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文娜 陈志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型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由于中小型企业结构简单,职能细化远不及大型企业完善,但同时又是最迫切需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进而产生一个合理的可计量通用评价指数、从而让投资机构、银行金融机构等的风险投资、贷款等所缺乏的效益度量考核能够有所依据,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中小企业良久的融资难问题。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经济效益 审计
一、是否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和前提和重中之重
(一)中小型企业普遍的特点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流程混乱,这对经济效益的审计工作设置了无形的障碍,不利于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经营管理过程中各项费用的开支标准、企业的运转和资金的循环流动,会产生对应的成本、费用、效益。如果没有科学开支标准和程序,经营者随心所欲企业效益就无从谈起,经济效益审计也无从下手。如工资总额的构成,既要体现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又要体现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如社会保险费计列标准、奖金发放条件和标准,业务费、差旅费列支条件的审批程序等都应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在对中小型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过程中,要着重依据企业实际特点、辅助企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的折旧和摊销方法、比率的一致性。作为经济效益考核审计,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的形成要有统一规定标准,其折旧和摊销方法既要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设备更新换代的要求,又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计算,才能正确核算当期成本费用和效益,有利于技术改造资金的有效存储、利用和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三)存货跌价准备、坏帐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提取的一致性。以上各个准备金的提取列支在会计制度上有明确的操作方法,但在其提取准备金的确认和执行时就有很大的弹性,如何才能保证所提取的准备金既能真实反映企业当期的存量资产的质量,又能保证企业当期财务成果的真实性。所以企业特别是对被控股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完善以上各个准备金提取操作细则。否则,某些企业为追逐个人政绩而获得利益,而不顾企业持续科学的发展需要,人为少提或不提以上准备金,将严重影响企业存量资产质量和财务成果的真实性。
(四)财务费用中,借款(欠款)利息支出、利息收入确认的一致性。企业借款利息既有资本化的利息,又有经营性的利息。在此要探讨的是企业集团内部之间经营性或其他借款(欠款)利息支出或收入的确认。企业集团内的成员或关联企业,由于业务或资金周转所产生的借款或欠款利息,在会计处理中既可按权责发生制计算利息,又可按谨慎性原则计算利息,按权责发生制计算利息,作为债权人企业,可列入当期利息收入,减少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增加当期的本年利润,但在实务中有可能导致虚拟的资产,因为此项借款利息本身收回可能性较小,造成企业资产的虚涨,甚至流失(按利润提成奖励);而债权人企业按谨慎性原则计提借款(欠款)利息比较适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债权人企业按实际收到利息现金时,才结转利润。作为债务人企业来说,在无法偿还利息的情况计提此项利息,又是虚增企业债务,增加了亏损额度。所以在此方面应有明确的确认原则,才有利于财务成果的正确核定,双方帐务的债权、债务才能相符。
二、各项经济合同的审计,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环节
每个企业的正常运转,要靠强大的现金流量和有效的循环运作来支撑。企业经济合同是确认现金流量大小的重要依据,也是确认企业收入的重要依据,所以在经济效益审计中要强化对经济合同的审计。
(一)购销合同的审计。首先审核购销合同文本的真实性和购销合同主体的真实性,可采用函证或电话询证。其次审核购销合同标的额的真实性,及相关运输费用、交货地点、付款方式和期限等来确认收入、费用支出的金额。防止利用“形式合同”来隐瞒“实质合同”的现象。
(二)财产租赁合同的审计。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财产租出或租入是经常现象,但在其会计实务中的处理有无严格按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进行核算,有无按权责发生制对租赁合同中的标的收入如实全额结转利润,有无人为有意或无意将租赁押金结转入利润科目等,这些都是在经济效益审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借款合同的审计。企业借款用途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投资性借款,另一种是常规性经营周转借款。所以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应对借款合同实质性内容进行审计,区别其借款性质及其借款使用方向和使用时限,利息计提在会计处理中有无严格区分经营性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有无把资本性支出的借款利息记入当期经营性支出或是把经营性利息支出记入资本性支出,造成固定资产成本不实和利润失实现象。
(四)联营、分期收款结算合同的审计。对于联营合作项目合同、分期收款结算合同的审计,均应对其合同的合作对象、收益分成条款、结算方式与时限、税收支付责任等进行详细审核,才能正确确认当期收入准确与否。
三、结合各项审计财务指标、细化落实企业指标考核相关要素的正规化、良性化
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是由多个具体的指标所构成,主要包括综合性指标和单项指标两大类。综合性指标主要是资本收益率、社会贡献率和资产报酬率等。资本收益率是从投资者获取净利润的角度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社会贡献率是从企业向社会所作贡献的角度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资产报酬率是从全社会的角度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考核经济效益的单项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产值利润率、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材料利用率、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程度、设备利用率等,此外还包括上级下达或本级确定的关键业绩指标。
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与审计项目的目标紧密相关,过于简单,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被审单位的整体财务状况,但过分夸大复杂的量化指标在效益审计评价中的作用,并且试图建立一卡通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是不现实的。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应注意将上述指标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运用,防止片面地、僵化地运用这些指标。否则,便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信誉是生命,管理是核心,效益是目的。所以,我们在经济效益审计实践过程中,工作方法、思维方式要有一个转变,那就是内部审计要从事后的数字审核向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审计转变。以制度建设、制度执行审计促进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纠正,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审、帮、促”的作用,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管理信息。
参考文献
[1]《经济效益审计精要与案例分析》 李三喜,李春胜,徐荣才。中国市场出版社
[2]《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精要 》(第二版)尹维劼。中信出版社
[3]《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高岩芳,人民邮电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