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09-08-24 09:27王青邦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性新课程

王青邦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在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渊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活动将趋向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对学生而言,交往和互动意味着主体型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创造型的解放。教师对学生学的引导,也应体现在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会的同时会学,以及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上来。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于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地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而学习责任即学习是谁的问题,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为学生的学习负责,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但是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学习是学生自觉的事情,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存、生活、生命、成长、发展、就业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明确了学习的责任,这样才能爱学和会学,进而达到学好的目的。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为了让学生学好,必须使学生好学。”孔子也强调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其好学、爱学是学好的前提。

二、指导学生会学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会学,必须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总结自己是怎样学懂、学会、弄通的思路和方法,再将这些思路、方法,经过积累、提炼和发展,形成学生各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会的同时,指导学生如何达到会学的目的。

1.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会学。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配合的学习方法,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培养,如果离开了教学工作,孤立地抽象地讲方法,不仅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反而会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好地学习方法和习惯。

2.培养学生计划学习的能力。有计划地学习就是要学生提出学习目标,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有了学习计划就能使学生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目标并实现自我突破,开拓自己前进的道路。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获得,而且还有方法的获得。教师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还要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时要考虑到学生自身基础、学习能力、活动时间、学科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因素。

3.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全方位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单元总结、准备应试等几个方面。做好预习是听好课的基础,可以带来好的学习效果,教师的任务在于提出要求,进行指导、督促检查,鼓励学生认真预习。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听好课和自学课,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前后衔接,使自己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形成系统。课后复习要求学生做到当天的教材内容当天消化,先复习后独立完成作业并有错必改。单元总结是要学生查漏补缺,全面梳理学习内容,进一步提炼知识体系骨架,钻研教材逻辑思路,提高思维能力。准备应试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总结、考核和评价,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掌握考试技巧,消除紧张情绪,认真审题并应试。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发展,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完成新课程的目标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主动地克服不足。其次要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多思多疑的精神。最后要培养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的习惯,既要充分利用时间,又要合理安排时间。

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创造性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时代要求。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那种把教学目的仅限定在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定知识内容上的传统教学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信息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时代水平和创新精神是当代和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德国教育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特在他的《创造力》一书中说:“现在中学、大学的普遍问题:学生钻进象牙塔,没有自由想象的余地,知识仅限于所学的专业方面,创造能力差,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谈不上,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目前,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样子,而社会需要的人才则是另一个样子,即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培养富有创造性的、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各种人才,才是现代教育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2.创造力是学生学习中最终要取得的能力。创造力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终要取得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就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通过抽象和概括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思维活动。这些思维活动往往带着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思维达到对新事物或新真理的认识,解决一些前人或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因而表现出独创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具体目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新课改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教育事业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学生学的引导要引起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教师要摒弃在教学中只重视教法设计而忽视学法指导的做法,要从多方面、全方位、深层次地对学生的学进行管理和引导,使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同时又掌握了方法,这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猜你喜欢
创造力创造性新课程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