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芹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也作为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而传统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听讲、啃教科书,课下完成作业,最后通过考试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手脚,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学习上的兴趣和动力。长期下去,学生必定产生厌学甚至弃学的现象。这在数学这一学科中相当明显,因此我们必须要建立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新的学习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与师、生、教材的互动中进行学中做,更要在问题情境的探究、合作互动中进行做中学。
一、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自学自练、自得自悟、自评自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只有通过自主学习得到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成为自身的技能、才能在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技能和方法。有的教师经常抱怨给学生讲过多少遍的学习方法学生还不会运用,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真正体会这些方法,没有自主地去尝试和运用,也就没有真正成为自身的技能。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询问、答疑、诱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独立自由地进行阅读、整合、得出结论,从而单独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这样我们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品质,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使他们逐渐地把学习当成乐趣,当成享受,越学越想学,从而让学生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二、探究性学习
数学学习是一个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而我国的数学教育还很多停留在算数教育的层面,大量的、机械式的反复训练造就了中国学生超强的计算能力,同时也扼杀了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和创新的灵感,势必影响到我国数学界的发展,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探究性学习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机会。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内容,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诱导方式,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数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
定坚实的基础。
三、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学习内容结伴、结组、结群进行和谐互动学习的方法。合作与交往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人的素质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历程。即使是同一学习内容,同学之间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也存在着差异。教学中我们如果善于适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交流学习方法,并营造合作协调的民主氛围,不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找到自己位置,获得自身价值的肯定,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评点他人观点,接受他人意见;还可以使每个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延伸学习过程,促进自己的学习在“求异”中“求佳”,同时利用“学习场”进行合力攻坚,在整体突破中也提升了各自的自主学习的水平。
四、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对亲身经历过的事实(包括做过的事情,解决过的问题,发生过的现象等),进行反思、回味、评价、探究、提炼概况的学习活动方式。其目标就是要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品味、自我调控、自我领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在科学教学中的最好方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为经历的独特经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努力使体验转化为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而传统教学模式过多地强调概念、结果的掌握,却忽略了学生个体情感、体验、领悟等心理过程。教学的结果只求知识的复现的正确性却忽视了人的体验能力,这就造成了学生与现实的距离太远,也会使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所以现今的教学需要体验性教学,体验性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体验性教学是学生内部潜在性的内化过程,他是任何别的学习方式都不能替代的。
以上几种学习方式各有各的目标侧重,各有各的运用环境,各有各的特点和品质。有时这几种方式结合使用,以某种方式为主,有时单独使用。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善,首先要知道有关学习方式的品质特点、使用时机,只有这样,才能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选择,高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