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混合声的训练

2009-08-21 07:35王彦方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学前教育应用

王彦方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时起点低,程度差,在声乐课上很多学生存在真声唱上不去,假声唱不下来,经常出现跑调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采用“真声假唱、假声真唱”的混合声训练。混合声具有明亮、清脆、流畅、甜美的声音特点,它始终保持在高位置上的感觉,上下声区贯通。经过这种混合声的训练,学生可以尽快地把声音解放出来,并可拓展其音域、加大其音量、美化其音色,大大增强声音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教学 混合声 应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中学时几乎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声乐训练,所以入学时起点低,程度差,在声乐课上很多学生存在真声唱不上去,假声唱不下来,真、假两截声分开或真、假声交叉打架,经常出现跑调的现象。而这种纯假声的歌唱(也包括纯真声(大本声)或真、假两截声音)恰恰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较为明显。这种情况造成了音域没有得到理想的扩展,声音听起来明显挤卡、苍白、虚黯,没有穿透力,给声乐教学带来了极大障碍。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为此曾感到非常苦恼,这也是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师生共认的老大难问题。我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讨,感到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改变原始的真声和假声,使得真假声较好地结合在一起。我认为有一种方法对解决这一问题有着较为明显的优越性,即混合声的训练。混合声是真声和假声的混合,它既有真声结实、明亮的色彩,又有假声柔和、圆润的高位置。这种声音上下自如统一,音色甜美明亮,给人以亲切真实的美感。它不存在由于换声而出现的音色不统一现象,又克服了真声唱不上去,假声唱不下来的困难。我既是学习这种“唱法”的实践者也是受益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深入研究,感到混合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有着一定的科学性和使用价值。尤其是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声乐基础薄弱,是解决他们上述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混合声指真声(声带的全振)和假声(声带的边缘振动)两者混合的声音,恰恰是这两个机能的混合,我们才获得了宽广的音域、明亮、清脆、流畅、甜美的声音。由于它具有真声色彩,比较接近我们的语言,容易吐字清楚,声音上下贯通又比较方便,所以我在声乐教学中经常采用混合声的训练,常采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用哼鸣唱法体会假声的位置

哼鸣唱法是初学者乃至学习有成者练声的极好方法,是获得声音高位置的良好手段,有利于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效果。这种训练非常必要又容易掌握,练习哼鸣时要注意:身体自然站立,肩、胸、脖子、后背自然放松,吸进适量气息让上腹部稍稍撑起,下腹部向内、上收,舌头自然放平,舌尖轻靠着下牙根,下腭和颈部肌肉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哼唱时呈微笑状态,上腭向上提起,下巴放松,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找哼鸣焦点,哼在“气上”,嘴巴可以自由张合,这样在咬字时会不影响声音的高位置。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在音阶的训练上采用下行的音阶,一般说来下行音阶要比上行音阶容易找到假声的位置,气息比较易于控制,声音容易哼得连贯。音阶下行第一个音较高,发声器官的肌肉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随着音高的降低,肌肉随之逐渐放松,而逐渐放松比逐渐紧张要容易控制。初练时在自然声区练习,不要哼高音,因为哼高音对初学者来说极易形成喉头上提,造成声音挤压。哼鸣是哼出来的,不是唱出来的,声音应无任何振动感。用深的呼吸支点,轻轻推出气息,音量不大但很松弛、很集中。

练习哼鸣时,方法一定要正确,如若不正确,发出的声音又紧又僵,带出来的声音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哼唱正确了,带出来的声音才会好。检验哼鸣的对错,可以在哼鸣时看嘴巴能否随便动作,而不影响声音的进行,如若不

影响,就说明方法对了。这样,用哼鸣方法练唱时,嘴巴在做咬字动作和做表情动作时,就不会影响声音。

二、用“假声的位置真声唱”来混进真声色彩

假声位置真声唱就是在欲发假声的状态下真声唱的唱法。最能体会高位置的声音是假声,唱假声的时候,喉咙一般都是打开的、松弛的,气息也不僵,上下容易连成一条垂直的气柱,所以声音比较柔和圆润,通畅统一,演唱也相当省力。根据假声的特点和音色,可以在保持假声演唱的状态下把声音放出来,以增加声带的张力,并掺入真声成分,就会形成明亮圆润的混合声效果,同时音域也得到了扩展。

也可以这样理解和体会,就是把假声放大,变成明亮有力的声音,但一定要在不改变假声的歌唱状态下发出声音,使所有字都统一在假声的位置上转换。字的转换动作要小,而且每个字都是在相同感觉下转换的。同时也要与气息配合好,保持气息深度,否则声音就会发虚,反而放不出声音。注意假声与呼吸的关系,使用假声位置的练习,一般从上向下练为合适,因为高音容易找到假声位置,从上向下,保持位置来带声音,一直唱到低音时仍然是假声位置的感觉,加上气息的配合,便能得到混合声的效果。

母音是语言和歌唱发音的主要因素,因此,唱好母音对于歌唱来说非常重要。声乐训练的母音是a、e、i、o、u,这些母音的发音有宽有窄,有暗有亮,位置有前有后。为了使歌唱得发音统一、音色统一,符合我国观众欣赏的要求,而且便于咬字,在教学中,我采用混合母音练声收到明显效果。

混合母音,也叫母音变形唱法,即在一个母音里混入一定量的另一个母音的成分,以达到使口腔内部的调节以适应某种发音的需要,而获得高位置声音的方法。如在a母音里混入适量的o母音,在i母音里混入适量u母音使喉、口、咽等腔体从横转向竖,从窄到内开。把两个母音混为一个音,在发声时,同时吸收了两个母音的优点,弥补了发单个母音的不足,这样可使喉头逐渐放开,发声管道竖起,声音流畅,对真假混合声的训练非常有效。

实践证明,使用以上教学方法,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一段时间后,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声音存在的真假两截声或纯真声、纯假声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气息畅通,音色明亮、圆润,真假混合声统一。只要不断坚持科学的发声训练,就会对以后的歌唱艺术实践大有裨益,它充分显示出了混合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金铁霖,《民族声乐的学习与训练》

[2] 沈湘,《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特点》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学前教育应用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