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显
体育课和田径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如果在教学中发生了意外事故,就违背了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在中学运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杜绝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在田径运动教学中,产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课的组织不严密,场地、器材检查不细致和布置、使用不合理,练习的技术方法有错误,运动量过大身体疲劳、练习难度大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和组织性、纪律性差以及学生的着装不合适等(尤其普通中学存在的一些现象)从而造成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针对上述原因,应采取一些措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一、加强安全教育
把预防伤害事故建立在有正确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在田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安全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真正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将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不得采购和使用质量低劣的体育器材,对运动场地、器材经常进行检查,保持运动场地平整和清洁,合理地划分活动区域和设置警戒标志,创造安全良好环境。投掷标枪、铅球等危险区域要严格防范学生擅自出入。
二、预见性
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在教学训练
中,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的水平,充分了解教材中的难点,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环节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
三、课前准备活动
教师应在上课前提前到达运动场,检查场地是否平整、器材是否牢固以及场地器才布置是否合理等。同时课前还要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利于跑、跳、投等动作练习。杜绝由于场地器材和着装上存在隐患造成伤害事故。
运动量要合理。如果课的运动量太小,锻炼后对身体各器官影响太轻微,这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如果运动量过大,学生过分疲劳,一方面影响健康,另外也使恢复过程延长而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因此运动量一定要合理。当然还要根据不同项目而有所差别。注意课的组织。课组织得好,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如投掷时组织不好就易出伤害事故。在进行器械体操等练习时,还要加强保护措施,预防脱手受伤。注意衣着鞋袜。上体育课衣服要合体,不要穿塑料底鞋或硬底鞋,衣袋中不要装钥匙、铅笔刀等硬物,以免意外发生。
上课时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随时注意集中学生参加练习的注意力,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练习。对违反要求和纪律,有发生外伤事故的可能性,要立即纠正,甚至暂时停止练习。
四、循序渐进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健康状况、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切合实际和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运动量等。在严格要求学生完成练习的同时,还要观察学生练习时的身体疲劳程度,反映、及时调整体力较差学生的运动量。要遵循田径运动练习的安全常规练习。要保证跑道地面平整、没有凹凸度平、石块及其它多余杂物,按逆时针或按备课规定的方向跑进,障碍物或栏架要牢固稳定,使用终点带时,高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不要把终点带缠在柱子上。同时,要把练习的顺序、两人以上同时跑时的间隔距离、跑完后的返回路线等要向学生交待清楚。
五、严格课堂常规
1.开学第一节体育绪论课上,教师就应向学生宣布课堂常规,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对常规中的具体内容,要求讲解清楚,使学生自觉执行。如:投掷项目,应做到令行禁止,跳跃项目应注意缓冲等等。
2.通过严格队列队形,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培养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良好习惯,提高课堂的实效,从而减少学生违纪而发生的伤害事故。
3.随时观察,善于发现,在学生违规前及时进行教育。通常事故出现前都有一定的预兆,或争强好胜,过分加大工作难度;或练习时不认真,注意力分散;或善于表现自我以引起同学的注意等。所有这些教师不仅在落实教学要求时及时性地进行个性化教育,抑制事故苗子的产生,在疏导教育中,及时调整学生的情绪。对好的行为要当场给予表扬,对不良倾向,必须严肃批评,及早杜绝伤害事故苗子的出现。
4.培养学生认真看、细细想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新动作的传授时,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认真看示范,了解动作的过程。在仔细模仿中揣摩动作要领。认真研究学生的展示动作,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技术动作的改进,以便使自己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避免不必要的意外事件发生。
5.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落实重点。学生性格不同,必然训练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性格活泼好动的,(外向)在动作上掌握就较快。因为他们善于表现,但技术不完善,为此教师一定要注意他们的练习并开展讨论和辅助性练习,使他们技术趋向完善。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动作相对掌握较慢或掌握不好,在练习中过于拘谨,动作舒展不开,有时又有怯场心理这样的学生,易产生伤害事故。因此这类学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群体,而且应视为关注的重点。
当前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实际问题,如学生人数多、场地小、器材少,给我们教学与训练带来很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努力去完成教学工作,要学好理论知识,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完成各项任务的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大胆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与训练水平,更好地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