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才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配以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提出各种启发式问题,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提高新课导入的效果,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例如:学生容易混淆“面积”与“体积”这两个概念,尤其对体积的理解模糊不清。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体积”的概念,首先拿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装同样多的水,让学生观察到两个玻璃杯的水面是同样高的,然后在其中一个玻璃杯的水中放入一块石头,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看见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发现放入石头的杯子的水平面高了,教师追问:“放入石头的杯子的水平面高了是不是因为杯子里的水增加了?”学生马上否定。教师又问:“那是为什么?”学生抢答:“老师您放的石头占地方,把水挤上来了。”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的建立已进入状态。老师又拿出一块更大的石头放进杯里,学生马上发现第二杯的水平线超过了第一杯。老师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答:“第二块石头比第一块大,它占的地方就大。”经过这样导入后再讲解,学生对体积的认识和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二、创设美育情境,让学生爱上数学
单调的数学符号、枯燥的数学公式、无味的教学内容,正是这些构成了数学大厦的美丽与壮观,其实它们蕴含了一种哲学的美,一种朴素的美,一种理性的美。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学中的美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图形美,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他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让教学内容活起来,动起来,赋予数学以美的生命,美的内涵,让学生从数学的显性美提高到对数学隐性美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受数学美。比如:栏杆的造形,房子的造形,体育器材的造形,服装的造形,头发的造形,家具的造形……等等,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图形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去发现,去创新,从而
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产生的故事等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喜欢听趣人趣事,在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足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既使学生可以了解丰富的数学历史知识,又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去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与探索精神,从而促进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比如: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棋盘上的学问”,目的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当指数不断增加时,底数为2的幂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文中提出的问题,也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主动去探索、去求知,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就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爱上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游戏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探索未知领域,寻求客观真理,从而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了发现者与参与者,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如在教学“球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又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逐渐爱上数学。
五、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强化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理解的目的。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去解决,因此我们要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比如,洗衣机用什么程序运行有利于节水;超市的营业额如何计算;盖一坐房子需要多少水泥、石子、砖头、人工等等,这些都需要用到数学。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又如,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六、创设导入情境,让学生爱上数学
在数学课堂导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可以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有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他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中,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能力是数学课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教学第一线,老师们有很多合适的教学方法,作为同行,我们不妨互相交流,取之所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教学成绩,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