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葬在红灯区旁

2009-08-26 11:03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小仲马红灯区茶花女

刚 峰

我一直以为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笔下虚构的人物,直到朋友告诉我小说中主人公茶花女的墓就在巴黎北部的蒙马特公墓,我才知道其实茶花女是小仲马的情人,小说《茶花女》也是根据其真实经历而写的。于是我决定亲自去看看。

初春的巴黎有些乍暖还寒,我和朋友乘坐地铁到了巴黎北部的蒙马特高地。蒙马特是法国著名的红灯区,三教九流都会在这里出没,走出地铁就可以看到象征纸醉金迷的红磨坊。虽然是下午,这个以夜生活闻名于世的地方却依然那么热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在红磨坊前穿梭,可能他们想在晚上花一百多欧元看一场刺激的康康舞表演。

茶花女的墓就在红磨坊不远处,这让我的思绪飘到了19世纪的巴黎,那个茶花女生活的时代。在小仲马的笔下,她出入高档社交场所,过着纸醉金迷、挥金如土的生活,如今她的墓就在这里,是宿命还是一种巧合?

茶花女墓上早已没有了篆花

走进蒙马特公墓,这里宁静而安详,和外面的喧嚣繁华反而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还有一丝寒意,但还是有很多人前来悼念那些逝去的人们。门口有一张公墓的地图。给整个公墓分区,并给一些名人的墓标了号便于寻找。我仔细寻找着茶花女的名字,“阿尔芳新·普莱西”,朋友已经找到了。我们按着地图迅速找到了15区,却怎么也没有看到茶花女的墓,只好问一位正在浇花的法国老人。

按照老人的指示,我们终于来到了茶花女的墓前。她的墓很朴素,呈正方形,花岗岩底座,白色的大理石碑。石碑正面雕刻着瓣瓣下垂的花朵图案,由茶花女姓名第一个字母“A·P”的花体字交织而成。碑两侧镌刻着同样的碑文:“阿尔芳新·普莱西于此长眠。生于1824年1月15日,卒于1847年2月3日。安息吧。”碑前放着一个小相框,里面是茶花女的一副肖像画。有人曾告诉我,茶花女墓前放满了茶花,而我却没有看到,只有几朵早已凋谢的花,显然已经放在那里很久了。难道人们已经把她忘记了?

情人小仲驰安息在这里

再往前走不远,是小仲马之墓。他的墓像一个小亭子,没有墓碑,底座正面端正地写着:“亚历山大·仲马”。可能为了和他的父亲大仲马区分开来,后面还加了“儿子”二字以示区别。底座上仰面躺着小仲马的大理石雕像。可能太多的探访者触摸了他的脚趾,雕像的几个脚趾头已经不在了。墓亭的天花板上写着墓志铭:“我的死比我的生更重要。因为生只是时间的一部分,而死亡却属于永恒。”我被他的墓志铭深深地震撼了,在他的墓前伫立了良久。

据说年轻的小仲马像书中的阿尔芒一样偶然地走进了茶花女的生活。1844年9月的一个晚上,小仲马在剧院与茶花女邂逅,对她一见倾心,怀着痛苦的热情迷上了她。小仲马试图把茶花女从堕落的生活中拯救出来,但他的财力显然使他力不从心,他只得承认自己的失败,于1845年给她写了一封信,要求互相忘情。这封绝交信写得非常动人,其中写道:“我不够富,不能像我希望的那样爱你……让我们彼此忘却——你是忘却一个对你说来相当冷酷的姓名,我是忘却一种我供养不起的幸福。……你那样聪慧,不会不宽恕我……”

茶花女无限哀怨,于1847年病逝,年仅23岁。然而,她却使那位怀着仰慕和同情,毫无希望但始终如一地爱她的人万世留芳。随后,小仲马发奋写出了名著《茶花女》,一举成名。

走出墓地,我又回到了喧嚣繁华的巴黎闹市,而墓地里的那些人和那些故事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猜你喜欢
小仲马红灯区茶花女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韩将清理百年红灯区
阿姆斯特丹颁布红灯区新法令
真实的高度
歌剧《茶花女》剧照
印尼政府关掉最大红灯区
茶花女柳依依
小仲马的分手信
真实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