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现代企业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并从构建现代企业体育文化的基本原则、现代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企业体育文化发展设计、企业体育文化的实施等方面来思考如何构建现代企业的体育文化。
[关键词]现代企业 体育文化 构建
作者简介:晏心平,男,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
前言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旧的职工体育模式已不能适应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且与现代的经济行为发生严重冲突,企业职工体育正面临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革。现代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和发展建立、健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现代企业体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组织文化,它既具有现代企业体育文化的普遍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体育文化的单一性不同,现代企业体育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文化的个性导致的是文化的多元,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企业体育文化,所以现代企业体育文化的构建要比过去复杂得多。但是,文化的“同时性”又反映出现代企业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时代精神,使我们从共性的角度来探讨现代企业体育文化的构建成为可能。
一、企业体育文化的内涵
企业体育有效地将体育文化的组织形式、内容体系、精神内核等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大系中,使企业与体育之间产
生了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企业体育文化。正如“文化”是一个具有深邃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的概念一样,给企业体育文化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也必须从其内涵与外延来把握它。
首先,企业体育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企业体育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实践,并在不断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例如,工间操就是结合生产劳动而创造出来的。
其次,企业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企业体育文化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都反映了体育文化本质属性,即“以促进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为根本目的,以身体形态、动作技能、口令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人类的运动属性”。同时,对一特定的企业说,企业体育文化与企业的管理方式经济效益、价值观密切相关,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体育场馆、器材、运动雕塑、体育广告及各种体育活动构成了企业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企业体育文化是指在一定的企业理念指导下,能集中反映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根本利益并与企业运行机制相适应的体育实践活动,是企业的体育物质、体育制度、体育精神等的总和。它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包括外显体育文化,如企业体育场馆器材、企业体育活动和企业体育赞助等;中层体育文化,如企业体育制度;内核体育文化,如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等。不同的企业,其体育文化的内容又有所不同,但总体概括起来可分为外层体育文化、中层体育文化、内核体育文化三个基本部分,由不同的具体要素组成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
二、现代企业体育文化的基本功能
企业体育文化的价值通过其不同的结构层面反映出,展现了企业体育文化独特的功能状态,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体育相比,现代企业体育文化在功能上体现出从深度到广度的多元化拓展,主要表现为:
第一、健身功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使受锻炼者达到身体、心理健康的目的是体育的基本功能。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保证。与传统企业相比较,现代企业体育健身功能的实现更表现为企业的自觉行为。这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论受到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员工体力劳动强度降低,脑力劳动强度加大,身体活动量明显减少,体育锻炼显得优为重要。
第二,生产功能。包括间接生产功能和直接生产功能。间接生产功能是指导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降低医疗保障费用,减少缺勤率等措施,从而相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直接生产功能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体育的重要特征,是指通过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科学管理,实现企业体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使企业体育文化具有了直接生产经济效益的功能,达到以馆养馆、以体育养体育的目的。
第三,沟通与凝聚功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员工从“单位人”加入到“社会人”,传统企业小社会的“围墙”被打破了,员工之间的交往、人与企业的关系出现多元化,企业呼唤一种新的价值观和向心力。体育文化对人的聚合、凝聚作用是无可比拟的,因为体育,喜欢足球运动的年轻人聚合在一起;奥运会使世界各国的人们为了和平、友谊和进步的共同理想走到了一起。可见,体育运动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交往能产生沟通。在运动中人们通过身体接触、相互合作、相互鼓励形式成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共鸣,从而改善了人际关系,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第四,激励功能。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激励着人们在公平、公正原则下顽强拼搏,实现自我超越和人格的升化,这与现代社会激励着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去努力奋斗,去竞争,去获取最大的发展是一致的。正因如此,体育的激励功能在现代企业里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企业的拓展体育训练就是运用各种体育激励的手段和方法来达到提升企业战斗力的目的。
第五,教育和导向功能。体育本身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体育教会人们生存、生活,培养人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企业体育文化能有效融入企业的理想信念、行动目标、规章制度和精神实质,集中反映企业和员工的价值观和共同利益,对企业员工形成无形的巨大感召力,促进企业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三、现代企业体育文化的构建
企业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握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按照科学原则、程序和方法进行。尤其要注意的是,一种特定的企业体育文化必须与企业的管理理念相融合,必须与企业精神保持一致。
(一)构建现代企业体育文化的基本原则
要构建一个特定的企业体育文化,就必须依据一定的科学原则。
1.目标原则。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目标管理是一种重要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它能有效的引导企业内部的体育文化意识和体育行为,能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主要包括总体目标、阶段目标、效能目标等。一般来说,企业体育文化的目标是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的,如: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凝聚力等。
2.适应原则。现代企业体育文化必须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必须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必须与企业管理方式相适应,同时还必须与企业总体文化发展协调一致。
3.共识原则。形成共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也是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没有共识就会失去文化的核心。计划经济时期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下,人们形成了体育文化的政治共识。如今,企业体育文化朝着多元化发展,更要强调形成具有企业个性的一种文化共识。
4.绩效原则。绩效是一项工作的结果,也是一项新的工作的起点。注重绩效的目的在于把人们的注意力从“过程”转向“结果”,避免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二)现代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有的企业是新创办的,其体育文化建设一切从零开始,而更多的企业体育文化建设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选择构建现代企业体育文化的切入点时,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解决企业体育文化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入手。例如:有的是企业体育文化运行机制的问题;有的是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导致企业体育文体投入不足;有的是企业员工体育意识不强;有的是员工健康状况不好,职业病突出;还有的是企业向心力不够等等,从解决企业体育文化面临的这些问题入手,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改变工作方式和方法、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体育行为,培养良的企业的体育文化氛围,这样就容易引起共鸣和反响,增强企业体育的功能和价值。
(三)企业体育文化发展设计
企业体育文化发展设计是在分析、总结和评价企业体育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体育文化发展的价值观、基本理念、发展目标、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规划和可行性分析。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文化的创新,脱离实际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缺乏创新性就不能反映企业体育文化的前瞻性,创新是发展源泉,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同时,还要注意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现代企业体育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但只有个性而没有共性的文化就不能融入到企业整体文化中去,不能融入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去;此外,还要注意设计的可修正性,在实际的运行中会有许多新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因此,企业体育文化的定格设计既要体现总的指导性,又要体现一定的灵活性。
(四)企业体育文化的实施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体育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在实际运动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模式,较为典型的有传统改良模式、企业与社区互动模式、俱乐部模式等。
传统改良模式:是类似于过去计划模式的一种垂直管理模式,企业体育工作不是在国家指令下进行,企业在组织形式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性,但在企业内部,仍然是在工会或企业主管直接领导下的垂直管理模式,形成一个垂直的扁平结构。这种模式具有组织严密、效率高的优点,缺点是缺乏灵活性依附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目前,许多特大型国有企业体育运用的是这种模式。
企业与社区互动模式:是指在社区的统一协调下,企业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实行企业和社区双重管理、协调开展工作。这种模式是与企业福利的社会化发展相适应的,具有节约开支、运转灵活的优点,缺点是组织实施更复杂、协调不好会出现效率低下的后果。比较适合中小型企业,特别是经济开发区的企业体育。
俱乐部模式:这是一种产业动作模式,是指企业体育本身按照企业运行规律来开展工作,将企业体育市场化,实现企业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它的优点是使企业体育具有了直接生产功能,缺点是有一定的市场风险。目前,许多企业正在进行这种尝试。
综合模式:在有的企业中,其体育文化的运行既实行了俱乐部机制,又有企业与社区的合作,形成了综合发展的企业体育文化模式,这主要是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出现。
总之,企业体育不仅需要构塑成型,更需要不断的巩固和提高,使其转化为物质力量、精神力量、现实生产力。因此,完善企业体育文体的保障体系是保证其积极、健康、向上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郭建平,李艳翎,社会转型期我国现代企业体育文化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2]贾梅芬,加强现代企事业体育文化重要性浅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