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点滴谈

2009-08-21 07:35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练笔批改真情实感

黄 艳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其现状不容乐观。学生不愿意学,将作文视为“畏途”之人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广大教师都在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试图将学生引上快乐作文的康庄大道。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多个角度对怎样写作文做了详细的阐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关键词:作文教学 阅读 真情实感 练笔 批改

作文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面对一个作文题目,学生往往不知道要写什么、该怎么写,搜肠刮肚写出来的东西也未必契合题意,直接导致考试时作文分数不高,由此学生更加不想写作文,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会提高甚至还会下降。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才能使学生乐于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一、扩大阅读量,增加知识积累和储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这样在写作中才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内容丰富,才能有一定的文采。而这大量的知识从哪里来?从阅读中来。可以说大量的阅读训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古人所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都是这个道理。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就是千篇一律,语言程式化,词汇匮乏,毫无新意可言。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平时读书太少,语言词汇和素材积累都比较少,导致思想僵化,没有创新,写不出真情实感。要知道,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以丰富的词汇和充实的素材为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广泛涉猎课外读物,并且对经典著作进行有重点的精读。阅读实际上是个语言习得和知识积累、思想沉淀的过程。通过阅读不仅可以积累词汇,还可以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升华思想。作品有无思想性,是决定其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中学生涉世未深,人生的经验和历练都很少,其作品的思想性主要来源于阅读中的感悟,而大量的阅读可以促进中学生思想的升华,道德的提升,可以促进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及成熟,促使其写出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高质量的文章来。如2005年的一篇高考优秀作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从这篇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阅读面非常广:庄子、沈从文、米兰·昆德拉,古今中外都有所涉猎,而且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择其精髓,概括言之。名言警句信手拈来,妙语哲思层现叠出。所有这些,无不得

益于作者平时大量的阅读。

二、联系生活实际,认真体验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把文章写好,就需要有活水源头。源头何在?在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中,在学生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中学生虽然涉世未深,但他们也是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之中,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个性、有思想、有独立见解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烦恼,对社会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这些观点和看法与成人世界的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可能不太一样。如果以成人世界的价值观来要求学生作文的思想性,那么学生们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大、空、假、套”,没有真情实感,只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说到伟大就只能是母爱,说到奉献就只想到教师。因此,我们要摒弃这种弊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课本上的名家大作中走出去,深入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使作文之源头活水不断地流出。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去观察生活,去体验生活,对写作对象及其有关的事物作观察、记录,千方百计地挖掘学生自己的情感,让学生使用自己独特的语言,然后在课堂上限时完成。这样,学生有了生活的基础,有了自己的感悟,就能用“我笔写我心”,写作时就可以言之有物,下笔千言,蔚然成篇。

三、多练笔,经常写

有了大量的阅读基础,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是不是就可以写好作文了呢?不是。大量阅读、体验生活从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写作水平提高的关键是在有丰富素材的基础上多写多练,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技巧和能力。就好像是工匠建造房子,只具备了建房子的理论和材料是不行的,必须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建房子的技能技巧,并最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所拥有的材料建造起漂亮的房子。学习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经常练笔并反复修改、反复实践,学生的文笔才不会干涩,思想才不会空洞,才能做到文从字顺、言之有物,日积月累下来,文字表达就会得到质的飞跃,形成基本的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才能真正写出好文章。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多做一些小练习,写一些小练笔,一个片段、一个对话、一段演讲、一个描写、一篇日记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将平时所积累的写作素材和好词佳句运用到写作中来,这样可以将某些优美的语言、精彩片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写写下水文。有学者提出:习作是从模仿学起的,也就是起初不会习作,模仿多了,也就运用灵活了。中学生理特征之一就是善于模仿并需要模仿, 模仿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性质之一,学生初学习作更是需要模仿。而且最喜欢模仿的就是自己老师的文章,因为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长,彼此比较熟悉,下水文中所写的人事物景都是学生所熟悉所感兴趣的,因此可以直接走进学生的心灵,写出学生的心声,与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因此学生对教师的下水文更感兴趣,会激发他们强烈的写作欲望。

四、改变传统的批改方式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就是教师给打一个分数,写上一些大概的模糊的评语,学生虽然知道自己的作文写得不

好,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改。这样的批改方式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批改方法:

(一)教会学生自改。叶圣陶先生说“要使学生能自改其文”。 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重视自我修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曹雪芹,一本《红楼梦》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大家尚且如此,初中学生更有必要进行自我修改。在教学生修改作文时,必须严格要求,强调修改步骤。另外,可教给他们运用符号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让学生动手互改。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把不同素质的同学搭配组合,并规定好修改要求。要求每个学生对每篇作文都拿出修改意见,大家讨论后给每篇作文写评语。写评语时要多看其中的“闪光点”,对缺点、错误要注意评语的措词,要重在鼓励,使有关同学容易接受。

(三)教师面改。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改。”可见面改的重要性。当面批改作文,形式灵活,针对性强,便于因材施教,也可密切师生关系,增强感情。但是因时间精力有限而不能常用。

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并非一朝一日之功,而要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地锤炼。正如毛泽东所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要想写好作文,只有抱着认真的态度,以正确的方法扎扎实实地不断练习,才能写出好作品。

猜你喜欢
练笔批改真情实感
浅析初中英语“零作业”批改
精雕细琢成美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