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肿瘤的“持久战”

2009-08-26 11:03王一方
家庭医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论持久战缺点胜利

王一方

这是一个革命“波普化”、“艺术化”的年代,满大街的“切·格瓦那”装扮的青年,却不知那个遮胸头像的原型曾经是一位浴血丛林的“游击”英雄。不过,还真有汲取革命时代精神养料的人。某日,遇何裕民教授,相互询问“近期何为?”他郑重地告知在学《毛选》,更确切地讲是在研读《论持久战》。从他严肃的神情看,不像是“波普一族”在显摆。

何教授告诉我,他研习《论持久战》是循着肿瘤医疗的“战争思维”而来的。他从毛泽东的著作中读到了另一种“战争类型”:人的生命与肿瘤之战。70年前的那场抗日战争,早期敌强我弱,敌进我退,不能速胜的将领立即滑向速败亡国,悲观失望。毛泽东则力排众议,指出“只有战略的持久战才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唯一途径”。抗战必经三个阶段,失利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其中“相持”阶段最漫长,也最艰难,但在这一阶段里,通过不断地损敌益己,积小胜为大胜,弱者逐渐转强,所谓“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

针对肿瘤的“战争”也是同样。尤其是中晚期肿瘤患者,能扛得住连续放疗、化疗“大刑”的人不多,常常是病灶缩小了,人也形销骨立。因此,发现肿瘤不治疗是“等死”,而选择不恰当的治疗则是“找死”。求速胜,反速亡。面对肿瘤“犬牙交错”的病情.我们需要新的治疗观念,那就是要放弃以斩尽杀绝为中心的治疗观,放弃“速战速决”、“药到病除”的幻想,坚持以“持久战”为心理预期,以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中心,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宜的”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化疗、中医抗癌或姑息调养),选准机会。适度进攻。同时,不失时机地积极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培正固本,培育体内的免疫活力和器官协同能力,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存活期。

何教授感叹道,八年抗战,艰苦卓绝,终以中国人民胜利而落幕。在我经手的数百例癌症治疗中,大凡能悉心“相持”和“周旋”的病人,大部分也会突破“拐点”;即使不能取得临床治愈的战略胜利,也可达到最大限度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的战术目的。

我希望何教授将这份“感悟”告诉他的同行和病友,他笑着回答我,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癌症只是慢性病》,并允诺送我一本。我想,许多人都期待能读到它。

猜你喜欢
论持久战缺点胜利
创设学习主题,促成深度学习——以“从《论持久战》看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例
坚持就是胜利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跟踪导练(五)2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毛泽东《论持久战》是指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