当的引导。这里尤其要强调的是校长等自以为是地“指导”教师发展,还美其名曰“关心”教师。要知道,关心的是困难,而不是个人的思想。
发展教师素质,是基础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实施名师工程。学校要促使教师成长,为教师创造上公开课的机会。其次,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撰写论文、实施课题研究等。最后,培养一批教坛新秀、名师,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2.提升教师综合素养。首先,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工程,促使教师成长。其次,邀请专家学者开讲座等,引领教师成长。最后,强化师德建设,使教师都有一个与名校身份相符合的综合素养。
3.支持教师自主学习。名校应是学习型学校。首先,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学习。其次,开展读书活动,增强理论素养。再次,组建学习组,组内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发展。最后,为教师的在职学历学习提供方便,尽量支持教师脱产学习。
发展学生素质,是目的
学生素质是名校品牌的“试金石”。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素质呢?
1.大众教育,非精英教育。名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品牌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局限于几个重点班提高班。只有将教育受益面最大化,名校才有扎实的学生素质基础,长此以往,何怕学校不发展呢!
2.和谐教育,非随意教育。名校的教育是和谐均衡发展的,有一个长期规划。而不是随着形式的变化变来变去。名校教育的和谐在于师生都知道彼此努力的方向并为之而努力。
3.素质教育,非应试教育。要想创建名校,坚持素质教育是必由之路。一个靠着应试教育而出名的“名校”,其发展具有短期性,不能谋一世。要想名校品牌化,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4.创新教育,非普通教育。名校的特色在于创新教育,其教育是有生机的,而不是死气沉沉的教育氛围。名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自身实际实施特色教育。
形成教育特色,是根本
1、教育方法要新。名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采取新颖时尚的做法。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内容采取合适的方法。教育方法创新是名校品牌源源不断的源泉,只有教育方法适合学生,才能为学生发展乃至学校发展奠定基础。
2、教育过程要活。教师在教育时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根据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手段。在教育时,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反应,依据个体的反应随时调整教育手段。
3.教育内容要实。要想成为名校,必须根据上级安排和自身实际,制定长期性、有效性的教育内容,开展思想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爱与生命教育等等。一些有效的教育内容坚持下来,以取得活动的有效性。
4.教育评价要精。名校也需拥有一个有异于普通学校的评价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的教育评价机制,用这些精确的教育评价去衡量活动的必要性、时效性,能提升教育的目的性。
充实校园环境,是内涵
1.绿化的花园。名校不是一个零零散散的校园,学校应注重环境建设,其整体犹如一个花园,处处彰显绿色、时时感受绿意,师生在其中享受到一种愉悦的体验,而不是压抑的感觉。
2.净化的家园。名校应是学生阶段成长的家园。在这个纯洁、干净的家园里,学生无拘无束地成长,时时体验到学习、生活的愉悦,并为之认真实践。
3.美化的学园。名校应处处营造一种温馨学习的场面。在这个校园里,学生在津津有味地学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