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

2009-08-24 09:27翟玉强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创新型教学内容人才

翟玉强

在学校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多种方式和途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并借鉴一些先进地区的经验,认为学校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升人才培养规格,着眼于创新型人才。当今时代,学校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应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修养,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并将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修养与扎实的知识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创新知识体系;应该有对创新需求的敏锐预测和正确把握能力、较强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应该有自由发展的个性和健康的体魄,勇于和善于创新,能够克服创新过程中的各种挫折、困难和压力;应该有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真正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为人类造福;应该有在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国际视野,培养国际意识,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教学的薄弱环节,在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创新型人才是所有学校共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类型的学校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专门人才的使命,重点在于满足人才规模上的要求;担负着培养科学后备力量的重任,必须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2.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形成研究性学习。学校必须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近年来,国内外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密切结合自己的具体培养目标,鼓励教师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创造性、启发性和灵活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场信息革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信息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将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教育的信息化将成为新一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鼓励教师探索、开发新的变革性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程序、方法和资料,鼓励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学习机会、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料。

3.重视实际操作环节,强化动手能力。近年来,由于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市场机制的影响和实践教学体制的不健全,一些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遭到削弱,实验教学缩水,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流入形式,造成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2005年国际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发表的调查报告《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指出:2005年中国有310万名高校毕业生,是美国的2倍多,但只有不到10%能够满足跨国公司在实际应用技巧和英语水平方面的要求;中国每年有60万名新工程师“诞生”,比美国多出9倍,但仅有1.6万人拥有在外国公司工作的实用能力和语言能力。

创新型人才不是空洞的理论家,而是理论修养与实际动手能力兼备的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校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了根本改变学生实习难、实践弱化的问题,政府应该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依靠自身的优势和渠道,建立各具特色的校外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发挥和巩固学校和行业部门既有的联系,倡导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支持他们通过联合的方式,建立持久的基于企业的实践、实习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要考虑区域性分布和学科的布局,使之能够基本满足学生生产学习和社会实践的需要。

4.强调教学内容更新,形成平衡的课程体系。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心所在。从课程结构上看,我国教育课程仍然存在着过分专业化的倾向,加强普通教育课程,提高专业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水平,仍是今后改革的方向。在普通教育方面,要进一步扩充普通教育的范围,使之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三大领域,使学生对人类文化遗产有一个全面概括性的把握。同时,也需要深化和加强专业教育课程,提高专业课的质量,着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课程内容看,教学内容偏旧是我国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内容。

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高度综合化的趋势,科学技术将在不断分化的同时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即使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三大科学领域间也将出现相互整合的趋势。因此,重视跨学科教育成为各国学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国学校应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借鉴美、英、法等国学校的经验,广泛设置跨学科课程甚至跨学科辅修、跨学科专业。

5.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精神家园。加拿大著名学者、幽默散文家斯蒂芬·利考克曾经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和环境。一切他真正学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靠他自己的智力积极活动,不是作为被动的听讲者而学到的。”利考克的话向人们揭示了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环境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我国学校应以制度的形式鼓励自由,赋予学生以更大的学习自由和选择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创新和批判精神,使学生敢于质疑既有的结论,敢于面各学科发展的前沿;鼓励严谨治学、积极向上的学风,抵制学术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而密切的关系,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思想交流和密切交往中发展智力,完善人格,推进学说。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应通过共同的仪式、宿舍生活和项目小组、兴趣小组活动、重大事件研讨会、讲座、多元文化艺术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和联系,培育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创新型教学内容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