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探索

2009-08-21 07:35阮彩伟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长城协商课文

阮彩伟

21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已尤为重要。而作为小学基础学科的语文,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现在的小学生接触面广,信息量大,求知欲强。他们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上课以师讲生听、师问生答,重情节分析,轻语言训练的教学模式不再满意,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往往一堂课后,学生没有收获。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从尊重和发扬小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精神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课堂上实行师生“协商”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重视知识技能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让他们尝到“学有所得”的成功之喜。

一、“协商”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协商”教学是以主体教学为指导思想,以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协商、专注、探索和反省的教学实践。它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实现。

(一)协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被动,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课堂上,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主动、高效地学习。所以,教学前,教师就要向学生了解:对所学内容已经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了解,你感兴趣的是什么?然后共同协商学习内容和重点。若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刚好符合课文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毫无疑问,学生十分乐学。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距甚远,则需教师说明事实,解释为什么以及要求是什么,尽可能使师生对教学内容、重点达成共识。当然,教师也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到他在教师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感到教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使他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同时通过协商,他认为上课的学习内容或学习重点正是自己想学的和感兴趣的,于是,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我在教学《万里长城》一课时,先用简洁的语言介绍长城的伟大后,接着对学生说:“对于长城,你们已不陌生,从电影、电视上早已目睹了它的雄姿,了解它的一些风情,现在请说说‘你对长城知多少。”这时,学生就尽量搜集心中对长城的有关资料,可大部分都是零星的材料。于是我又问学生:“那么你是否很想了解长城?最感兴趣或最想了解长城的是什么?”学生纷纷说想了解:长城是怎样造起来的?长城的长、宽、高到底有多少?有多雄伟?长城的历史有多久?为什么要造长城……学生的求知欲高涨。于是,我就趁机要学生初读课文:“看看课文能否解答你心中的疑问。”学生带着这样的求知欲,很快了解了课文大意(课文主要介绍了长城的雄伟、历史和施工情况),余下的疑问,老师适当加以讲解或留待课后学生自己去查阅各种书籍在下节课时交流,并对学生说:“这堂课就先具体学习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有关长城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协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内容达成一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二)协商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确定了学习内容,接下来就是如何学的问题,即采取什么学习方法,也是通过协商,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著名教改实践家魏书生常在课堂上征求学生的意见:这课书是同学们自学呢?还是教师讲?是详细讲呢?还是讲得简单些?采用什么方法讲最适宜?……这就是师生之间在教学方法上的协商过程。经过协商,学生明确了最合适自己的教学方法。学习过程不再是盲目地回答教师的问题,已自觉、主动地把学习方法应用于课文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课文《南泥湾开荒》一文的第六自然段是明显的“总一分一总”结构的段落。对于这种结构的段落,学生已经熟悉。于是我就征求学生的意见:学习这一段是否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都表示要自学。于是,我又问:“那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学呢?”学生之间稍加讨论协商,很快确定了几条学习方法,我通过检查,发现学生基本上已掌握了该段的学习内容及其学习方法。所以,“协商”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意识和观念,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重视训练,提高素质

通过协商,给学习者带来最佳的学习可能性。但语文素质的提高,还必须靠课堂上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如何通过语文课的课堂训练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呢?

(一)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上的教师好比是教练,而学生则当是运动员。在学每一技能前,教练对运动员提些简单的要求和做些示范动作,是必要的。这样,才会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率。所以,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很重要的,否则,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高,也会有盲目或走弯路的过程,从而事倍功半。那么,教师如何当好这个“教练”呢?

首先,教师要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教材是教学所用的材料,它是以一篇完整的课文形式提供给我们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教学生学习课文中所有的知识,只能根据既定的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的“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怎样选择寻求呢?总的来说,是要根据学年段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读写训练项目,在课文中选择言语表达上具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句词和段落)。选择好“例子”是件不容易的事,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在把握课文的言语特点上下一番苦功。

其次,教师要设计好训练过程,组织训练活动,指导训练方法,反馈训练结果。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训练有序而高效地进行。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能力的获得并非靠教师传播,而是在学生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确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此,须保证以下两点做到位。

首先,训练的时间到位。学生只有在充分足够的时间里通过自己读书、独立思考、个体练习和讨论中参与全程教学,才能切实掌握课堂上的知识技能。一般来说,一堂课40分钟,学生的听、说、读、写要保证25分钟左右。

其次,训练过程和方法到位。要让学生懂得某项能力获得的过程和方法,这样才能使他们所掌握的技能能举一反三。如感情朗读要先体会人物感情,方可确定抑、扬、顿、挫的读法。

猜你喜欢
长城协商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背课文的小偷
守护长城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